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豐盛的家庭聚餐少不了,而木耳作為一道百搭又美味的食材,常常出現在年夜飯和節日菜肴中。
然而,圍繞木耳的各種傳言也在節日里頻頻出現,比如“消化功能差的人不能吃木耳”“木耳能清肺潤肺”等等。這些說法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真相究竟如何呢?
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些關于木耳的謠言真相,讓大家在享受節日美食的同時,也能吃得科學、吃得安心!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1、消化功能差的人
不能吃木耳?
關于“消化功能差的人不能吃木耳”的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解。木耳是一種富含膳食纖維的健康食材,適量食用不僅不會加重消化負擔,反而可能對改善消化有一定幫助。
干木耳的膳食纖維含量看起來的確很高,為29.9克/100克,但我們不會直接食用干木耳,必須要泡發好之后才能吃。泡好的水發木耳每百克膳食纖維含量會顯著下降,僅為2.6克/100克,這含量跟芹菜葉、栗面南瓜、紅薯葉等差不多,在蔬菜中不算特別高。
只要正確處理和適量食用,即便是消化功能較差的人,將水發木耳當成普通蔬菜烹調食用也是可以的,關鍵是要仔細咀嚼,將食物磨碎成更小的顆粒,使其更好的與消化液接觸,能減輕腸胃負擔,放心吃木耳。
2、吃木耳能清肺潤肺?
遇到空氣污染嚴重或霧霾天時,經常會看到有些文章推薦吃木耳來清肺。理由是:木耳有清肺、潤肺的作用,能改善呼吸道健康。
“吃木耳能清肺潤肺”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尤其在注重養生的人群中非常受歡迎。然而,從科學角度來看,這種說法并不成立。木耳雖是營養豐富的健康食材,但它與“清肺潤肺”沒有直接關系。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在營養學上并不存在所謂的“清肺食物”。首先,肺部是負責氣體交換的器官,食物通過消化系統攝取,并不能直接作用于肺。因此,“清肺”更多是一種形象化的描述,而非實際的生理過程。木耳的主要成分是膳食纖維和植物多糖,這些成分對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代謝有一定幫助,但它們并不會通過血液或其他途徑直接影響肺部功能。
其次,“潤肺”通常指緩解因干燥或炎癥引起的喉嚨和氣道不適,如咳嗽或嗓子干癢。含有較多水分和果膠的食物(如梨、枇杷等)確實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木耳并不具備這樣的特性。盡管木耳富含膠質,但這些物質的作用主要集中在腸道,而不是呼吸系統。
此外,有些人認為木耳具有“吸附作用”,能夠吸附進入人體的PM2.5等污染物,并將其排出體外,但這種說法并不科學。木耳的吸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富含膳食纖維和植物多糖,能夠幫助清理腸道垃圾,促進消化系統代謝。然而,這種“吸附”僅限于消化系統,與肺部毫無關聯。PM2.5等污染物進入人體后,主要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肺部,無法通過食物被“吸附”并排出。
所以,別指望吃木耳就能清肺,霧霾天或者處于灰塵大的環境中時,帶好口罩、做好防護才是關鍵。
3、吃木耳能補鐵?
“吃木耳能補鐵”是一個常見的說法,很多人認為木耳富含鐵元素,是天然的補鐵佳品。然而,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準確。
干木耳的鐵含量看似很高,為97.4毫克/100克,但我們一般是將干木耳泡發后才食用。木耳經過泡發后重量增加數倍,其單位鐵含量會大大稀釋,因此通過食用木耳獲取鐵的量并不多。一般情況下,用木耳做一餐一個人吃的菜肴,用5克干木耳就足夠了,鐵含量約為4.8毫克。
此外,木耳的鐵為非血紅素鐵,吸收利用率比較差,僅為2%~20%,通常低于5%,指望吃木耳補鐵補血,效果其實并不好。
圖:作者拍攝
木耳雖是一種健康食材,富含膳食纖維和植物多糖,對腸道健康有益,但作為補鐵來源效果有限。相比之下,動物肝臟、動物血、瘦肉、蟶子不僅鐵含量高,還是血紅素鐵,補鐵效果會更好一些。
4、干木耳更有營養?
不少人認為干木耳的營養價值更高,比泡發后的木耳更有益健康。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正確。
市面上的干木耳大多是鮮木耳經過日光晾曬干燥、熱風干燥、微波干燥等方式處理后得到的,干燥過程對木耳大多數營養成分的影響不大,包括多糖、蛋白質、礦物質等,雖然很多營養都被濃縮了,但水溶性維生素流失較多。
所以,在營養上,干木耳經過水發后和鮮木耳營養相差不大,無需糾結。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不過,如果從安全方面考慮,干木耳會更推薦一些。鮮木耳中含有卟啉類感光物質,這對健康人群幾乎是沒啥影響的,可以放心吃,但對于卟啉代謝異常的人群不是很友好,可能會出現過敏,誘發日光性皮炎,出現皮膚瘙癢、紅腫等癥狀。
曬干的木耳就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了,因為曬干的過程可以讓大部分卟啉分解,食用前的泡發、沖洗、烹煮等過程,又可以去除一部分卟啉。
小提醒:泡發木耳要注意溫度和時間,一般冷水浸泡3~4小時就可以了;如果時間緊張,可以用溫熱的水浸泡20分鐘左右。
木耳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食材,確實有助于促進腸道健康、提供膳食纖維,但它并不是萬能的“養生法寶”,不要太過神話了它。即便消化功能較弱也可以吃木耳,細嚼慢咽就行,補鐵補血、清肺就別太指望它了,也別糾結干木耳和鮮木耳誰更營養,干木耳泡發后和鮮木耳營養價值差不多。
科學飲食、合理搭配,才能真正讓食物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保障我們的健康。在享受美味的同時,記得保持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食材,才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體。
參考文獻
[1]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2]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9
[3].柴競 , 彭草 . 霧霾形成的原因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策劃制作
作者丨薛慶鑫 注冊營養師
審核丨張娜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副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策劃丨王夢如
責編|王夢如
審校|徐來 林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