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92-1502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并到達了美洲大陸,哥倫布出生在熱那亞共和國即現在的意大利西北部地區,四次領隊帶船橫渡大西洋,費用昂貴,而且還要承擔可能一無所獲的風險。
支持哥倫布這種當時看起來“近乎瘋狂”行為的金主,可不是神圣羅馬帝國,而是當時的西班牙王室,這并不是西班牙王室喜愛自然科學、勇于全球探險,而是想通過資助哥倫布的航海冒險,賭一賭能不能獲得超額回報,比如金銀、土地、香料、茶葉等等一切物質財富。
(一)西班牙王室賭對了
大航海的成功,讓16-17世紀成為西班牙帝國的極盛時期,那時西班牙王室能夠控制的殖民地,最大范圍約為3150萬平方公里,成為第一代日不落帝國,即使已經進入衰落期的18世紀90年代,西班牙王室能夠控制的世界范圍內土地仍有約19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4700萬。
到了16世紀末期的10多年間,世界貴金屬開采量的至少83%來自于西班牙占領的海外殖民地,那時的西班牙每年會派遣兩支運載金銀的船隊來往于美洲與本土之間,世界歷史學家們比較認可的一組數據是:從1503年到1600年的近百年間,西班牙從美洲一共掠奪了至少153500多公斤的黃金、7439000多公斤的白銀。
20世紀獨立后的美洲國家也進行了相關統計,數據就更加驚人了。從17世紀初到18世紀末的近兩百年,西班牙累計從美洲大陸掠奪了超過250萬公斤的黃金、1億公斤的白銀,這還不算從美洲大陸攫取的各種香料、珍稀木材、大批糧食等等。
(二)幾乎沒有流入工商業
對于如何使用這些天文數字一般的財富、領土和人口,西班牙王室和貴族階層長期且穩定地做了這樣幾件事。比如享受,而工業、商業、教育等全部靠邊站;比如打造更強的艦隊,保護現有的、掠奪更多的,最終還是為了享受;比如加強壟斷,保證只有少數人能夠享受;比如分封,大量分封和晉升貴族們。
從殖民地攫取的金銀,被西班牙王室和大量分封的貴族壟斷、享受,他們對當時異常昂貴的茶葉、絲綢、瓷器、各種香料等等,有著狂熱的偏好,不僅要求自己能夠天天享受,還會互相攀比、炫富——兩百多年的掠奪史,其中絕大部分財富卻沒有流入西班牙的實體工業和商業。
比如17世紀的歐洲貿易清單中是這樣描述的。
1691年法國西印度公司商業調查員撰寫的一份關于西印度群島貿易情況的報告,在歐洲主要國家的工業品貿易總額中,法國人占25%、熱那亞人占21%、荷蘭人占19%、佛萊芒人占11%、英國人占11%、漢堡人占9%、西班牙人則僅有4%左右。
原因在于西班牙從殖民地獲得的大量糧食、原材料等物資,絕大部分都直接轉手賣給其他國家換成金銀,用于王室和貴族們享受,只有極少量的原材料運回本國用于生產,所以才能維持17-18世紀西班牙王室和貴族們的奢華生活。
那時東方的茶葉、絲綢、瓷器、香料等物品,都是幾乎與金銀等值甚至超值的頂級奢侈品,為了能夠每天享受到這些,西班牙每年從明帝國進口大量東方特色商品,這些用大量黃金尤其是白銀換回的頂級奢侈品,是通過幾乎從未中斷的西班牙商船運回來的。
所以,西班牙在美洲掠取的黃金、白銀也會源源不斷地流入明帝國,根據西班牙歷史學家的統計,僅在1590年-1644年的半個世紀內,西班牙控制下的南美洲,每年向明帝國至少輸出58-86噸的白銀,用以購買各類商品,但明帝國卻極少向西班牙購買商品。
【17世紀西班牙貴族們的裝束】
(三)無敵艦隊潰敗也沒警醒
西班牙對東方巨額的貿易逆差、天量的金銀外流,背后是西班牙王室和貴族們極度的荒淫腐化、極端的奢侈浪費,即使掠奪的金銀再多出幾倍,仍然欲壑難填,西班牙從南美洲獲得的巨額金銀,也就注定只能在西班牙中轉一下,就被散發到世界各地了,成為典型的過眼財富或者過手財富。
【西班牙與英國在海上纏斗了上百年】
唯一的能夠維持這種生活的,只有一條路:不斷從美洲或者其他殖民地掠奪更多的貴金屬以及其他財富,可16世紀中后期,海上實力崛起的歐洲國家越來越多,不僅有荷蘭、丹麥、瑞典,還有老牌的法國尤其是英國。
西班牙的海洋霸權一直依靠無敵艦隊,在西班牙語中是Grande y Felicísima Armada,意思是偉大而幸運的海軍,這其實并不是一支常設的艦隊,更像是一支雇傭艦隊,平時分散,需要集中力量對戰英國海軍時,這支組織起來的大型艦隊就叫無敵艦隊。
【當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復原圖】
這支艦隊在召集和集中后,一般約有150艘以上的大型戰艦、總計3000余門的大炮、數以萬計士兵,而最鼎盛時期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各類主力和輔助艦船可以達到1000多艘,常年橫行在地中海、大西洋等海域,同一時期的海上小型強國,比如丹麥、荷蘭、瑞典等,紛紛對西班牙無敵艦隊敬而遠之。
英國早就覬覦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從16世紀末開始進入高潮,1588年8月8日,?英國在?格瑞福蘭海戰中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這場戰役是?英西戰爭中的重要一戰,但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并沒有完全喪失,還能勉強維持,直到1639年的唐斯之戰爆發前。
發生于1639年10月21日的唐斯之戰也稱唐斯海戰,史學家一般會把這場戰爭歸納到歐洲“八十年戰爭”和“三十年戰爭”的一部分,當時荷蘭海軍成功地攔截了一支由77艘西班牙和弗勒芒大型戰艦組成的艦隊,這場海戰以荷蘭獲勝、西班牙艦隊撤退并放棄征服荷蘭的企圖。
唐斯之戰標志著當時世界海軍強國力量的重大轉折:荷蘭從此贏得了海上強國的聲譽、西班牙的海上優勢已不復存在——英國挑戰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權;荷蘭則終結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權。
【唐斯海戰:作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實力也已經超過西班牙】
結語
至于18-19世紀歐洲的兩次工業革命,西班牙當然毫無意外地錯過——準確地說,西班牙的全過程完美詮釋了什么叫“看不見、看不上、看不懂、追不上”,
而英國在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后的次年即1689年頒布了《權利法案》,核心內容是以法律的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議會君主立憲制。幾十后即18世紀60年代,以珍妮紡紗機、蒸汽機車等為代表的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始推廣,隨后在其他行業也開始了大規模的科技革新,一直持續到19世紀4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才告一段落。
法國雖然比起英國晚了100年左右,但也算跟上了工業革命的步伐,至于西班牙,從18世紀到19世紀的100多年時間里,政治經濟全面落后、軍事工業不堪一擊的西班牙帝國只做成了一件大事:通過與英國在多場戰爭的完美潰敗,實現了自己作為第一代日不落帝國的崩塌,從而順利地將世界新秩序的主導權交給了英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