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義務教育學校課后延時服務,迄今為止有四個重量級的官方說法。教育部2022年2月8日發布的工作要點明確要提高課后延時服務水平,在堅持做好“全覆蓋、廣參與”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上水平、強保障”,增強課后延時服務吸引力有效性,要推動各地進一步健全課后延時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并確保逐縣逐校落實到位。
2023年1月份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繼續把“雙減”擺在突出位置來抓。課后延時服務是教育部為了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學生的校內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而開展的,不僅僅是為了解決雙職工無人照看孩子和接送孩子的實際困難更是要讓義務教育學校的學生們在校外培訓機構得到治理整頓后能有更好的去處。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2023年3月印發《關于繼續把“雙減”督導作為教育督導“一號工程”的通知》,系統部署教育戰線做好2023年度“雙減”督導工作,強調了存在的幾類突出問題,其中就包括學校課后延時服務水平仍有待提高,要求各地要創新方式方法,切實發揮教育督導的監督作用,督促學校課后延時服務回歸正道。
2023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課后延時服務,提出五個“嚴禁”:嚴禁隨意擴大范圍、嚴禁強制學生參加、嚴禁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嚴禁以課后服務名義亂收費、嚴禁不符合條件的機構和人員進校提供課后服務。
這四個重量級官方說法表明了課后延時服務不僅不會取消而且還會進一步強化,今后很有可能會強力糾正利用課后延時集中補課或教授新課的不當做法以確保課后延時服務的方向和內涵: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和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
課后延時服務的持續實施離不開學生家長的支持和配合。2021年12月21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根據教育部“雙減”工作監測直報平臺摸底調查提供了有關課后延時服務的兩個數據,一是自愿參加課后延時服務的學生比例由上學期的49.1%提高到91.9%,二是99.6%的學生家長反映本學期教師沒有再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2022年9月27日,教育部在新聞發布會上再次介紹了課后延時服務:90%以上的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92%以上學生自愿參加了課后服務。這些數據表明了課后延時服務的實施和執行還是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打消了人們的擔憂,也為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課后延時服務提供了數據上的支撐。
雖然教育部只提供了學生是否自愿、學校是否開展、學生能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等相關數據而沒有直接提供學生家長對全覆蓋實施的“5+2”模式課后延時服務的滿意率,家長滿意率也是一項重要參考指標,但從其他數據中也可以間接看出對課后延時服務調查來說最為重要也是最為關鍵的家長滿意率應該也不會低。
作為可能影響課后延時服務調整和走向的家長滿意率,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家長對于自家孩子是否參加課后延時服務以及參加后的實際效果都有著一定的決定權和評判權,當然通過各種渠道包括教育部“雙減”工作監測直報平臺或各省市區組織的問卷調查得出的家長滿意率數據的真實性更為重要。
之前看到有位山東的家長發布了與此相關的信息(如上圖所示),說相關部門發布的家長對課后延時服務的滿意率較高,甚至接近100%,而家長在填寫時都是按照學校統一發放的問卷調查答案進行填寫并且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其他選項的權利。這樣的操作就未必體現真正意愿了,無法真實反映家長對課后延時服務的滿意與否。
課后延時服務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到設施、場地、人員、安全等因素影響很多方面都落實不到位:沒有按規定執行學生自愿原則而是強制所有學生參加;內容太過單一,學生只是在教室里寫作業或自習,甚至是統一上新課;以學科知識考試或檢測代替綜合素質類課外拓展活動等等。既然存在著問題,那就要適時解決,但虛假的高滿意率無疑會影響后續的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