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歡喜喜過大年,巳巳如意九龍口”。2025乙巳蛇年春節假日期間,建湖縣九龍口沙莊“淮劇小鎮”嗨翻天。潮歌淮音聲中,每日有數萬游客踏著笑語歡聲,來給這個古村打上非凡印記。
“來九龍口不看李氏宗祠的銀杏樹等于沒來!”
“無論如何,也要拜拜九龍口的這棵神奇銀杏樹!”
“九龍匯聚,銀杏樹就是寶地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
在熙熙攘攘的游客潮中,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此刻,村中心李氏宗祠里的古銀杏正傲然挺拔在藍天白云下,敞開胸懷恭迎八方賓客。
來李氏宗祠參觀并瞻仰大樹的游客絡繹不絕,紛紛在大樹前打卡拍照,更有人合掌垂首,在樹神前祈福許愿。
九龍口沙莊李氏宗祠作為當地唯一完整遺存的古建筑院落,院內的一棵古銀杏也是當地唯一鮮活古生物。據沙莊李氏《李氏宗譜》1995年修訂版開篇《繕譜補記》記載,清乾隆6年(1741年)早春,李氏族長朝育公在老宅改建的祠堂院內“栽白果樹以蔭澤門庭”。這棵銀杏和祠堂一起,成為李氏家族私有權屬物傳承至今,已有284年樹齡。
近三百年來,銀杏樹盤根錯節堅韌挺拔,如蓋如傘如炬,春秋青絲黃發交替,完美展示自然生命的頑強。她還昭示生命哲思,辨析人性天道,是忠實傾聽者,也是靈驗預言家。傾聽為難之人的祈禱,讀懂誠心之人的心愿。種下美好期待,融通春夏秋冬千山萬水。能使能者、善者,傷病者、落魄者擁有一個心想事成的好愿景。
曾見一位來九龍口的中年女士躬身下拜許久。她說是來感謝大樹的,大樹有靈氣,兒子學習成績不佳,老母生病,尋訪到這銀杏下焚香叩首訴說心思,一年過去,家中煩憂都不見了,兒子還考上名牌大學。
“這里許愿能上北大、考清華!985、211準行!”這些說法在建湖學子家庭中也漸多了。
許愿中狀元之說,貌似笑談,并非妄言。沒有樹,就沒有宜居的村莊,也沒有幸福的人群。樹木森林,本就是佛家等各理教的發祥地。高齡的大樹,也沉淀著厚重的禪悟精神。
2024年3月,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到建湖九龍口,他在李氏宗祠門前駐足停留,為傲然泛綠的古銀杏嘖嘖稱奇。不久,王老先生在他的游記散文《你愛上了九龍口福地》中還提到李氏宗祠楹聯:“風行江淮,沙溪河邊耕日月;雨沐鹽阜,銀杏樹下著文章”。
李氏宗祠的創建人朝育公及歷次祠堂翻建的李門主事人,皆為前清朝國學書生。耕讀之家的勤奮好學一直是沙莊李氏人家固有的氣質,一代代傳人秉持優良的家風,在讀書求學的道路上扎實進取,累累碩果。近20年來,沙莊籍李氏學生考入各類高校的有287人,其中入重點院校的占比6成以上,碩士研究生有98人、博士研究生7人……
古銀杏的蔭澤之下,狀元之靈氣鼎盛卓然。蒼天在上,神樹為證,耕耘收獲,一切因果自有天成。九龍口沙莊李氏宗祠銀杏樹護佑前來一見的天下學子旗開得勝!金榜題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