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幾年我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種說法:“中韓友好靠日本,中日友好靠韓國,日韓友好靠中國”。這句戲言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三國間紛繁復雜的國家關系。
首先當然是三個國家之間的歷史問題,韓國對日本的仇恨源于歷史上的被侵略和滅國。甲午戰爭(1894-1895年)后,清帝國戰敗,朝鮮在日本的慫恿下獨立稱帝,成立了大韓帝國。然而,大韓帝國最終成為日本的保護國,僅存在了十多年就被日本吞并,整個朝鮮半島從地球上消失。在此之前,朝鮮半島也曾多次被滅,比如清朝皇太極時期,但中國總是讓朝鮮稱臣納貢,保留其基本的國家形態。而日本則是吞并,這種歷史記憶讓韓國人對日本的仇恨非常深刻。在民族國家概念逐漸形成的近代,韓國人對這段被日本吞并的歷史感到格外痛苦,他們投靠美國后,通過瘋狂反日和清算親日派,努力找回失去的民族尊嚴。
日本對中國的敵視情緒有幾個主要原因:首先就是瞧不起:上世紀90年代,大量中國人偷渡到日本,這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了中國人的形象,讓很多日本人對中國產生負面看法。
另外就是近年來,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增強,日本由于歷史曾經干過的暴行,生怕有一天會遭到報復!
日本對韓國的敵視情緒主要是韓國本土的反日情緒,歷史遺留問題,雖然在尹錫悅的帶領下有所緩解,另外還有產業的競爭。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儒家文化圈和歐洲的希臘羅馬文化圈以及中東的伊斯蘭文化圈完全不一樣。無論是希臘羅馬文化圈,還是伊斯蘭文化圈里,大家都自稱自己是文化圈里的老大,畢竟祖上都闊過。
德國黑法國投降,法國也能談拿破侖解散神羅,人人都樂意在這個圈里爭這個老大,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
但儒家文化圈里,兩千多年里中國都毫無疑問是東亞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所有的地緣關系和文化甚至飲食習慣都被中國塑造。中華,中原就是絕對核心,無論是日韓還是越南南亞之類,你要談儒家文化圈,就只有你給人當小弟的歷史。
關鍵問題就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本來東亞秩序是沒有一點毛病,我們是老大,其他人都是小弟,但近一百年中國孱弱不堪,不能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統率這一地區,因此文化認同就亂了,在最近一百年的歷史中,本該占據霸主地位的中國反而成了最弱的,原來的仆從國在日本和美國的幫助下成了發達國家,原來的徒弟現在成了師父。
但是日韓又沒有絕對實力整合整個地區,因此就表現為各自輸出自說自話,就像誰都看誰不順眼一樣。這種現狀讓各國民眾之間的心理變得非常微妙。中國人的潛意識里想著要重新崛起、實現偉大復興、重新做回霸主。這背后的意思是,中國要回到歷史上應有的位置,重新成為東亞的領導者。對日本人來說,他們希望穩住自己的“師父”地位,繼續在技術和文化上保持優勢。而對于韓國人來說,好不容易從戰后的廢墟中爬起來,成為發達國家的一員,他們更想保持這種狀態,繼續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
只有中國重新在東亞東南亞占據主導地位時,整個地區才會和諧,估計最早也得在2040年左右才可能出現這一狀況,因為這依賴于中國在經濟、科技和軍事領域都實力能力能徹底排除美國在東亞東南亞的統治力才能實現,不發生戰爭估計需要十年,發生戰爭的話,可能五年就夠了。
如果未來中日韓三國都能回到歷史上應有的位置,意識到東亞到底誰是老大的時候,大家的心態或許就會更加平和。那時,韓國估計會重新換回漢字,日本也會更廣泛地使用漢字而不是一堆英譯的片假名。三國之間恢復友好交流,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該干啥干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