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漢末時期的一員名將,郭嘉、程昱盛贊其為“萬人之敵”,周瑜也稱其為“熊虎之將”。劉備對關羽也委以重任,在進軍益州后,任命關羽為“董督荊州事”,成為荊州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然而,關羽的表現卻未能盡如人意,東吳呂蒙先后兩次偷襲荊州,全部得手。那么,驍勇善戰的關羽為何沒能守住荊州呢?
一、奪取三郡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認為劉備已經奪取益州,于是派諸葛瑾向其索要荊州三郡。對此,劉備卻表示,“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孫權認為這是搪塞之辭,于是直接派官員接管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但這些遭到了關羽的驅逐。孫權勃然大怒,于是派呂蒙領兵兩萬,襲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之后,東吳迫使劉備達成“湘水劃界”。
對于這次偷襲行動,關羽幾乎沒有做出了什么反應,就丟掉荊州的三個郡,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關羽手中的兵力十分有限,無法實現顧及南三郡。原來,劉備入川時帶走了數萬人馬,之后又征調諸葛亮、張飛、趙云等人支援,又帶走了不少軍隊。這樣一來,負責鎮守荊州的兵力就很少了。
二、兵力空虛
當時,荊州防御的重點在于北部的江陵以及公安,因為這里是荊州的核心地區,同時與曹操接壤,不時受到樂進的騷擾,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關羽手中的兵力本來就不多,因此只能把有限的兵力放在北部,來防備曹操的進犯。這樣一來,南三郡的防務就十分空虛,給了東吳呂蒙偷襲的機會。
關羽第二次丟掉荊州,也與防御兵力不足有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軍北進,發起了襄樊之戰,想要奪取屬于荊州的襄陽、樊城。為了麻痹關羽,陸遜取代呂蒙鎮守陸口,同時給關羽寫信,“有謙下自托之意”。看完陸遜的書信,關羽愈發驕縱,于是把留守荊州、提防東吳的軍隊調到襄陽、樊城前線,這樣一來,荊州的防守更加空虛。
三、軍心瓦解
在呂蒙率軍偷襲荊州的同時,關羽也被徐晃擊敗。此時關羽手中還有數萬軍隊,他想率領這些人馬奪回荊州。在回師荊州的過程中,多次派出使者與呂蒙進行聯系。呂蒙不僅厚待關羽的使者,還允許他在城中活動。在奪取荊州后,呂蒙厚待關羽軍中將士的家屬,其所受的待遇甚至超過了以前。
當使者將這些消息帶回軍前時,關羽手下的數萬將士無心再戰,士卒們逐漸潰散。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麾下只剩十余名騎兵。此時,孫權已經派人切斷關羽的退路,結果在臨沮將關羽、關平、趙累等人擒殺。從關羽丟荊州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在與呂蒙的較量的過程中,關羽完全被對方“拿捏”,毫無取勝的希望。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資治通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