【編者按】2024年是華農的大干、大考、大進、大慶之年,校黨委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聚焦省委“1310”具體部署,圍繞學校“4+2”重點工作,以奮進之筆書寫了華農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學校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特稿,邀您回眸追光逐夢的2024、共迎提質增效的2025,加速向實現學校發展戰略目標大步邁進。今天是大年初五,系列第五篇《攻堅“雙一流”,服務“百千萬”,高質量書寫“強農”答卷》發布。
2025 乙巳蛇年
攻堅“雙一流”,服務“百千萬”
高質量書寫“強農”答卷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2024年新春,華南農業大學亮相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并在“科技賦能,產業支撐,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效”分論壇上作主題發言。一年來,學校緊抓服務“百千萬工程”重大機遇,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雙百行動”為切入點,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和緊密聯系“三農”的傳統優勢,把“人才鏈”建在“產業鏈”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華農力量。
實施“雙一流”攻堅行動
推進學科內涵建設
新階段“雙一流”建設有哪些重點任務?在建設目標的“達成度”、自我比較的“成長度”和標志性成果的“顯示度”方面要取得哪些新突破?2024年4月11日,學校在紅滿堂召開專題會,圍繞“雙一流”建設攻堅任務全面部署10大行動、30項重點工作,立下“軍令狀”、吹響“沖鋒號”。
學校召開“雙一流”建設攻堅行動工作部署會
以攻堅行動為抓手,學校深入推動“雙一流”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加快推進學科內涵建設,打造學科群,構建交叉融合協同發展的學科生態體系。全面總結作物學一流學科和獸醫、畜牧、農業工程等“沖一流”學科建設情況,啟動學科建設“沖補強”行動,錨定“雙一流”建設驗收實施階段性總結。同時,啟動“十五五”學科建設規劃編制,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根據新技術、新產業、新發展趨勢,對學科、專業、學位點實行動態調整,推動形成結構合理的學科布局,增強作物學“一流學科”建設合力,構建交叉融合協同發展的學科生態體系。
2024年,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2個學科繼續保持全球前1‰,13個學科保持全球前1%。學校ESI全球排名上升至第733,較2023年底前進87位。QS排名中,農學與林學學科位列第41,是省內唯一一個TOP50學科。
強化有組織科研
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
旱田里也能種水稻,而且產量高、口感好?2024年8月,節水抗旱稻在復墾耕地上的應用現場會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大塘鎮召開,種植示范田里,金燦燦的稻穗顆粒飽滿。
一年來,華農圍繞節水抗旱稻綠色產業、南方大豆、生物智造、野生動植物成立多個研究院,推廣節水抗旱稻綠色種植技術、高產優質高效多抗大豆新品種、智能農機裝備與水稻無人農場關鍵技術、香稻增香增產關鍵技術等,助力解決撂荒地復墾及農村土地“誰來種”等現實問題,提升作物、畜禽、農業工程等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力以赴。
2024年嶺南復耕地種植大豆新品種新技術現場會
2024年6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公布,華農參與的4個項目獲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這一年,辛勤耕耘的華農人在各級各類科研獎勵收獲累累碩果:獲15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主持獲得一等獎4項,并列全省第二,首次獲得廣東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16項社會科學獎勵,包括教育部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項,廣東省第十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4項,創歷史最好成績。40余篇決策咨詢報告獲中央有關部門采用及批示。全面推進“學校大平臺+學院特色平臺”建設,2024年新獲批6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平臺,其中未來作物精準育種基礎研究卓越中心是學校首個獲批經費過億元的平臺。
“一院一策”精準發力,取得豐碩科研成果。2024年全年到位科研經費創歷史新高,達10.52億元。國家基金項目立項165項,資助經費總額8229萬元,項目立項總數、面上項目及外國學者基金項目立項數均創歷史最好成績。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及課題17項;立項人文社科基金15項、藝術基金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3項。人才項目取得新突破,以學校為依托單位首次獲批“神農領軍英才”1人,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首席專家1人、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首席專家3人,入選省特支計劃創新領軍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首次獲中國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項目4項;20名博士生入選首批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
舉辦灣區未來農業科技創新大會院士論壇
當先鋒打頭陣
全面服務鄉村振興
我國農業科研的“國字號”領軍機構和華南地區唯一的農林類“雙一流”建設高校,二者強強聯手,將為強農興農注入多大的力量?2024年9月19日,華農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大農業、大食物、大健康、大生態”發展方向,在科技協同創新、人才交流培養、科技成果轉化、鄉村振興與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多層次戰略合作。
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12月5日,華農與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簽約共建華南農業大學深圳研究院,雙方將秉持“地方所需、高校所能”原則,圍繞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開展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華南農業大學深圳研究院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圍繞服務“百千萬工程”重點任務,學校進一步拓展“點多線密面廣”的服務鄉村振興工作體系,結合“雙百行動”、定點幫扶、校地合作、基地建設、站點服務、典型宣傳、智庫建設等工作任務,不斷賦能縣鎮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產出更多更好的成果,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貢獻華農力量。
這一年,華農不斷探索構建校地校企合作新格局,攜手13個地市、16家科研院合作服務農業產業發展,打造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典范。與溫氏集團啟動第四期全面戰略合作,和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等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大力推進與從化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聯合建成總面積超2000平方米的科創中心,2024年先行縣考核綜合成績在全國48個共建單位中名列前茅。
2024年,學校“無人農場”項目入選教育部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典型案例,義合鎮“組團式”幫扶案例入選教育部精準幫扶典型項目。新增“永根科技站”25個,包括2個海外永根科技站;持續開展“萬名學子鄉村大調研行動”、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和“鄉村智庫萬里行”等品牌活動,被新華網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
廣東省“雙百行動”鄉村產業發展高校 聯盟
第一次成員大會暨現場會
作為“雙百行動”鄉村產業發展高校聯盟盟主單位,華南農業大學聯合省內59所高校、組織千余名農村科技特派員和“農技輕騎兵”服務典型鎮村,推動“1+M+N”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共同體建設。發揚領頭羊精神,立項農村科技特派員項目112個,幫扶區域覆蓋全省各地級市,是派出服務專家團隊最多的高校之一;在廣東省農技服務“輕騎兵”評選中,斬獲十大先鋒人物、十大先鋒隊伍、十大典型服務案例、十大優秀“短視頻+農技達人”等多個獎項。聯盟舉辦系列產業大會,推廣華農藍莓、華農航天稻、農科院西瓜紅等優質項目,促進成果轉化。幫扶培育壯大地方特色產業,助力河源市紫金縣蟬茶產業提質增效等“雙百行動”典型案例獲得推廣。選派專家為綠美廣東工作專班開展專題培訓,舉辦綠美廣東專項創新班,持續服務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除了技術幫扶,還要打造“最強大腦”。華農建設高水平智庫,推動新時代鄉村振興理論研究,組織智庫專家撰寫引導社會資本下鄉投資興業機制、“政銀企村(戶)”共建模式、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以鮑姑艾產業助推環南昆山—羅浮山城鄉鎮村協調發展政策建議獲省領導肯定性批示。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迎來20周年慶,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
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慶祝大會
2025年
是迎接“雙一流”建設期滿考核驗收
實現“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的沖刺之年
全校上下將通力合作
抓好作物學“一流學科”建設
同時加強學科群建設與學科內涵建設
力爭取得新的增長點
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
開展有組織科研
服務“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落實“雙百行動”任務
打造服務“百千萬工程”示范樣板
以實際行動交出一份
滿意的“強農”答卷
更多特稿請點擊文末左下角
【2025新春特稿】專輯閱讀
▲ 攻堅!!
▲ 農田里的“科技奧運”!看到最后一張,整個人都升華了!
▲ 全國典型,華農入選!
來源 | 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
初審 | 安沛
復審 | 陳芃辰
終審 | 鐘耿濤
點贊分享?在看
2025,執光向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