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讀者投稿里說的這事,正戳中我這些年跑基層調研的心坎上。前陣子回老家走訪,農村確實變了樣。停滿豪車的村口空地,家家戶戶比高爭寬的樓房,還有那讓人哭笑不得的煙酒攀比,讓我這個跑了20年基層的老記者都直搖頭。
回村的路上,碰到老支書,他指著村口那些車說:“這些車,有租的,有貸款買的,就為了回家這幾天撐面子。”農村這種情況,在我們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的基層調研中都能看到。
拿建房來說,我老家那條村,原先都是一層小院,夠住就行。這幾年,家家戶戶都往上蓋,三層都嫌矮。村里老劉家兩口子在工廠打工,一年到頭也攢不了幾個錢,硬是砸鍋賣鐵蓋了四層小樓,就因為別人家都這么高。
根據我們調查組統計的數字,農村家庭為了建房、買車,平均負債率達到年收入的3-5倍。一位在銀行工作的朋友透露,近年來農村地區消費貸款顯著上升,很大一部分就用在這些面子工程上。
煙酒也成了攀比的重災區。記得年前去山東一個村莊調研,當地一位農民工說:“平時抽10塊錢的煙,回村得換成50的,不然都不好意思遞給人。”
對這種現象,我采訪了北京某高校的李教授。他分析說,農村攀比實際反映了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農村人渴望追趕城市生活水平,但又缺乏合理的消費觀念,這才導致了過度攀比。
從我20年的基層觀察來看,農村人重面子不是壞事,但過度攀比就值得警惕了:
錢往虛面子上花,就少了發展生產的本錢。我認識一戶農家,本來有機會擴大果園規模,結果為了建大房子,把錢都砸進去了。
負債買車蓋房,看似風光,實則是在透支未來。一位基層信用社主任告訴我,很多農戶為了攀比借了高利貸,結果陷入惡性循環。
從內蒙到海南,從東北到西南,這些年我走訪過太多農村。有一個規律:經濟越不發達的地方,攀比之風越盛。
農村要發展,得把心思用在實處。我去浙江調研時就發現,那邊的農村人把錢優先投入生產,發展鄉村產業。再看看我們這些地方,有些人寧可租豪車也要裝闊,這心思要是用在發展產業上多好。
我建議農村朋友們,過年回家,要真誠交流,不要只顧著比誰更風光。帶著城市的新理念和發展思路回鄉,才是真正為家鄉做貢獻。
農村要富,不能光看表面。真正的發展,是要讓每家每戶都能過上踏實日子,而不是都去爭這個虛面子。
前兩天去鄉下走訪,碰到一位返鄉創業的年輕人說得好:“我回來開養殖場,賺的是踏實錢。比起開豪車蓋洋房,我覺得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更有面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