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折梅釀酒、采薇烹鮮、染布裁衣的女孩子。
01
有苦吃苦的少女
沒有熱愛就成不了李子柒,沒有熱愛也看不懂李子柒。
李子柒,原名李佳佳,90后,早年父母離異。
父親再婚,繼母對她并不好,父親病逝后,她便跟隨爺爺奶奶住。
爺爺很勤勞,做農活,編竹子,一手好廚藝。
村里有紅白喜事,都來找李子柒一家,李子柒打下手。
這位小姑娘,十幾歲就干過農活,做過木工,掌過大廚。
美食,成了她記憶里忘不掉的味道。
小學五年級,爺爺去世,從此和奶奶相依為命。
2004年,李子柒開始了漂泊生活。
晚上沒有地方住,就睡在公園椅子上。
經濟不富裕,就啃兩個月饅頭。
做服務員,一個月300元。
2009年,學音樂,酒吧打碟。
2012年,奶奶生病,李子柒留在家鄉照顧奶奶,開了淘寶店勉強度日。
剛開始,李子柒的創作之路并不順利,作品無厘頭,質量一般。
后來拜師學藝,學習拍攝、制作高質量視頻,學有所成。
2016年,她的作品《櫻桃酒》被熱門推送,漸漸有了名氣。
同年11月,她的作品《蘭州牛肉面》獲5000萬播放,60萬點贊。
之后,收到“L”的私信,獲得投資。
2017年,李子柒的視頻流量越來越大,每天都有廣告商找她。
期間有人質疑李子柒背后有團隊運作,受到輿論壓力,李子柒停更近兩年。
停更期間,在積攢實力之外,還能一直保留初心和純真心性。
2018年,李子柒在海外運營短視頻,短短3個月,粉絲破百萬。
截至2019年底,李子柒海外粉絲746萬,每條視頻播放量超過500萬。
截至2023年底,全網粉絲超9000萬。
2024年底,李子柒正式回歸,開始創作非遺相關短視頻。
2025年春晚,李子柒亮相,央視給了她整個春晚的第一個特寫人物鏡頭。
現在,李子柒是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委員、中國內地短視頻創作者、百度百科AI非遺館榮譽館長。
根據百度百科統計,當前她的全網粉絲量1.1億,全網獲贊量3.8億。
這是李子柒的經歷,短短500字,會是李子柒的全部嗎?
02
“野心”勃勃,樂此不疲
只有那些能夠將簡單的事情做得不簡單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從始至終,李子柒只做一件事,傳承中國傳統技藝和非遺文化。
像李子柒這樣,能快速找到自己定位的人,少。
能堅持初心,持續創作的人,少。
能把一件事做透,一個鏡頭拍四個月的人,少。
李子柒成為大多數人里的少數派、精英派,就在于她的“野心”勃勃,并樂此不疲。
只有那些敢于追求自己夢想的人,才能真正實現夢想。
她是“干凈”的女孩兒。
詩意與美好是她的特點,她的視頻,每一幀都可以作為壁紙。
沒有臺詞的視頻,第一次讓人感到如此寧靜甚至打破了幾代人的隔閡。
我和我的奶奶,可以一起看她的視頻,并交流內容。
在短平快的今天,我和上上一輩老人能共同看、共同聊的短視頻,再難找到第二個。
許多人因她的視頻,重溫傳統文化,重新審視傳統技藝。
那些快被遺忘的文化,被挖掘出來,在熒幕上栩栩如生。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如此平淡的生活,能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焦點。
其背后的本質,是李子柒給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情緒價值。
其價值包括逃離鋼筋水泥鑄造的“牢籠”,平凡生活也可以充滿儀式感。
在嘈雜喧鬧的城市里,我們急需一股力量,撫慰心靈,獲得平和,感受歲月靜好。
恰好,李子柒帶給我們的,有我們童年里的回憶,有時竟會讓我想起家鄉。
這是她帶給我的歸屬感。
我不僅屬于某個城市,某個公司,某個團隊,我也歸屬于我的家鄉,那個我愛得深沉的地方。
當人與人之間有了共同記憶之后,彼此之間就產生了紐帶,李子柒成為紐帶的核心。
那些海外人士,稱贊她有“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其實是外國人產生了文化認同感。
這種情感共鳴的狀態,讓許多人找到了精神歸宿。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她所有的作品,我一定選“自然”這兩個字。
李子柒的視頻,向我們傳達了一個極其簡單的生活哲學:回歸自然。
她親自采摘桃花、蓮藕、桂花,親自制作活字印刷、蜀繡、漆藝。
她的拍攝背景是鄉村、野林、黃狗,她的鏡頭對準了鮮花、綠葉、種子。
她讓我們看見了四季變化。
春天采摘桃花釀酒,夏天采摘蓮藕制作湯品,秋天制作桂花酒,冬天制作臘味。
我們常常只能感知到時間的短暫流逝,跨越四季的變幻,我們不曾領略。
而生命的律動,就在四季變幻中出現,包括新生和老去。
種植、收割、制作,這些我們原本以為只是普通的農活,但通過藝術表現出來的,是對自然的敬畏。
當所有人都在追求律動、卡點、炫目的視頻時,一段安靜、平緩、細膩的畫面悄然出現。
自然,正在悄悄地走進你我心里。
這是李子柒的視頻帶給我們的慰藉。
03
以靜制動,文化輸出
“文化”兩個字,在數字時代,都在比速度,看誰傳播得快。
人工智能可以在三秒內寫一篇上千字的文章,上白首詩歌,但它終究是機器。
耗費數億資金打造的文化產品,把廣告推送到全球,包裝精美,若內核不穩,終究被淘汰。
強大的文化輸出,比的不是速度,而是力量,是穿透力,是直擊人心的力量。
李子柒的“慢生活”,悄然征服了全球千萬粉絲的心。
我把這種力量,稱之為“以靜制動”。
視覺上的靜:偏冷的清新色調,如淡藍、淺綠,寧靜和諧。
金黃色的雞肉輔以綠色的蔥花、淡紫色的洋蔥、紅色的辣椒。
畫面中的靜:高山流水、森林田野、竹林荷塘,宛如一幅畫卷。
鏡頭里的靜:食材的細節、手工藝的過程、人物的表情。
延時攝影中的植物生長、花朵綻放,充滿了動態美和時間感。
這和李白在《秋思》中所寫的“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別無二致。
一顆種子,四季生長,從扎根地下,到破土而出,最后結滿果實,這是生命的軌跡。
如果我們感受不到自己的成長,就來看看種子是如何發芽的,葉子是如何凋落的。
生活的真諦就是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當下每一刻的變化。
李子柒把“桃花源”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才豁然開朗,原來生活就是這么簡簡單單。
她的作品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向全世界的人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不單單是中國人的“桃花源”,也是人類的“桃花源”。
世界看到了中國傳統美食、手工藝、農耕文化,從傳統川菜到傳統糕點,從木工雕刻到刺繡,從造紙術到漆藝。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就是文化輸出,就是文化自信。
說李子柒是網紅,太片面了。
如今,她成了文化使者。
李子柒的回歸,是對世界的一次“文化邀約”。
多彩深邃的中國,正等著被發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