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橋梁大師茅以升一生主持了多個工程項目,于國家來說,是極大的驕傲。
但是這樣一位“橋梁之父”的個人生活卻充滿了諸多不如意,僅有的兩位妻子全都郁郁而終,就連身下的六個孩子也和他十分疏遠,甚至痛恨至極。
哪怕最后到了臨終之際,原配的孩子竟然也無一人來為他送終。
那么茅以升當初究竟做了什么?為什么這樣一個有著功勛在身的人物會落得個如此凄慘的境地?
滿懷遺憾而終
1989年,茅以升躺在北京一家醫(yī)院里,房間內(nèi)靜得可怕,除了點滴嘀嗒的聲音,就只有他的女兒茅玉麟的聲音。
而此時此刻,茅以升心里想得卻是其他的六個兒女。
已經(jīng)幾乎失去自理能力的他常常望向醫(yī)院房間的大門,多么希望能在這扇門打開后見到熟悉的身影。
只可惜,除了女兒茅玉麟,沒有任何一個人走到他的病床前,哪怕只是探望一眼都沒有。
在這間病房里面,總會聽到茅以升的嘆息:“報應吶…”,隨著不斷的悔恨與嘆息,一代橋梁偉人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為什么茅以升在生前最后一刻會發(fā)出如此感嘆?
事實上,茅以升并非只有茅玉麟這一個孩子,他的膝下還有六個子女,只不過他們和茅玉麟均一個媽所生。
在茅以升年輕的時候,在家庭問題上沖動且一意孤行,導致與其他六個孩子的關(guān)系特別冷淡,幾乎降到了冰點。
等到步入老年之后,茅以升才意識到家庭幸福美滿是多么重要。
面對分崩離析的家庭,他曾經(jīng)好幾次嘗試與孩子們緩和關(guān)系,每次過節(jié),他會提前準備好禮品送到孩子們的住所,也多次邀請他們回家過節(jié)。
但是效果一般,每次詢問,孩子們只會用“忙”敷衍了事,或者用各種理由推脫與父親的見面。
以至于在最后幾年里,茅以升都沒能如愿,隨著身體狀況的不斷惡化,精神情感上的孤獨讓他苦不堪言。
那么,茅以升究竟做了什么不可原諒之事?竟然讓他的六個子女在他彌留之際都不愿意去探望一眼?
獻給橋梁的一生
一切要從最開始說起。
1896年,茅以升在江蘇鎮(zhèn)江一個書香世家呱呱落地。
他的祖父是“戊戌變法”中的有名人物,創(chuàng)辦過報刊,參與過一系列救國運動,而他的父親同樣是飽讀詩書之人,年紀輕輕就身中舉人。
茅以升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很難做個平庸之輩。
在他十歲這年,當?shù)嘏e辦的龍舟賽發(fā)生了事故,過多的人流量導致橋梁不堪重負倒塌造成了多人死傷。
聽聞此事的茅以升記住了這一刻,立志在以后要建一座堅固的大橋。
秉持著這份信念,茅以升一直在學習之余研究橋梁的構(gòu)造,對橋梁產(chǎn)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
而且茅以升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從小到大一直名列前茅。
終于在他才16歲的時候,考入了唐山交通大學學習夢寐以求的土木工程專業(yè)。
在此期間,他和家中早就給他定下的妻子戴傳蕙結(jié)為了夫妻。
戴傳蕙同樣出生于江南地區(qū)的一個書香世家,且與茅以升的家庭不相上下。
她的祖父戴祝堯是寒門學子的代表,在書法和文學領(lǐng)域有一定的研究,給母親也是當?shù)剡h近聞名的才女。
戴傳蕙從小就受到家里的影響,氣質(zhì)出眾,繼承了祖父的書法、文學本領(lǐng)。
他們夫妻二人在當時那個年代無論是樣貌還是家世都十分相配,是不二的原則。
戴傳蕙也對這段婚姻非常滿意,心甘情愿為家里操持。
可是,他們的感情并不是很穩(wěn)定。
一方面,茅以升的學業(yè)尚未完成,未來仍舊面對很多未知性;另一方面,二人的居住位置尚不明確,將來究竟住在哪里也是個問題。
這份擔心很快就成了真:
1916年,茅以升以優(yōu)異的成績贏得了清華學堂赴美留學的機會。
在美國深造的這段時間他不僅對橋梁的研究更上一層樓,還在著名的橋梁公司實習,汲取了來自西方的不同知識。
三年之后,茅以升學成歸國,開始在國內(nèi)大顯身手。
但是由于茅以升的工作不斷的處在調(diào)動中,他們一家短短幾年就輾轉(zhuǎn)了多個不同的城市。
往往這邊剛剛安頓下來有所習慣和適應,調(diào)動函又來了,需要再次換一個城市生活。
這使得戴傳蕙在生活和心理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況且當時國內(nèi)的橋梁建設(shè)一團糟,受到大環(huán)境以及技術(shù)條件水平的影響,很難獨立完成一座大橋的建造。
戴傳蕙對茅以升的工作也很擔憂,恰恰茅以升接到了浙江有關(guān)部門的邀請,希望他去主持錢塘江大橋的建設(shè)項目。
建造錢塘江大橋在圈內(nèi)有個公認的說法,地質(zhì)狀況和水文氣象條件復雜,一直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兒。
可是偏偏在茅以升的主持下,通過射水法和沉箱法等技術(shù)的創(chuàng)新,克服了施工難題,短短幾年就建成了。
這座大橋是國人自主設(shè)計建造的現(xiàn)代化大橋在橋梁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是這并非我們現(xiàn)如今所見的錢塘江大橋。
考慮到阻斷日軍的腳步,當初才剛竣工的大橋就茅以升這個主要負責人親手炸毀。
而誰能想到炸毀錢塘江大橋這件事,成為了后續(xù)茅以升家庭支離破碎的導火索。
為什么這么說呢?
婚姻外的真愛
原來1946年的時候,茅以升再次奉命去主持錢塘江大橋的建設(shè)修復工作,由于此項工作在上海進行,所以茅以升和原配妻子面臨著又一次分離的局面。
俗話說:狗都不談異地戀。
異地戀的苦不僅僅在于沒辦法及時有效的提供情緒價值和一系列幫助,更是在于異地的這段時間十分考驗分開兩地的戀人的感情。
而在此期間,茅以升也的確犯下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他和另外一個女人相愛了。
有可能是寂寞的原因,也可能是出于情感的需要,總之,茅以升和權(quán)桂云在戴傳蕙不知情的情況下,走到了一起。
這位權(quán)桂云比茅以升小了足足二十多歲,和戴傳蕙的模樣、性格完全不同。
更要命的是,權(quán)桂云有著年輕女孩兒的生活熱情,還有著小女人一般的嬌羞,這讓茅以升感覺好像回到了年輕歲月,對其深深不能自拔。
甚至于二人在不久之后就生下了一個女兒。
就這樣,一邊是原配妻子在家中拉扯孩子,為家庭操勞,另一邊是茅以升和權(quán)桂云在他們的“小家”中你儂我儂。
一直到幾年之后,在推崇“忠誠”的大環(huán)境之下,茅以升回到家中向戴傳蕙坦白了這一切。
盡管茅以升在當時并沒有把權(quán)桂云和女兒一同帶到家里,也沒有與戴傳蕙吵嚷馬上離婚,但是戴傳蕙此時此刻心里清楚,她與茅以升的感情再也回不去了。
本來拉扯幾個孩子長大就已經(jīng)十分不容易,再加上長期待在家中做家務、隨著茅以升不斷的奔波,導致戴傳蕙的身體不再像以前那么健康。
另外這一次茅以升的坦白給戴傳蕙帶來了很大的刺激,以致于沒過幾年,戴傳蕙就因為身患心理疾病郁郁而終。
而在戴傳蕙去世之后,茅以升做出了一件令子女們又費解又痛恨的決定,那就是把外面生活的權(quán)桂云母女接回家中。
茅以升的孩子一開始就對母親的疾病以及驟然離世的原因有幾分猜測和懷疑,茅以升這一舉動算是坐實了他們的猜測。
即便是家里孩子拒絕父親接回這二人,茅以升還是執(zhí)意要這樣做,戴傳蕙的孩子們把母親的去世怪到了父親頭上。
還責備茅以升不顧其母親尸骨未寒就著急接對方回家,萬般憤恨之下,他們向茅以升表示要斷絕父子關(guān)系,并離開了原本溫馨的家。
就這樣,后來的日子只有茅以升和權(quán)桂云、茅玉麟一家三口在一起。
可惜的是,權(quán)桂云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一直夾在混亂關(guān)系中的原因,也早早就身患抑郁癥,才五十多歲就去世了,最終只留下茅以升一人度過晚年。
茅以升的一生,無愧于祖國的橋梁事業(yè),卻有愧于他的原配妻子和孩子。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