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大家有沒有感覺,今年這個年,比往年安靜了許多?
按往年的慣例,除夕一過呢,微信群里早就該熱鬧起來,各種紅包此起彼伏,拜年消息鋪天蓋地。
今年呢,零零散散,胖胖加的許多群里,只有寥寥幾個象征性地發了個紅包,甚至連前幾天胖胖自己發了一個,好像也都沒激起什么水花。
胖胖這里可不是說稀罕紅包的那點錢,而是習慣了這種熱鬧,覺得這才有點年味。
可今年,不僅微信群沉默了,連往年熱衷討論“集五福”的人都不見了蹤影,一夜之間,所有的熱情都被悄無聲息地抽離了。
像初一這天,大家照舊各聊各的,一切如常,大家都挺默契的,這么多年好像真的是少有的一種情況,詭異的比以往安靜,這種電子年味消亡史像是某種情緒正在經歷地震式塌方。
胖胖特地刷了一下網上的討論,發現不少網友戲稱這股“集體沉默”為“賽博斷親”,說大家正用靜音模式來對抗傳統社交的通貨膨脹。
簡單來說,就是年輕人過年越來越傾向于獨處,不想打擾別人,也不想被打擾。
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清清靜靜挺好。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胖胖想了一下,覺得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不少人錢包不好,大家的心情自然也好不起來。
過去,有些人奉行“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發個紅包、曬點年貨、拜個年,多少帶點“顯擺”意味,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錢就要讓親戚朋友知道自己混得不錯。
可今年不同,當自己錢包壓力鋪天蓋地,年味、人情味、甚至連群發祝福的熱情都沒了,甚至過于顯擺呢,生怕別人找自己借錢。
從紅包沉默到鞭炮禁放,我們正在經歷從物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雙重靜音。
當“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變成社交雷區,當“新年快樂”都需要鼓足勇氣才能發出去,這種集體失語,或許更能折射出這個時代的真實溫度。
那胖胖覺得還有一點原因,不少人的存款或許遠不及想象得那般充裕。
但人最微妙的地方就在于此——即便存款不多,只要收入穩定,心里多少還能踏實些;
可就算賬上有些積蓄,一旦斷了進項,那種不安感便會像潮水般涌上心頭。
像胖胖老家有句俗語:“天晴須積下雨糧。”
意思就是說,這風調雨順時得攢點余糧,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悲觀情緒蔓延,越來越多人開始傾向于尋找“鐵飯碗”,可鐵飯碗又豈是人人能端穩的?
再看看身邊,一些之前大手大腳的,也開始收斂消費,就算眼下手頭還算寬裕,可明年呢?后年呢?誰敢打包票?
一邊是工資漲幅停滯,一邊是裁員潮年年上演,在這場生存拉鋸戰里,誰能有安全感,不存一絲危機感?
所以呢,這部分人群賽博斷親的背后,是什么?
不是不想拜年,而是張不開那張被信用卡賬單壓得發紅的嘴;
當房貸催繳短信比拜年祝福更早彈出,當裁員通知比年終獎更先到賬,連呼吸都成了成本,誰還能硬撐著供養人情世故?
當拜年紅包都成了奢侈品,當爆竹聲都帶著顫音,這世道的裂痕早已比春聯上的金粉更刺眼。
驢子尚且能尥蹶子,而有些人,連悲鳴都自覺調成了靜音模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