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兒,這網上的數據都表示CPI沒漲多少,物價區域穩定,為啥我去菜市場買菜就是覺得貴呢?就拿蔬菜來說,現在基本上是和豬肉一個價了,尤其是香菇,常年居高不下。”
這就是大數據和普通老百姓的感受之間的差距。養老金是絕大多數退休人員唯一的收入來源,所以,每一年的養老金上漲都備受矚目。
2025年養老金上漲已定調,官方多部門頻繁發生表示要適當提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
每年都在上漲,每年都在呼吁,議論最多的就是養老金差距的問題。
有的人表示,在職的時候每個人貢獻不一樣,有的人工資高,有的人工資低,既然都已經退休了,不再勞動了,那么應該人人統一標準。即便是不統一,也應該適當調節收入差距,比如說5000元以上的人停漲,3000元以下的人多漲。這種想法合理嗎?
01,統一養老金標準不現實
養老金統一標準,人人一樣,不現實。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國家養老保險是和繳費年限、繳費金額等多種因素有關。換言之,這養老金并不是全部由國家發放,而是通過自己繳費、單位繳費兩者結合的方式來參與。
既然如此,勢必會有的人交的多,一年交2萬甚至3萬的,也有的人交的少,一直按照最低檔標準繳費,如果人人統一標準,那么,直接跟養老金體系相違背,更加不合理。
當然,如果養老金計算不統一標準,把上漲的標準全部按照“加法”,統一加一個固定的錢數,人人一樣,也同樣不現實。理由是一樣的,交的多的人,交的年限長的人,自然應該多漲,這才符合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總原則。
02,5000元以上停漲,3000元以下多漲,可行嗎?
養老金真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3000元以下的養老金一個人花都難以支撐日常支出,更不用說年紀大了生個病,逢年過節給兒孫個紅包。
但是5000元以上的養老金可就真讓人羨慕了,家里如有兩個退休老人,那就是每月收入1萬元,不光自己生活的很殷實,接濟兒女也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他們還漲的多,差距越來越大,于是,很多網友就產生了這種分開上漲、調節收入差距的想法。
但是,每個人對于自己的生活支出與消費層次是不同的,各地區的消費指數和物價指數也不一樣,如果僅僅按照數字來讓一部分人不漲,一部分人多漲,必然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而且最重要的是,養老金5000元以上的,要不就是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三四十年的,要不就是中高層領導干部,平時他們繳費就比旁人要高,如果不多漲,反而會打擊參保繳費的積極性,不利于社會保障基金“大池子”的健康運轉。
03,2025年預計仍舊是三項調整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已經上漲多年,一直遵循著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相結合的原則來的。定額調整就是做加法,陽光普照,所有人都漲一個數字,當然,各地區不一樣。
掛鉤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適當激勵參保人多交長繳。傾斜調整是對特殊人員額外調整,與普通人掛鉤的主要是高齡人員補貼,一般來說是70周歲以上的可以享受。三者結合就是養老金的上漲額,估計2025年也不例外。
所以,養老金上漲并沒有出現金額直接乘以比例,也沒有加大差距,定額調整和傾斜調整基本上都是做加法,已經在調節收入差距了。顯然,5000元以上停漲,3000元以下多漲,是不可行的。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