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幾年,經濟學論文中泛濫的計量回歸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顯然,當前的經濟學研究在所謂的“因果推斷”方面有點走火入魔了,我甚至認為這是走向窮途末路。因為對于“軟科學”經濟學來說,這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AI時代,經濟學的出路可能是兩條:一是經濟學者應該直面真實世界,多讀“無字書”;二是經濟學者應該發揮傳統文科的博學優勢,多讀有字書。為此,我經常跟學生說,寒暑假除了吃喝玩樂,至少干點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可以去農村調研社保和醫保問題,可以去城市調研失業和營商環境問題,另外每個假期至少讀幾本書。今年寒假,我打算讀5本書,目前已經讀完3本。這是七年前寫的一篇文章,基本內容依然適用,故此推送。——聶輝華 2025年2月1日深夜
文/聶輝華(中國人民大學)
很多人以為,大學教授一定是“飽讀詩書”、“博覽古今”,但是這兩個形容詞對于經濟學教授來說恐怕都不符合實際,對于很多自然科學領域的教授來說恐怕也名不副實。因為現代經濟學最前沿、最重要的學術成果一般首先在學術論文上發表,而不是首先在書里發表,所以經濟學者大部分時候都是在看論文,而不是在讀書。另一方面,由于學術分工日益細化,在一個經濟學領域的不同分支之間,出現“隔行如隔山”的情況乃是司空見慣,也因此教授們最多可能在一個狹小的專業問題上做到博覽古今。
真相就是這么“殘酷”。我自己從讀博士開始,就很少看著作,因為光是我研究的“不完全契約理論”這么一個小小的經濟學領域,就有200多篇英文論文,而且這些論文充滿了數學模型,大部分都艱深晦澀,難以卒讀。三年的博士生涯,簡直就是青燈古佛般的修煉,我才算掌握了這個領域的來龍去脈。但是,深入鉆研、皓首窮經的一個負面后果是,對于本領域以外的經濟學分支所知甚少,更別提非經濟學的知識了。有時候,我真覺得經濟學研究,特別是理論經濟學研究,簡直是一個閉關修煉、閉門造車的過程,它對那些想博覽群書的人而言絕對是不合適的選擇。
在國內讀經濟學博士,相對于在海外名校讀博士,顯然是有先天不足的。但不幸中的萬幸是,學習壓力沒有那么大,偶爾也能看點比經濟學論文有趣得多的學術著作。在博士二年級時(2004年),我已經讀完了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的所有論文,并撰寫了大約2萬字的讀書筆記,但還是感覺有點不過癮,總覺得這些論文有點散,知識點有點碎,于是開始讀他那本經典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這本書翻譯質量很一般,但內容非常有條理、有體系和有邏輯。看完之后,我恍然大悟:其實威廉姆森的思想精華都在這本書里。看了這本書,他的論文根本可以不讀!威廉姆森大概每隔十年出版一本書,他是極少數將理論精華濃縮在著作中的經濟學家之一。
除了有體系,書比論文更有價值的地方是,它的素材可以很豐富。因為不必擔心學術期刊匿名審稿人的吹毛求疵和沒完沒了的修改要求,作者可以“任性”地將案例、寓言、笑話,甚至道聽途說的故事放進書里,只要它有助于主要觀點的論證。而且,對于我從事的制度經濟學研究(這是一個包括了不完全契約理論的更大的經濟學分支)來說,制度的產生與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宗教、地理等各種因素有關,這就注定要使用恢弘大氣的視角和斑斕多姿的素材,而這一切只有通過大部頭的著作才能實現,論文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后來我開始更多地閱讀與制度有關的著作,而且不僅僅是經濟學領域的著作,例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斯的《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和《制度、制度變遷和經濟績效》,奧爾森的《集體行動的邏輯》、《國家興衰探源》和《權力與繁榮》,以及《槍炮、病菌與鋼鐵》、《國富國窮》、《大分流》、《在經濟增長的迷霧中探索》、《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東方專制主義》等著作。
除了學術著作,其實一些經濟學家撰寫的非學術著作同樣引人入勝。與非專業學者撰寫的財經書籍不同,專業經濟學家的財經普及著作通常有兩個優勢:第一,更有邏輯,因為他們有理論框架,從一些假設出發,徐徐展開,讓讀者看起來一氣呵成;第二,論證有力,他們會用各種來源可靠的數據和圖表來多角度論證書中的觀點。例如,兩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拉詹和津加萊斯合著的《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就是一本優秀的非學術著作。我讀博士時看完,當時大吃一驚,原來非學術著作也可以寫得這么嚴謹、深刻和有趣!
博士畢業后,我擔任大學教師,從講師到副教授,再從副教授到教授,我以為每前進一步之后,都可以更輕松一些。事實上對我而言完全相反。學術壓力依然存在,而行政事務極為繁雜,我現在每年看論文的時間大為減少,看書的時間更是稀缺。當副教授時害怕出差,因為一出差就沒法看論文和寫論文;當教授之后,反而喜歡出差,因為只有在出差的高鐵上或賓館里,我才有時間讀上一本心儀已久的好書。出差5天,我可以看完《國家為什么會失敗?》;出差3天,我可以看完《獨裁者手冊》;出差1天,我可以看完《亞財政》。
長假即將來臨,你想好了帶哪本書上路嗎?如果有這樣一本書,既有經濟學的嚴謹,又有管理學的實用;既有文藝青年的細膩筆觸,又有略難理解的高冷幽默。你會動心嗎?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刻購買《一切皆契約:真實世界中的博弈與決策》。一書在手,長假不愁!
相關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