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在我國有著明顯的地域分布特征。
根據戶政管理研究部門的數據:三個姓氏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江西。
而這三個姓,也是
江西鄒姓人口數量約為300萬,約占全國鄒姓總人口的61.5%。
鄒姓,得姓始祖為舜帝。
舜帝,姚姓,有虞氏,名重華,為五帝之一。
《新唐書·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為姓。”
姚墟,位于今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濮城鎮一帶。
商王朝時代,舜帝的后裔建立了鄒國,為當時著名的殷商諸侯國之一。
當時的鄒國,在今山東鄒城東南的古邾城。
時間來到了春秋初期,姚姓鄒國被曹姓邾人所奪。
鄒國人被迫遷徙,到了今天山東鄒平南一帶。
在此建都350余年后,在戰國中葉為楚所滅。
鄒國人后裔以國為氏,因此有了鄒姓一脈。
熊姓,南昌“第一大姓”,南昌約有熊姓人口308916人。
熊姓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時期,為楚貴族姓氏,曾有72個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
得姓始祖為鬻熊,祝融火正陸終的后裔,祖地為今河南新鄭一帶。
唐《元和郡縣志?卷八》就有記載,:“新鄭縣,本有熊之墟,又為祝融之墟。”
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位后,封鬻熊的曾孫熊繹(羋姓,熊氏,)為子爵,建立了楚國。
熊繹經過五十多年的艱苦奮斗,楚國成為江漢一帶的霸主。
公元前223年,楚為秦所滅,后人以熊為姓,并尊鬻熊為熊姓的得姓始祖。
萬姓,總人口大約有254萬,占全國人口的0.19%。
萬姓得姓始祖為畢萬。
周武王滅商后,封其弟畢公高于畢,建立了畢國(今陜西省咸陽北)。
春秋時期,畢國日漸強大,畢公高后裔畢萬輔佐晉獻公有功,被分封到魏地,建立了姬姓魏國。
此后,魏國與韓、趙一起瓜分了晉國,建立了強大的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公元前225年,魏國被秦所滅,有一支魏人以先祖畢萬的字為氏,因此有了萬姓一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