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瓦烏基(蘇瓦烏基走廊)是一條以波蘭小鎮蘇瓦烏基命名的地帶,長約60公里,寬近115公里,沿著波蘭-立陶宛邊境延伸,西邊被加里寧格勒(俄羅斯)封鎖,東邊被俄羅斯的傳統盟友,即白俄羅斯封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這個地方是一片和平的土地,重要性不高,很多國家都不感興趣,因為立陶宛(北部與蘇瓦烏基和加里寧格勒接壤)此時是蘇聯的一部分,而波蘭(位于蘇瓦烏基和加里寧格勒以南)是蘇聯在華沙條約組織的盟友。
蘇瓦烏基走廊示意圖
1991年蘇聯解體后,與蘇瓦烏基相關的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尤其是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波蘭等多個曾經屬于蘇聯的共和國逐漸離開了接管蘇聯的剩余遺產的俄羅斯之“軌道”,加入了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此時,蘇瓦烏基成為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與歐盟其他國家之間的唯一陸地連接點,而加里寧格勒則成為位于西方國家之間的俄羅斯領土。
2014年烏克蘭危機以來,北約對蘇瓦烏基走廊的擔憂日益增加。2022年,當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行動”時,俄羅斯與北約的關系陷入緊張局勢,雙方在蘇瓦烏基地區的對峙日益明顯,尤其是立陶宛和波蘭成為北約成員國后又支持了烏克蘭。據軍事專家表示,蘇瓦烏基被視為北約東部防御體系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因為該地區處于“易攻難守”的位置。如果俄羅斯和北約發生沖突,俄羅斯可以通過鉗形攻勢輕松控制這條走廊,一個方向在西北部(來自加里寧格勒),一個方向在東南部(來自白俄羅斯),此時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將陷入被圍困和孤立的境地。
蘇瓦烏基走廊被認為是北約的“薄弱環節”,而與此同時加里寧格勒卻被認為是俄羅斯在遙遠西部的堅固前哨基地。除了被稱為強大的波羅的海艦隊的“總部”外,加里寧格勒還是布置伊斯坎德爾- M導彈系統的理想地點,其射程可達華沙(波蘭)、布達佩斯(匈牙利)、布拉格(捷克)甚至維也納(奧地利)。此外,當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的先進防空系統和圣彼得堡附近的防空系統與白俄羅斯的導彈防御系統相結合起來可以封鎖整個蘇瓦烏基的空域,并在俄羅斯希望開通一條通過蘇瓦烏基連接白俄羅斯至波羅的海的道路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持。
2020年俄軍高加索戰略指揮演習中伊斯坎德爾-M導彈齊射
對于西方來說,蘇瓦烏基走廊是一個危險的咽喉要道,如果俄羅斯或白俄羅斯占據這一戰略地區或者破壞蘇瓦烏基的路線,那么北約將無法通過陸路向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派遣增援部隊,而必須轉向空中和海上行動。然而,空中和海上增援的方式很難以最快、最完整的方式及時向波羅的海三個成員國進行支援。
當前,俄羅斯對蘇瓦烏基走廊發動攻擊是很難發生的事情,如果發生這種行動,那么《北約共同防御條約》的第五條將被激活,雙方之間戰爭將會蔓延到許多歐洲國家。盡管如此,兩國都在不斷鞏固兵力,加強威懾活動,使得夾在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地區局勢日益“升溫”。
2020年6月北約“波羅的海作戰2020”演習艦機協同演練
在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北約為了保護其東部地區而采取提高波羅的海國家防御能力的措施。2017年,該組織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建立了四個營級的多國作戰小組并分別由英國、加拿大、德國和美國領導。俄烏沖突爆發后,這個軍事組織繼續在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建立了四個作戰小組;與此同時,它將陸軍數量增加了一倍,并擴大了組織東部邊界,即從北部的波羅的海到南部黑海地區的的軍事存在。
這四個作戰小組通過位于什切青(波蘭)的多國軍團東北總部接受北約的直接指揮。其中,波羅的海地區數量最多的部隊正駐扎在拉脫維亞,其擁有1840名士兵并由加拿大領導;在愛沙尼亞,英國指揮了一支包括約800名英國士兵以及約300名法國和丹麥士兵組成的作戰小組;在立陶宛,德國指揮了由來自德國、盧森堡、比利時、捷克、荷蘭和挪威等國家的約1800名士兵組成的作戰小組。此外,柏林還決定在立陶宛“永久部署”約4000名士兵并正在建設基礎設施來滿足這支部隊的需求。西班牙也在愛沙尼亞阿馬里空軍基地部署了射程達120公里的現代地對空導彈系統NASAMS和8架歐洲戰斗機,作為其履行與北約在波羅的海地區的部分承諾。
2020年9月19日英國科爾切斯特第16空中突擊旅250名士兵在烏克蘭跳傘訓練
一些北約官員表示,北約在波羅的海的部隊將發揮“擋路”作用,旨在減緩來自外部的攻擊并向其他成員國提出警報。若發生軍事行動,約1.3萬人先頭部隊將在48小時內被動員和準備部署,為30天后約2.7萬人的特種部隊參戰鋪平道路。波蘭計劃在與白俄羅斯的邊境地區增援約1萬名士兵,其中包括4000名特種部隊士兵以及近1000名派往蘇瓦烏基走廊的工兵營士兵。許多專家表示,白俄羅斯作為俄羅斯的盟友使波蘭變得謹慎,特別是如今有不少瓦格納部隊在白俄羅斯。
對于北約來說,加強在波羅的海各國的防御能力不僅有助于北約保護其東部邊境,而且也屬于其壓制并孤立俄羅斯加里寧格勒計劃的一部分,從而保障蘇瓦烏基走廊更加安全。 此外,北約還在波羅的海進行大規模的海軍演習,其演習主題是假設擊退俄羅斯對歐洲國家和蘇瓦烏基走廊的攻擊。據俄羅斯軍事專家表示,北約野心勃勃地將波羅的海變成“屬于自己的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集團正在考慮將奧蘭群島(芬蘭)、哥特蘭島(瑞典)、博恩霍爾姆島(丹麥)等波羅的海大型島嶼“軍事化”,從而形成一個閉合圈包圍加里寧格勒。
棱堡岸艦導彈作戰示意圖
針對北約在波羅的海地區的軍事活動,俄羅斯也做出了不少強化加里寧格勒能力的舉動。據此,除了伊斯坎德爾-M導彈系統外,該領土還被加強布置了SSC-5棱堡導彈系統(射程300公里)和SSC-1 萼片(射程450公里)等導彈系統。這里的駐軍兵力也增至18000人,編入第11集團軍所屬單位。此外,俄羅斯空天軍裝備了蘇-30SM、蘇-24和蘇-27等戰斗機;將波羅的海艦隊水面戰艦數量增至52艘,其中包括裝備巡航導彈的4艘20380型護衛艦、裝備口徑對地攻擊導彈的2艘21630型護衛艦和1艘基洛級潛艇等。特別是,俄羅斯于2023年12月還宣布成立加里寧格勒軍區并派出多支部隊駐扎于此。許多軍事專家評估,這些裝備有助于加里寧格勒成為A2/AD(反介入/反滲透)的堅固前哨基地,目標是阻攔北約,將其遠離波羅的海地區。
除了將加里寧格勒打造成堅不可摧的要塞外,俄羅斯近期還在波羅的海地區進行了軍事演習。值得注意的是“海洋之盾2023”演習,旨在檢驗海軍保衛國家在重要地區的利益的戰備水平,同時也檢驗各級指揮部在運行和控制執行海岸和海上航線保護、運輸士兵和軍用物資等任務的協同能力。與俄羅斯相同,白俄羅斯也以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的身份加強軍事活動并參加了演習。在與波蘭和立陶宛關系惡化的背景下,該國還在蘇瓦烏基走廊附近的格羅德諾地區舉行了演習;加強無人機訓練;提高坦克和摩托化步兵與其他武裝力量單位之間的協調。
俄羅斯海軍20380型護衛艦武備布置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