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春晚,依然不見老朋友蔡明的身影。她與春晚的緣分長達28年,在2020年戛然而止。
一個國民度頗高的喜劇人,在觀眾視線里蹦跶了30多年,當她老去后,性情會否更加沉穩(wěn)、平和跟睿智?
對于蔡明來說,答案就像她曾在2016年的央視元宵晚會上翻唱的那首歌《我變了 我沒變》。她依然有著開口把人逗笑的能力,只是舞臺早就從面向十幾億人的大場合,換到了別處。
最近兩個月,人們總能在網上看見她的身影:和閨蜜倪萍上《再見愛人》,充當老百姓的最強“嘴替”;空降papi醬的直播間,擔當好物推薦官;陪幾個老姐姐和弟弟勇闖《一路繁花》,金句頻出又有哲理。
在已播出的節(jié)目中,有個讓人動容的瞬間,蔡明打車時被司機提問今年上不上春晚,得到否定的答復后,對方流露出遺憾:“您要是不去肯定總體缺點什么東西。”
面對觀眾對她一如既往的期盼,蔡明顯得很淡定:“好多現(xiàn)在特別優(yōu)秀的年輕喜劇演員,他們可以演。”
有時候,聽她在日常生活中不疾不徐地講話,觀眾或許會陌生。但每當和朋友見面開涮的時候,“菜菜子”專屬的靈光又會活過來,像一個讓人心安的坐標,穩(wěn)穩(wěn)地扎在那兒。
卸下“小品女王”的重量和包袱后,眼下,年逾花甲的她正試著將路子走寬,在和年輕人跨代際的互動中,找到舒坦又自在的交流方式。不論花樣如何翻新,拒絕無聊,擁抱明媚和精彩,永遠是沉淀在她骨子里的本色。
意外的“轉型”
很多人好奇,蔡明身上自信、強大的氣魄由何而來?這或許和家庭的贈予有關。
她出生在北京一個高知家庭,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在某醫(yī)院當主任醫(yī)師。童年時的蔡明,唱歌、跳舞都天賦過人,自幼兒園起一直是班內的文藝骨干,還加入過中央電視臺的銀河少年合唱團。
小學四年級某天,班主任通知有人要來檢查衛(wèi)生,沒多久來了三個人,在班上打量一圈就走了。蔡明隨后被叫到校長辦公室,才發(fā)現(xiàn)剛才三位老師,分別是北影廠的導演王好為、季文燕及著名演員謝芳。他們此行的真實目的,是為籌拍電影《海霞》挑選合適的小演員。
蔡明在電影《海霞》中飾演“小海霞”
就這樣,蔡明被欽點為“小海霞”,因為她活潑、反應快,在片場不用人反復指導,也能把握住情緒起伏的狀態(tài)。《海霞》在調子上浸透著孤苦,跟蔡明后來的路線相去甚遠,卻讓全國人記住了她那雙清澈、堅決的大眼睛。
三年后,懷揣著對更大舞臺的向往,剛晉升童星的蔡明在父母支持下,加入了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工作,成為當時北影廠年齡最小的演員。
盡管閱歷尚淺,但蔡明對待表演的吃苦較勁,毫不亞于其他人,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時間都在苦練基本功。靠這股不認輸?shù)膭艃海槐K瓦M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進修。
1980年,蔡明拍了第二部電影《戴手銬的旅客》,在里面反串“假小子”魏小明,將人物的純善演繹得格外生動,豆大的淚珠掉下,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感染力。
蔡明在電影《戴手銬的旅客》中飾演魏小明
那幾年,蔡明演的大部分都是配角,還是苦情戲。她曾在采訪中回憶稱,當時北影廠的廠長汪洋對她倍加賞識,打算把她打造成第二個謝芳(以演悲劇著稱)。
這樣的安排貌似再合理不過,畢竟在七八十年代,要證明自己“表演藝術家”的身份,跟底層人的傷痛和苦難站在一起,是最主流、受人敬重的做法。
但人生總是充滿了陰差陽錯的奇遇。當年拍攝《海霞》的時候,陳佩斯的爸爸陳強飾演“小海霞”的爺爺,蔡明順道和陳佩斯成了朋友。1990年,她應對方之邀參演了小品《普拉尼特的長發(fā)》。
在排練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蔡明不斷拋出好玩的點子,陳佩斯從這個女孩身上嗅到了做喜劇的天分,于是勸她去嘗試演小品。
果然,節(jié)目一經播出就收獲了巨大反響。蔡明將之視為老天給自己的信號,她在轉型的路上急追猛趕,先是在《綜藝大觀》和郭達聯(lián)手出演小品《鑒賞家》,并在第二年就獲得了春晚首秀的機會。
在小品《陌生人》里,她飾演一個迷路的鄉(xiāng)下姑娘,扎著兩條麻花辮,肩挑兩個大包,運用肢體語言將人物的好奇和試探刻畫得微妙、恰如其分。與其搭檔的鞏漢林,同期也剛在小品界嶄露頭角,兩位年輕人憑借出色的發(fā)揮,奠定了極好的觀眾緣。
1991年春晚小品《陌生人》
也是從這年開始,蔡明前后28次登上了春晚舞臺,這個數(shù)字僅次于馮鞏的33次。每年除夕夜,都有許多人按捺著滿心激動,等待她那口脆生的夾子音從電視里飛出。
百變笑匠
有網友統(tǒng)計過,蔡明在春晚演過的人物,身份橫跨小保姆、洋媳婦、追星族、售樓小姐、機器人等等。在復雜多變的形象背后,是鮮為人看見的辛苦和瑣碎。
每個春晚“實戰(zhàn)”經驗豐富的老將,都深諳為了臺上的十幾分鐘,要扛住多少壓力。每次改稿加彩排的周期長,強度大,少則40多遍,多了得改80多遍,像熬鷹一樣地不分晝夜,才能對得起觀眾的厚愛。
在這些同行里,蔡明算是沉得住氣、心態(tài)好的那類。有時排練到凌晨三四點,她也仍精神抖擻,還會在自己排完后,把其他人的戲份也過一遍。
當然也有“驚魂”的時刻,那是在為1996年的《機器人趣話》做準備時,蔡明為了維持苗條的身材,春晚前兩個月沒吃一粒米,只吃黃瓜、西紅柿等蔬菜,硬是把腰圍餓到了一尺六。
1996年春晚小品《機器人趣話》
直播當晚,在郭達拆開紙箱前,由于她提前候場,已經在箱子里蹲了半個多小時,發(fā)黑得險些暈倒。不過到了站起來時,她又立馬調整好狀態(tài),眼睛發(fā)光而有神。
這個探討“人機對話”的小品,作為歷屆春晚小品中的人氣代表,今天看來仍不失先鋒和警示意味。穿著銀色緊身衣的蔡明,和老搭檔郭達配合精湛,也難得讓賽博文化走入了大眾視野。
千禧之交,除了對科技前景的暢想和擔憂,還有件值得銘記的文化大事,就是情景喜劇井噴式的增長。混跡小品江湖的蔡明,也被眼前的情景觸動,開始考慮拓寬戰(zhàn)場。
此前,她曾在《我愛我家》里飾演梁天青梅竹馬的“女神”鄭艷紅,但出場并不多。而到了《閑人馬大姐》,在“國產情景喜劇之父”英達、“幽默大師”梁左的助力下,她終于挑起大梁,在電視劇領域留下了足夠經典、有分量的一頁。
蔡明在電視劇《我愛我家》里飾演鄭艷紅
《閑人馬大姐》講的,是一個普通下崗女職工的退休生活。馬大姐住在筒子樓,成天搖把破蒲扇,為調解鄰里糾紛而奔忙,替所有人操碎了心。
為了塑造好這個樸實、接地氣的角色,蔡明在開拍前增肥20多斤,還穿著厚厚的衣服上陣。當時正值北京的三伏天,她經常熱得差點中暑暈倒。
好在努力沒有白費,劇集播出后,創(chuàng)下北京地區(qū)非黃金時段超12%的收視率紀錄,最高峰可與《天氣預報》對打,蔡明還喜提了《中國大眾電視》“老百姓最喜愛影視明星”等榮譽稱號。
長達267集的《閑人馬大姐》,孕育了無數(shù)80后的熒幕情結,滋潤著他們對市井、街坊生活的回憶。而在張揚個性的年輕一代看來,他們印象里的蔡明,是那個傲嬌的“毒舌老太太”。
這個怪奇新穎的人設,源于2013年的小品《想跳就跳》。在這年,郭達隨著年齡增長,因高血壓等疾病困擾退出春晚,蔡明和潘長江結成了新的固定組合。
2013年春晚小品《想跳就跳》
“七個白雪公主和一個小矮人,那不是童話故事,是恐怖片。”“都是千年的狐貍,你跟我玩什么聊齋啊。”靠著機關槍式的狂懟,蔡明賺足了風頭。為了增強節(jié)目的趣味性和看點,她還閉關研究了幾個月腹語,這才有了在臺上“給娃娃配音”的名場面。
當時的蔡明,看起來還是個戰(zhàn)斗力滿格的女王,然而到了又一個蛇年春晚,彩排現(xiàn)場卻不見她的影蹤——此時距離她轉身離開,已過去了五個年頭。
莫道桑榆晚
2020年7月9日晚,B站虛擬主播區(qū)迎來了一位特別的新朋友:扎兩個丸子頭,提著小燈籠的“菜菜子Nanako”,人設是外表蘿莉、內心正太的治愈系小萌神。
辨識度極高的聲線,讓網友們瞬間對上了童年暗號。作為蔡明在二次元世界的分身,“菜菜子Nanako”的粉絲量現(xiàn)今已突破100萬,在站內有著強悍的人氣。
為何要“跟風”鼓搗年輕人的玩意?蔡明受訪時透露,她是在參加B站的職場真人秀《花樣實習生》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二次元的世界里面,自己的朋友,因為熱愛動漫人物,生活中很重要的友誼是在這個世界里完成的。”于是,她便化身為菜菜子,期望以這種方式陪伴在大家身邊。
《花樣實習生》劇照
以新形象出道后,蔡明堅持兩周一播,一般都是在周六晚八點,投稿的內容從跳舞,游戲延伸到各種話題和段子,譬如對自己經典春晚小品的repo(評論)。
“這個李詠……也走了好幾年了,他是生病了。”歡樂洋溢的氛圍中,偶爾會摻雜幾句類似的感嘆,像是在提醒網友們,蔡明看似順遂的人生也遭遇過風浪。離別對她來說,更是再平常不過。
談到90~00年代杰出的小品女演員,總繞不開趙麗蓉、高秀敏、宋丹丹這幾個響亮的名字。身在同個梯隊的蔡明,則像是那個一直在追趕,卻仍逃不過被比較的“萬年老二”。
這種排位的尷尬,源于創(chuàng)作風格、手法上的異同。在對蔡明不感冒的觀眾看來,她的表演聒噪、夸張而俗氣。當她年紀上來后,還有不少人詬病她只會裝嫩,功夫滑坡得厲害。
蔡明
對蔡明來說,選定“毒舌老太太”的賽道不離手,是愛好,也是環(huán)境因素使然。和潘長江合作那幾年里,他們的節(jié)目側重于關注老年人群體,化學反應隨著最初的驚艷褪去,逐漸流于寡淡,招來“審美疲勞”的罵聲。
2020年初,網上傳出蔡明的小品被春晚節(jié)目組斃掉,在這之前不久,深愛她的父親和外甥女因病相繼離世。一連串的變故幾乎打垮了蔡明。她病倒在醫(yī)院,身上插著很多管子,前所未有地憔悴。
外界不免猜想,這會否促使她就此隱退,徹底從眾人面前消失。但沒多久,她就注冊個人賬號,做起了“朝陽你蔡姨”的情景短劇,分享和老公、女兒、兒子、兒媳婦、孫子一家子逗趣的日常。
蔡明在個人賬號“朝陽你蔡姨”做情景喜劇
曾經并肩作戰(zhàn)的老友,早就離散于天涯,或被洪流無情擋開,但做了大半輩子喜劇的蔡明,依然追求著有梗有料的人生。
在《笑聲傳奇》上,她從粉紅蕾絲裝、性感貓咪裝到復古繡花旗袍,將不同時代的女人演繹了個遍;參加《聲臨其境》,她既能還原《駱駝祥子》里的虎妞,又能無縫切換到《白雪公主》里陰狠的巫婆;到了驚悚犯罪片《默殺》中,她努力撕下“諧星”標簽,呈現(xiàn)給觀眾多面的發(fā)揮。
蔡明在《默殺》中飾演徐媽媽
就像閑不住的馬大姐一樣,安分老去,絕非蔡明的作風。每次看到她折騰,有人追捧,就有人不解和唱衰,蔡明對此從不避諱,還曾在《吐槽大會》上自嘲:
“一直想緊跟著年輕人的腳步,就怕自己落伍。但是這些年,我在跟隨潮流的路上,一步一個跟頭,摔得是啪嘰啪嘰的。”
與其說割舍不掉對舞臺的執(zhí)念,毋寧說她真正難放下的,是和時代與和觀眾之間的默契交匯。
在過去,這種“平民性”更多體現(xiàn)在留學熱、國足、廣場舞等議題的加工和挖掘之上,如今則是借個人IP的經營,把自己投射到更復雜抽象的生活情境中去,體味他人的快樂與煩惱。
邁步有些踉蹌,笨拙,卻又滿懷真誠與熱愛,這正是很多后輩將蔡明視為“精神偶像”的原因。在她身上,涌動著一股拒絕被管束、探索各種可能性的能量。
最重要的是,不論在何種境況下,心態(tài)都能永遠開放,年輕。只要懂得用幽默化解沿途的崎嶇,即便被時間的長河推著向前,也會少些茫然,多些重新出發(fā)的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