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當之無愧的“天下江山第一樓”。
每當在網上提到黃鶴樓時,總有人會留言說到:“黃鶴樓是一個武漢人不想去,外地人去了覺得不好玩的景點”。
這句話,確實挺容易迷惑人的。
對于武漢人而言,黃鶴樓就像一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友,從小看到大,覺得沒有什么新鮮感。再加上還需要購票參觀,興致愈發的淡漠。而外地游客們,往往是被李白、崔顥等詩人筆下那充滿詩意與浪漫的意境所吸引,滿懷憧憬前來打卡。當他們近觀黃鶴樓時,看到的是一座近代重建的建筑,與心中古樸的印象有了落差。登樓后放眼望去,周圍密密麻麻的現代建筑破壞了意境,自然會覺得體驗感不佳,甚至發出“名不符實”的感慨。
如果你也有同感,其實也能理解,畢竟現代人基本都沒有時間細品黃鶴樓的意境。
黃鶴樓一直是一座被嚴重低估的寶藏景點。除非你掌握了正確的“打開方式”,你才能領略到它的魅力。
黃鶴樓的“三宗最”
第一,黃鶴樓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黃鶴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修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 年),距今已有1802年。它最初是作為軍事建筑,用于瞭望和防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演變成了文人墨客們登高攬勝、吟詩作賦的地方。從唐代詩人崔顥的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到李白的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無數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千古名句,為黃鶴樓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據不完全統計,與黃鶴樓相關的詩詞多達 1500 余首,這些詩詞不僅描繪了黃鶴樓的壯麗景色,更寄托了詩人的情感與思緒,使黃鶴樓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 。
第二、黃鶴樓的建筑風格獨樹一幟。
如今的黃鶴樓是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于1985年重建而成。它采用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飛檐五層,攢尖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 51.4 米。黃鶴樓的建筑特色十分鮮明,各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仿佛是展翅欲飛的黃鶴,極具靈動之美。樓內的裝飾也十分精美,有精美的壁畫、雕刻和彩繪,展現了獨特的民族特色和高超的建筑工藝。例如,一樓大廳的 “白云黃鶴” 陶瓷壁畫,講述了黃鶴樓的神話傳說,畫面栩栩如生,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第三,黃鶴樓是武漢絕佳的觀景處。
黃鶴樓坐落于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在這里,你可以俯瞰長江的波瀾壯闊,遠眺武漢三鎮的繁華景象。長江大橋如巨龍般橫跨長江;龜山電視塔高聳入云,與黃鶴樓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城市畫卷。
白天,你可以看到江面上船只往來穿梭,感受城市的繁華與活力;夜晚,黃鶴樓在燈光的映襯下熠熠生輝,長江兩岸燈火輝煌,別有一番韻味 。
黃鶴樓的五種“玩法”
之所以有人說黃鶴樓不值得一去,是因為他們用的是走馬觀花式的方式,打個卡就“閃了”。
黃鶴樓實際上有五種“打開方式”。
第一種、建筑欣賞
當你踏入黃鶴樓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氣勢恢宏的主樓。黃鶴樓采用傳統的木結構體系,以柱、梁、枋、檁等構件組成框架 ,形成了穩固而靈活的空間結構。樓體分為五層,層層疊加,逐級升高,這種結構既符合力學原理,又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從遠處看,黃鶴樓就像一座拔地而起的巨人,屹立在蛇山之巔,俯瞰著武漢三鎮。
走進黃鶴樓,你會被它獨特的造型設計所吸引。它的屋頂采用重檐歇山頂式,四角翹起,形如飛鳥展翅,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這種獨特的造型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美感,更寓意著黃鶴樓如同一只展翅欲飛的黃鶴,充滿了靈動與活力。樓的每一層都有不同的裝飾,門窗、欄桿和斗拱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和紋飾,如龍鳳呈祥、蓮花出水等,這些圖案不僅美觀大方,還寓意著吉祥如意、繁榮昌盛 。樓內還有許多精美的木雕、石雕和彩繪,它們共同構成了黃鶴樓獨特的藝術魅力 。
第二種、人文故事
黃鶴樓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文化教科書。這里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仙人駕鶴的傳說。相傳,一位仙人騎著黃鶴經過此地,被這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便在山上建了一座樓閣,這就是黃鶴樓的由來。除了仙人駕鶴的傳說,黃鶴樓還有一個與詩歌有關的故事。唐代詩人崔顥曾登上黃鶴樓,留下了一首千古名詩《黃鶴樓》。這首詩以其雄渾的氣勢和深沉的情感,被譽為唐人七律的壓卷之作 。后來,李白也來到黃鶴樓,本想賦詩一首,但看到崔顥的題詩后,自愧不如,于是擱筆而去,并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佳話。這個故事不僅體現了兩位詩人對黃鶴樓的喜愛,也讓黃鶴樓的文化內涵更加深厚 。
第三種、城市風光
黃鶴樓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位于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 。在黃鶴樓的腳下,長江就像一條巨龍,蜿蜒穿過武漢三鎮,江面上船只往來穿梭,汽笛聲此起彼伏,構成了一幅繁忙而又壯觀的畫面 。站在黃鶴樓上,你還可以將武漢長江大橋、龜山電視塔以及武漢三鎮的全景盡收眼底。更特別是,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它如一條鋼鐵巨龍般連接南北。對面山頂上的龜山電視塔則高聳入云,與黃鶴樓遙相呼應,雙雙成為成為武漢的一對標志性建筑。
而不同時段的黃鶴樓景色各異,各有千秋。白天,陽光明媚,黃鶴樓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雄偉壯觀。傍晚,落日余暉灑在黃鶴樓上,整個樓被染成了金黃色,與天邊的晚霞相互輝映。夜晚,黃鶴樓在燈光的映襯下熠熠生輝,宛如一座夢幻的宮殿。長江兩岸燈火與黃鶴樓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夜景圖。
第四種、文創周邊體驗
黃鶴樓文創產品設計注重傳承傳統文化,同時融入了現代元素,讓古老的黃鶴樓文化以全新的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文創產品涵蓋了文具、飾品、食品等多個領域。例如,以黃鶴樓為造型的書簽,小巧玲瓏,既可以作為書簽使用,又可以作為裝飾品收藏;黃鶴樓主題的冰箱貼,色彩鮮艷,圖案精美,貼在冰箱上,為你的生活增添一份藝術氣息;還有黃鶴樓特色的糕點,口感鮮美,包裝精美,讓你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黃鶴樓的文化魅力 。
當你游覽完黃鶴樓后,順手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創產品作為紀念。讓這些文創產品印記下你的旅行回憶。
第五種、夜賞黃鶴樓
當夜幕降臨,黃鶴樓便換上了一身璀璨的華服,開啟了一場如夢如幻的夜游之旅。如果從黃鶴樓南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鵝池表演。在燈光的映照下,鵝池波光粼粼,一位紅衣女子翩翩起舞,為你講述黃鶴樓的傳說故事。接著,有兩位女子在古色古香的壁廊前舞蹈,她們的舞蹈與壁廊的建筑風格相得益彰,讓人感受到了濃厚的古典韻味。再往前走,你會在亭子里看到演員表演吟詩、舞劍,展現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風采。最后,是以黃鶴樓為背景的主體燈光秀,這也是夜游黃鶴樓的重頭戲。燈光秀通過光影的變幻,講述了黃鶴樓從三國時期的軍事建筑,到唐代的文人墨客聚集地,再到現代的文化地標,一幕幕歷史畫卷在你眼前徐徐展開。
作為2025年央視春晚分會場,黃鶴樓又有了新看點。
為了配合春晚的舞臺呈現,黃鶴樓增添了許多具有春晚元素的燈光布置和特色裝飾。當夜幕降臨,鐳射燈閃耀,黃鶴樓被五彩斑斕的燈光勾勒出輪廓,仿佛披上了一層夢幻的外衣。從長江上看,黃鶴樓呈現出船形結構,周圍的燈光放射出力量感,整個樓就像一個懸在空中的 “航空母艦”,在光影四射中,通過節目的融合,宛如 “國之重器”。黃鶴樓前的光屏寓意著長江、浪花,亮起來時俯瞰就像一條絕美的“鳳尾”,與周圍的長廊、亭臺相互映襯。
黃鶴樓,這座屹立在長江之畔的千古名樓,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文化,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它不僅是武漢的地標性建筑,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征。
我們武漢人熟悉的黃鶴樓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妨放下對它的固有印象,重新走進它,發現那些美好;外地的游客,道聽途說,不如眼見為實。當你親自感受到黃鶴樓的獨特魅力時,你一定會被它深深吸引,沉醉在它的古韻今風之中。
#頭條深一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