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開國稱帝 董昌)
乾寧二年,公元895年,軍閥董昌在越州稱帝,建立了大越羅平國。
建國稱帝之后,董昌還把根據地在杭州的錢镠封了都指揮使。
要說這個董昌,一開始他主政越州的時候,表現還不錯,他把徭役減免,把賦稅降低,百姓們還過了幾天的好日子,可是他長勁不足,也不自律,個人對其政權的統治,很快就崩壞了。
第一點,董昌這個人,喜好嚴刑峻法,重典治民,百姓稍微犯下過錯,他就喊打喊殺,要么就拿鞭子抽,比如他手下的百姓如果犯罪了,犯錯了,原本是小的過錯,本來關上個三天五天就能放出來,可是董昌不罷休,他非要拿著鞭子對人家用刑,而且往往一抽就是幾百鞭。
鞭子上百,您想想,那就是往死里抽啊。
光是抽人還不算,董昌動不動就搞株連,一個犯錯,他就殺人全家,因此每到行刑之時,刑場上是血流成河,把地面都染成了赤色。
平時呢,這老百姓有冤屈,民間有案情,需要董昌這個皇帝來處理解決,董昌更是異想天開,他從不審理案情,不斷是非,而是把那些需要朝廷來解決問題的百姓分成兩幫,然后讓這兩幫人進行賭博,賭博輸掉的那一幫,統統殺掉,而賭博獲勝的那一方,董昌就大封特賞,甚至任用他們為官。
這第一點,就能說明,董昌的統治殘暴黑暗,他不得民心。
而自古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你得不到民心,別說天下你得不到,命搞不好都得搭里頭。
第二點,是董昌的大越羅平國,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都是有問題的。
首先,董昌稱帝太過著急了,他不是說整個天下都要打下來了,也不是說擁有了半壁江山,他甚至都不能算是江南霸主,他稱帝的時候,只不過是以越州為中心,控制了浙西的數個州郡而已,而且這個時候唐朝并沒有滅亡,這唐朝沒有滅亡,就說明舊的秩序仍然存在,而在舊秩序尚未崩塌和瓦解時,作為仍舊處于創業割據狀態的這類軍閥來說,保持名義上的效忠,才能降低政治上的潛在風險。
天下大亂,您知道現在是什么情況?貿然稱帝,大家是一呼百應支持你的概率多?還是槍打出頭鳥,大家先把你這個大張旗鼓的囂張反賊消滅的概率多呢?
當然是后者。
因為你如果走朱元璋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那一套辦法,在亂世中先茍發展,重實利而輕名利,你這么整,你的存在感就會降低,你的風頭就不會那么盛,就沒有那么多人會注意到你,你突然一下就稱帝了,你有稱帝的實力行,你沒有稱帝的實力,你這樣的行為,就等于是在一群惡犬的面前揮舞雙手,說自己有肉包子,人家不咬你咬誰?
另外一個,默默無聞茍發展慢慢來的好處就在于,盡管你實際上干的都是割據自立的活兒,但名義上你是歸順天子,忠于朝廷的,那么你在道義,法理,輿論上就沒有那么多的突破口,別人就很難有理由來找你的麻煩。
冷杉扎根百年凍土,旅鼠囤積三季草籽,北極狐褪去白裘前絕不嚎叫,想要成就大事,一定要耐得住性子。
(古代 皇城)
所以說,董昌其實是把事情給想簡單了,他以為開國稱帝就是舉辦個登基儀式就完事了,但他其實不知道,建立一個國家,成為這個國家的開國皇帝,需要做的工作,那是很多的。
你有沒有士大夫的支持,有沒有鄉紳的擁戴,有沒有文化精英的背書,你如何證明你的政權合法性,如何神化你個人的形象,你要如何分割開國之后的權力,開國功臣要如何安置,外交政策要如何決定和執行,如何打好經濟根基,如何實現國家財政上的持續收入,如何對基層進行有效的控制,保證社會穩定的同時,政權不會被武力顛覆...
要么說古代歷史上的很多開國皇帝,他們到最后都是活生生累死的,因為他們知道開天下容易,守天下更難,所以他們一刻都不會放松,開國稱帝之后,一直都在做政體的完善工作。
而董昌呢,他的開國帝王生涯就比較簡單了,那就是無所事事,沉浸在自己加冕九五,位尊天下的快樂中,然后每天再殺幾個忠臣助助興。
董昌稱帝之后,他麾下的頭號大將,或者說戰略合作伙伴錢镠,駐兵在杭州。
錢镠一看董昌稱帝,坐不住了,認為不妥,于是他就立刻寫信勸告董昌,說您與其閉門做天子招來禍端,還不如開門做節度使安穩踏實。
要知道,錢镠這個時候,他就已經是和大唐朝廷的關系十分密切了,他屢屢被朝廷冊封,身份合法,勢力合法,行為合法,錢镠走的路子,和董昌是完全相反的。
兩人背道而馳,而董昌稱帝,兩個人就等于是走到了對立面。
錢镠當然希望自己這位前領導能夠懸崖勒馬,因為當年錢镠還是個鹽販子的時候,如果不是董昌給他機會,他可能也混不到今日節制杭州的這一天,所以錢镠盼著董昌能好,這才寫信勸告董昌。
只是,既然董昌已經做了皇帝,已經悍然登基,他就絕對不會聽從旁人的建議,所以錢镠對他的勸告,他是一個字也沒聽進去。
好話你不聽,那就只能給你來點厲害的了,于是錢镠立刻帶兵三千,直抵越州城下,又在城下是一頓勸,錢镠說:
董昌啊,你已經割據一方,封相掛帥了,你為什么要放棄如此富足安定的生活,反而去做稱帝反叛這樣危險的事情呢?
(唐昭宗 李曄)
我這趟來,是期盼你能改過自新,你能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不然如果天子下了命令,讓我派兵攻打你,那我也很難辦,到時候就算是你不珍愛你自己的生命,可這越州百姓又有什么過錯,要跟一起陪葬呢?
錢镠這番話,真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的太有力度了,但是未必就能打動董昌,真正讓董昌忌憚的,其實是錢镠本人。
別人不了解錢镠,難道董昌還不了解錢镠么?這是自己麾下第一大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別看他就帶了三千人,收拾自己那簡直是輕輕松松,所以錢镠喊完話,董昌立刻就服軟了,表示自己知道錯了,自己立刻就上表天子謝罪。
看著越州城里的董昌,錢镠本來是想要再給他一次機會的,可是他突然之間意識到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無論董昌是否稱帝,他在浙江地區都已經成為了自己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障礙。
董昌既然已經稱帝,那么他下一步的目標一定就是對外擴張,自己在杭州,那就在他的擴張之列。
董昌知錯了,不稱帝了,那他也仍然占據越州,控制浙西不少地區,有他在,自己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呢?
所以,就在董昌真的上書向朝廷謝罪,而當時的皇帝唐昭宗李曄為了籠絡人心,為了發展幾個自己可以控制的軍閥而打算原諒董昌的時候,錢镠立刻表示,董昌不能赦免,必須要除掉。
在昭宗看來,董昌和錢镠都是他這種傀儡帝王可以爭取的力量,但是如果只能選擇一個的話,皇帝一定會選擇一直都表現十分良好,和朝廷關系更為密切的錢镠。
所以,董昌在這個時候,就成為了棄子。
錢镠也不裝了,攤牌了,在獲得了朝廷的支持之后,他立刻發兵攻打董昌,董昌倉促應戰,潰不成軍,無奈之下只好向當時另外一個頗有勢力的軍閥楊行密求救,結果董昌和楊行密二打一,倆人始終處于下風,一直被錢镠壓著打,不久之后,越州被錢镠麾下將領顧全武攻陷,董昌無奈之下投降,被顧全武從越州往杭州送,途中興許是想不開了,崩潰了,趁人不備,他投水自盡而死。
(錢镠 形象)
可以說,董昌的失敗,是一場被野心與虛妄蛀空的盛宴,他像一支過早燃盡的野火,灼痛了江南的春草,卻未能有燎原之勢。
在這個世界上,迷信天命的人總是被天命嘲弄,崇拜暴力的人往往被暴力絞殺,那片他妄想封禪的越州山野,千百年后,只余風聲低語著一個真理:
所有自封為太陽的螢火,終將在真正的黎明前,碎成露水。
大越羅平國的官員一百多人都被處死,而董昌全家三百余口,也都被殺掉...
董昌死了,越州拿下了,錢镠基本上控制了兩浙,正式躋身唐末亂世一線軍閥之列。
遠在中原的唐昭宗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后,他是十分的開心吶,在他眼里,錢镠比朱溫強太多了,這才是皇帝心目中的大忠臣,皇帝甚至把錢镠的畫像掛到了凌煙閣。
四十六歲的錢镠可以說是前路光明,人生順利,他覺得自己還能完成很多事情,還能實現更多的理想,可是他也知道,杭州城頭的炊煙與狼煙總是會同時升起,他知道士兵們在加班加點的修補城墻,工匠們也在日以繼夜的鑄造犁鏵,而淮南楊行密的探馬,正潛伏在苕溪蘆葦蕩中,一刻不停的窺視著自己。
機遇和挑戰并存,榮光和血淚攪拌,風云亂世,一切,才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鑒·卷二六零》
《新五代史·吳越世家》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五》
柳建偉,臨安歸來話錢镠,《江南》 2022年第6期
趙春昉,五代十國吳越錢镠與前蜀王建之比較研究,《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