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護老人們的健康生活?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學習~這些好習慣,從今天開始養成!而這份老人秋季養生“五部曲”,你也別錯過!
膳食豐富 營養全面
每天應至少攝入12種食物,吃好一日三餐;蔬菜水果要新鮮、足量、多樣,多吃深色及十字花科蔬菜。
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注意膳食結構,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動態結合,保證足量的動物性食物。每日飲奶,以低脂奶及其制品為主,保證足量的鈣,預防骨質疏松等疾病。
日常清淡飲食,低脂低鹽(每日攝入鈉鹽量≤5克);戒煙限酒,少喝濃茶。
少食多餐 粗細搭配
老年人勿過度飲食,應少食多餐,進餐次數可采用三餐兩點制,或三餐三點制,且定時定量;食物宜選擇易消化、易吸收的種類。
調整烹飪方式,將食物切細切碎,延長烹飪時長,比如:燉、煮、蒸、燜等,減少煎炸、熏烤等方式。
食材適當細軟,同時應在主食中適量添加燕麥等粗糧,強調粗細搭配。
(網絡配圖)
吃動平衡 關注體重
適當參加戶外運動與鍛煉,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延緩肌肉衰減和骨質疏松。可選擇難度小、安全性高的運動,注意動作不能過于劇烈,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
運動量一定要根據自身體能和健康狀況進行個性化設定,可每日戶外鍛煉1-2次,宜在飯后半小時進行,每次半小時以上,輕微出汗即可。注意循序漸進原則,隨身攜帶甜食,避免低血糖反應。
老年人注意保持適宜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最好不低于20.0千克/米2,最高不超26.9千克/米2。
主動飲水 保持足量
老年人對缺水的耐受性降低,建議養成主動、定時、足量飲水的習慣。
飲水應少量多次,要主動,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每次飲水量在50-100毫升,每日達到1500-1700毫升。
飲水應以溫熱白開水為首選。大量出汗后,以淡鹽水為宜。
(網絡配圖)
一養肺
防流感
天氣漸涼,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高發,可及時接種疫苗,預防感染。
在飲食中,增加滋陰潤燥的食物,如秋梨、百合、蜂蜜、銀耳、蓮藕、荸薺等。適當增加飲水,每天1500-2000毫升。
每天可以做呼吸操,使吸氣時胸腔擴大,呼氣時胸腔縮小,促進胸廓運動,改善肺功能。
二養心
重保暖
隨著日夜溫差變大,正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逐漸高發之時,需按時服用常用藥,避免隨便停藥、減藥、換藥。
早晚應外披外套,要秋捂不要貪涼,做好衣服加減,氣溫低時,還應帶好輕薄的帽子圍巾保護頭和脖子。
避免過于激烈的運動,大汗淋漓,可以適當散步、慢跑、打球或者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
(網絡配圖)
三養膚
鎖水分
秋天皮膚干燥,不少老年人會出現皮膚干燥、掉皮屑,甚至皮膚瘙癢、濕疹等問題。
老年人應該保持合理的沐浴頻率,避免過于頻繁的洗澡,水溫不宜過高,建議40度左右,避免使用堿性肥皂破壞皮膚屏障。洗澡結束后可以涂上尿素霜、凡士林,或無香料和防腐劑的潤膚乳鎖住水分。如有濕疹,避免手抓,及時就醫。
(網絡配圖)
四養胃
補營養
秋天也正是“貼秋膘”之時,不少老年人經過夏天胃口減弱,到秋季逐漸恢復,是可以適當吃些葷腥食物“小補一下”。盡量以優質蛋白質,如蛋、奶、魚、蝦、肉、大豆為主。但不宜過于油膩,過量食用,避免辛辣寒涼刺激等食物。注意烹飪方法,建議以水煮、清蒸為主。
可以增加健脾養胃的食物,如山藥、糯米、薏仁、芝麻、小米,芡實等。也可以煮一些養生茶,如麥冬、石斛、沙參等。
(網絡配圖)
五養神
暢情志
秋天是一個情緒易于波動的季節,不少老年人會出現情緒抑郁,又稱“悲秋綜合征”。
老年人應增加戶外活動,和伙伴們保持交流,經常聚聚,同時培養興趣愛好,可以去老年大學、社區書院等,學習唱歌、舞蹈、書法、烹飪等課程。
保持適當日照,每天半小時到公園、小區、綠地走走,既可以補充維生素D,又可以改善心情。要適當早睡,晚上10點前可以臥床準備就寢。
(網絡配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