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開始,贏下第一戰后,特朗普發出最后通牒,中方點出結局。那么特朗普獲得了什么勝利?在對華關稅問題上,中美又該如何自處呢?
特朗普上臺之后,大刀闊斧的對美國面臨的內外問題進行整改,例如整頓非法移民、提升美國民眾待遇政策、提振經濟和解決俄烏沖突等問題。但是萬萬沒想到,特朗普上臺后第一個吃癟的對手,不是中俄伊朝,而是哥倫比亞這個小國家。
為了兌現自己競選時期的承諾,特朗普上臺后就對非法移民展開全面“圍剿”,期間動用空軍將兩百多名哥倫比亞非法移民遣返,然而該國卻絲毫不給特朗普面子,直接拒絕接收。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表示,他們只會用“有尊嚴”的方式接受本國公民,而不是現在這樣被人丟過來。顯然,哥倫比亞并不能接受這種近乎逮捕罪犯的方式遣返非法移民,也是變相拒絕特朗普。
不過這一舉動讓特朗普有些掛不住面子了,自己上臺第一條政令就受到阻礙,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的,面對哥倫比亞的不配合,特朗普直接進行威脅,稱如果拒絕和美國在移民問題上的合作,短時間內將發起25%的關稅制裁,并在一周后提升至50%。
隨后外媒報道稱,在特朗普發出威脅后,佩特羅還計劃對美國產品增加關稅反制,不過24小時不到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白宮發布了一份聲明,表示哥倫比亞已經同意無限制、沒有任何延誤地接收被美國遣返的非法移民,并且宣布這是美國贏得的“又一次勝利”。
顯然,哥倫比亞政府選擇了妥協,果然“關稅”武器還是屢試不爽,嘗到甜頭的特朗普當即宣布,要在2月1日對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10%~25%的關稅。白宮發言人萊維特也明確強調,特朗普的想法不會改變。此外,特朗普還將對藥品、鋼鐵、鋁制品等其他領域的商品加征特別關稅。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要以關稅為手段增加出口到美國商品的成本,從而迫使這些產業的生產線向美國回流;另一方面,希望以此來遏制中國對美的商品出口,進而實現中美貿易切割,降低美國對中國市場依賴。
不過這些舉動并非都是一成不變的,在1月29日當天,特朗普提名的新任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公開表示,如果貨墨加兩國能夠關閉邊境,阻撓非法移民和芬太尼流入中國,那么美國會考慮暫時加征關稅。在此期間,盧特尼克并未提及中國的名字。
其實對于特朗普上臺后就不斷試探性挑起關稅對抗,我國對此早有預料,甚至直接給出了最終結局。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明確表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這不僅不利于中國,對美國乃至全世界的供應鏈都有巨大影響。如果特朗普繼續一意孤行,中國也將會采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屆時出現的中美對抗局面,特朗普將負有全部責任,希望美國能夠好自為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