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起朱熹,我們一定會想起一首詩: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這首《春日》中所言“泗水”,是不是指山東的泗水,多有爭議。現有資料可以證實,朱熹一生沒有到過山東泗水。但作為崇尚孔孟的理學家,朱熹因為仰慕孔子游泗水教化弟子的故事,連用“泗水”和“春風”兩個典故,寫下“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
2
朱熹(1130年—1200年),南宋理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詩人。
身為理學家,朱熹在政治斗爭中就不那么理性,他也搞用“花案”來搞臭對手那一套。
南宋淳熙九年(1182),浙東常平使朱熹巡行臺州。臺州太守就是唐仲友,妥妥的朱熹下屬。但由于唐仲友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上疏彈劾唐仲友,朱熹主要彈劾唐仲友三大罪狀:一劾唐仲友與營妓嚴蕊有染,二劾唐仲友私造官會,三用公款刻書。
朱熹彈劾唐仲友與營妓嚴蕊有染,也就常說的“權色交易”了,這就是打蛇打七寸了。
大宋律例規定:但凡官妓均不可與官員有肌膚之親、亦不可提供侍寢服務。
身為臺州太守的唐仲友不僅常常將官妓嚴蕊留宿于太守府邸之中,更三番五次帶嚴蕊走出臺州地界,徹夜不歸。而且最要命的是,嚴蕊在唐仲友的幫助下脫離了賤籍,種種事實很難讓人相信太守唐仲友與嚴蕊之間毫無男女私情,或者說沒有暗地里私通同寢之事。
于是朱熹彈劾唐仲友:“行首嚴蕊稍以色稱,仲友與之媟狎,雖在公筵,全無顧忌,公然為之落籍。”
由此嚴蕊被逮入獄,“系獄月余,雖備受棰楚,而一語不及唐”。
獄吏引誘嚴蕊認罪免災,嚴蕊回答說:“身為賤妓,縱是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罪。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污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
以致“兩月之間,一再受杖,委頓幾死”。
后來岳飛之子岳霖提點刑獄至臺,同情嚴蕊所受的冤屈,判以從良釋放。
3
據說嚴蕊的無罪釋放與其一首有名的詞有關: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現代作家曹余章在《歷代文學名篇辭典》解讀到:此詞述自己墮落風塵,非為自愿,乃命運使然,花落花開,總賴于司春之神,隱含祈求地方官為己做主之意。最后希望獲得自由,“山花插滿頭”,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此詞反映一個被壓迫被侮辱的弱女子渴望自由生活的心情,流傳甚廣。
4
就這樣,靠這首《卜算子》,嚴蕊得以無罪釋放,看來,不只是因言獲罪,有時因言也能無罪啊。
當然,對于這段史事,歷史上雖然說法不一,因為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特別是又與花案有關,所以就更不好判斷其趕集他。
2025年2月1日星期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