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多鯨用一場場直播記錄了教育行業的千姿百態,也見證了無數從業者在變革中的掙扎與奮進。借著佳節之際,我們一起回顧這一年,看看那些在鏡頭前閃耀的瞬間,以及背后那些值得挖掘的信息。
AI 自習室作為「雙減」后教培機構的聚集地,以其獨特的存在形式,AI+ 教育的落地應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參與者,兩年便廝殺為紅海。僅僅統計已參與多鯨直播的 6 位嘉賓企業數據,全國已有 2萬+ 的AI自習室。
除了松鼠 AI、趕考小狀元、萬聰英語、錯題邦、想象力等新貴外,老牌學習機企業久旱逢甘霖,讀書郎、步步高、優學派、文曲星快速掉頭,教培公司也不甘落后。
一切存在都源于需求,盡管教育環境不斷變化,但升學提分的剛需始終不變。這為 AI 自習室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目前,AI 自習室的經營模式以小門店為主,面積通常在 100 到 200 平方米。這種模式可以有效避免管理上的復雜問題,同時降低運營成本。
學習機、督學師、場地,三位一體構成 AI 自習室的全部要素。目前看來各家產品各有特色,沒有哪一家領先當前版本太多而有了巨大分化。更多的區別就在于個性化服務的「督學師」,這點卻不像各家宣傳的那樣——「素人,零門檻」。如果不想自習室變為學生逃避家長監督,抱團打游戲的地方,單憑一臺設備,遠遠不夠。
說到底,AI 從未代替「人」的情感支持。AI 技術的應用可以替代部分重復的機械化教學任務,但更多的人性化交付仍需要人去努力。在不介入學習過程的情況下,學生信念的建立、自律的養成、心理的把控和學習力的激發,都是對督學師的考驗。
過去一年,AI 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時有開花。如智能學習機、提供個性化、全方位學習支持的 AI 智能學伴,以及在高考志愿填報、學習力測評等領域的應用。
當傳統「填鴨式」教學難以個性化需求時候,一類以拍照搜題、作業輔導的應用早年便已得到市場認可;而另外一類則深入分析學習場景,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痛點,構建學習支持體系,有的公司偏重教學側,稱之為「AI 導師」,而有的偏重陪伴成長側,則為「AI 智能學伴」。在 C 端的形態則多以智能硬件的方式呈現。
在高考志愿填報領域,AI 也表現不俗。以優志愿為首的老牌企業、靠譜 AI 等新入局企業,基于大模型技術,利用歷史數據和實時用戶數據,構建了一個高效的智能匹配系統,與高考志愿填報師一起組成新型志愿填報服務。從效率、精準度、適配性三方面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更科學的決策依據。
而學習力測評則聚焦于當前教育的另一個痛點:精準把握每個孩子的特質與需求。以道道 AI 為例,其公司以四個環節展開評估和干預:全面評估孩子的綜合情況、精準診斷成長卡點、定制個性化成長攻略、實施督學與情感支持。同時也將這一體系用于培養 AI 自習室最大的痛點——督學師。
啟行營地教育創始人趙蔚曾說,營地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學校」,環境和氛圍開放卻有教育輸出功能,讓孩子們在自然和實踐中成長。
當前,整個研學行業的滲透率持續提高,從行業格局來看,未來5到10年,研學行業的品牌化趨勢會愈發顯著,市場將更加細分,垂直領域會涌現出眾多特色品牌。一方面,隨著家長對孩子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優質研學和營地教育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這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行業競爭也愈發激烈,產品同質化問題更加突出。
除卻行業整體的影響,于每一個置身其中的相關企業而言,都有著趨同的難題——
如何讓學生在周六周日選擇參加研學活動?
課程設計上,如何實現玩與學的平衡?
認知、技能和關系三個維度的培養如何落地?
于 C 端表現而言,值得關注的是,親子游的市場熱度逐年上升,家長們更愿意投資于那些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和回憶的旅行體驗。
盡管市場上的產品形態越來越趨同,但家長對教育產品的識別能力越發加強,能夠區分出真正有價值的公司和濫竽充數的公司。這就要求親子游機構專注于教育目標和親子關系的深度開發,在市場中保持差異化。
此外,疫情后國際研學緩慢復蘇,文化研學漸成趨勢,科技研學如機器人營地受到區域政府的關注和支持。
2024 年,企業培訓行業平均整體下滑 20%-30%。然而,行業內的頭部企業通過提前布局和資源聚焦,依然保持了增長。例如,有公司通過提前三年布局央國企市場,憑借其穩定的預算和需求,成功抵御了市場下滑的風險。另一家公司則通過聚焦軍工等高資質領域,利用牌照優勢和定制化服務,實現了業務增長。
未來企業培訓行業將通過并購、協同合作等方式,逐漸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大型企業將通過整合資源,提供一站式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而中小企業培訓的核心競爭力依舊在于深度理解客戶需求、平衡定制化與標準化以及運營與技術的結合。除了傳統的培訓業務,運營和技術能力將成為企業培訓的新增長點。
此外,商業講師的個人 IP在企業培訓中變得越來越重要。講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還需要有行業實戰經驗,能夠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立足 2025,HI-finance 創始人王小釗認為企業培訓的熱點領域包括業務相關培訓、中層管理培訓、黨建與工會培訓。
2024 年,素質教育行業呈現出大眾需求與小眾需求并存的復雜格局。既有面向廣大中小學生的普遍需求,也有面向特定群體的小眾需求。競爭格局呈現「杠鈴型」,即頭部企業和尾部企業發展迅速,而中間腰部企業則面臨更大的壓力。
以典型代表少兒編程為例,目前行業仍處于用戶認知的培育期。少兒編程的獲客成本依然較高,用戶對編程教育的認知和理解仍需進一步提升。此外,行業內部的競爭和市場教育的不足,也使得家長對編程教育的期望和選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對此西瓜創客創始人肖恩認為,越是這種情況下,企業越要有自己的價值取向,教育的核心應更加聚焦于培養孩子的通用能力、個性特征和價值觀。要避免過度營銷和誤導家長,以真誠和專業為家長提供中立的建議。
在今年 1 月 20 號的直播中,多鯨資本創始合伙人姚玉飛提到,素質教育行業已然進入行業窗口重塑期:藝術教育市場集中度底,競爭激烈且同質化嚴重,但整體增速較高;體育教育市場高度分化且本地化程度高;STEAM 教育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特點;營地和研學教育市場巨頭雛形隱現;素養教育強勢崛起。
總體來看,素質教育市場規模穩中有增,2025 年有望突破六千億元。
從營地教育的「沒有圍墻的學校」,到AI自習室的智能化學習,從企業培訓的轉型之路,到素質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每一個領域都在尋找屬于自己的新方向,落地、扎根。
這一年的直播間,評論區充斥著「答案」「提分」「效果」「AI」這些關鍵詞,我們看到了教育從業者們的努力與堅持,也看到了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帶來的無限可能。我們見證了孩子們在研學旅行中的成長,也感受到了家長對教育的期待與焦慮。我們看到了 AI 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也看到了傳統教育模式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掙扎與變革。
無論你對那一場直播感興趣,都可在多鯨視頻號觀看直播回放。
2024 年已經過去,但教育行業的探索不會停止。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創新的教育模式,更多溫暖人心的教育故事,以及更多為企業、用戶、學生賦能未來的教育者。多鯨也將通過圖文、直播、線下大會、行業報告等各種形式,見證、記錄、共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