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爾泰山,狼群的陰影尚未完全消散,哈熊又悄然登場,成為這片土地上新的威脅。
這里頻繁上演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熊吃牛”事件。
這些哈熊不僅對牛羊發動猛烈的襲擊,還時刻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活安全。
如何將這兩頭“不速之客”請出村子,已然成為村子里迫在眉睫的頭等大事。
01
牛身上皮毛被一塊塊抓掉,內臟都被掏空吃了
阿爾泰山腳下,兩只哈熊竟如幽靈般闖入這片寧靜之地。它們偏愛在夜深人靜之時,偷偷摸摸地對山上的牛馬發動偷襲。
起初,大家都以為是狼的“杰作”,畢竟狼的襲擊在這片土地上并不罕見。
但經驗豐富的牧民卻從中發現了端倪:狼的攻擊往往直擊要害,喉嚨或屁股是它們的目標,而這些死去的牛馬,喉嚨完好無損,只是身上的皮毛被殘忍地一塊塊抓掉,內臟也被無情掏空,場面慘不忍睹。
后來,有牧民聲稱看到一大一小兩頭哈熊在村子附近徘徊游蕩,還有人在半夜時分,親眼目睹兩頭熊正在自家房子附近大快朵頤一頭牛。
至此,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慘遭毒手的牛羊,皆是這兩頭熊的“杰作”。
02
短短4個月,兩頭熊就吃掉了30多頭牲畜
這兩頭熊愈發猖獗,頻頻“作案”,案發現場也逐漸從山上轉移到村子周邊。
就連村子附近卡子值班的牧民,也被嚇得談熊色變,堅決不愿再值夜班。他們滿心恐懼,生怕熊在找不到食物時,將矛頭指向自己。
據村里統計,短短4個月,這兩頭熊就吃掉了30多頭牲畜。有的家庭甚至一次就被熊咬死6頭牛。
為了安撫人心,村里干部挨家挨戶走訪,穩定大家的情緒,同時組織人手,試圖用放鞭炮、敲盆子等方法驅趕這兩頭熊。
然而,這些努力都如同螳臂當車,兩頭熊依舊我行我素,頻繁“光顧”村子。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許多牧民憤怒不已,強烈要求打死棕熊,以捍衛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在他們看來,哈熊雖是保護動物,但既然危害到了牧民的牛羊,就理應受到懲罰。
03
“熊害”高發期主要集中在5月至6月
大多數“熊害”事件集中發生在大青格里河流域,這里人跡罕至,森林茂密,宛如熊的天然樂園。
而“熊害”高發期主要集中在5月至6月,這個時候,恰好是牧民轉場的季節,也是哈熊冬眠醒來后饑腸轆轆之時。
牧民在轉場過程中,常常將牛、馬和駱駝散放在樹林中,無人看管。
而哈熊嗅覺靈敏,如同裝上了精準的導航儀,一旦發現山林中有牛馬的氣息,便會循味而來,開啟它們的“獵殺盛宴”。
04
哈熊的生存困境與反思
據新疆科考人員的調查資料顯示,整個阿爾泰山森林地帶,哈熊的種群數量并不多,僅有110至140頭。
多年來,新疆熊的分布數量稀少,每1000平方公里低于兩頭,許多地區甚至已經多年不見熊的蹤跡。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全面禁獵,哈熊的數量雖有所回升,但還遠未達到“成害”的程度。
那么,為何會出現“熊害”呢?究其根源,是近年來人類活動的加劇。采礦、森林砍伐等行為,不斷侵蝕著哈熊的棲息地,使其生存空間日益縮小。
在這場人熊沖突中,我們或許應該反思:如何在保護野生動物的同時,找到與它們和諧共處的方式,還自然一片寧靜與和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