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我黨的第一批黨員,也就是在1921年入黨了!
中共成立以后,陳獨秀連續五屆都是中央最高領導人。這段時期,毛主席基本上在黨內沒有決策權,屬于執行層級別人物。陳獨秀曾派遣毛主席到湖南去擔任省委書記,主持湖南的地方工作,毛主席立即組織暴動反對當時在武漢掌兵權的唐生智。由于陳獨秀不懂得農民在革命中的作用,而且大大低估了當時農民在革命中發揮作用的可能性,主張對武漢的國民黨妥協退讓,他壓制所有的反對意見,奉行右傾機會主義的小資產階級政策。僅僅十天時間,陳獨秀就命令毛主席暫停暴動工作。這種做法讓黨和人民不能組織有效抵抗,使革命遭到失敗。
其后,又是瞿秋白“左”傾盲動主義,堅持“城市中心論”;
接著是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提出要“會師武漢”“飲馬長江”;
緊跟著是王明以及博古的“左”傾機會主義,讓紅軍差點覆滅!
毛主席主張的“運動戰”“游擊戰”得不到大家的認可,但每一次錯誤,毛主席都站出來力挽狂瀾,讓大家走向勝利。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在毛主席入黨14年后,毛主席用實際勝利證明他的路線正確,但大家也只給了他一個周恩來在軍事上的助手地位。前線的林總直接質疑:“盡走弓背路,這樣下去會把部隊拖垮”“老是走來走去,都不打仗是咋回事”,甚至要求更換軍事領導人。
1938年2月,在毛主席入黨17年后,王明仗著自己是共產國際指定的中共代表團團長,居然敢不經過毛主席允許,就以毛主席的名義發表文章,代替毛主席發表對國共合作的看法。事后也只輕描淡寫地說道:“不及事先征求澤東及書記處審閱,請原諒。”
1940年5月,在毛主席入黨19年后,毛主席對新四軍下達北移的決定,項英覺得不合適,居然發電給中央,說道:“我有不同的意見,在今天斗爭環境下,為黨的利益,不必申辯和爭執。”,毛主席指出新四軍軍部必須北移,項英再度在電報中堅持己見:請毛無須顧慮,我們就在皖南打。
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即使毛主席已經成為軍委主席,但黨內的軍令仍舊沒有“定于一尊”,有一些決定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落實。
直到1943年3月20日,我黨通過了極為重要的決定,即《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決定》,決定設立政治局主席一職,“政治局推定毛澤東同志為主席”,這當中用白紙黑字明確提到:“會議中所討論的問題,主席有最后決定之權。”
這樣,毛主席在入黨22年以后,全黨心悅誠服地讓他擁有“最后決定之權”。
正如劉少奇同志所講:在22年長期艱苦復雜的革命斗爭中,終于使我們的黨,使我們的無產階級與我國革命的人民找到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同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