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導演。
金庸原著。
《射雕英雄傳》大IP。
春節檔唯一武俠片。
就沖這幾點,《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是我的必看影片之一。
《射雕》預售票房第一,然而首映第一天就被《哪吒2》《封神2》與《唐探》超過了。
觀看的過程中,我意識到這部片子為啥票房這么不能打了。
146分鐘的片長,是春節檔影片中體量最大的。
大場面、大制作,聲勢浩大,震耳欲聾,這即將兩個半小時的時長,視聽轟炸下來,不免覺得疲累。
有一大半對白都是蒙古語,聽得很吃力啊,抱著看經典武俠片的期待來到影院,結果像是在看外語片的既視感,不得不盯著字幕。
電影的節奏從頭到尾一直緊繃著,主題是嚴肅的,敘事比較平,缺乏讓人精神一震的高燃場面。
這是一部很正的武俠片,氣勢恢宏、場面宏大、正氣凜然,不像既有印象中徐克電影的風格,徐克可是有著“鬼才”之稱啊。
影片一上來展示了蒙古軍與金人戰爭的慘烈場面,而躲在山崖的郭靖(肖戰飾演),被蒙古兵誤認為是敵軍的埋伏,刷刷射來一連串的箭矢,一支都沒有射到他身上,靠近他時都以古怪的角度偏斜。
郭靖出場時已經練就了降龍十八掌與九陰真經,是個絕世高手了,面對騎馬上來盤問的蒙古兵,郭靖說著一口蒙古語,解釋自己不是敵人,而是正在尋找一個走散的中原朋友。
由此引出了郭靖的回憶,交代了他與黃蓉(莊達菲飾演)的故事。
郭靖從小在蒙古長大,為了跟七個師傅學習武功來到中原,結識了在外流浪的黃蓉。
七個師傅把黃蓉稱作妖女,禁止郭靖與她往來,黃蓉嫌棄七個師傅武功一般,自己拿美食做誘餌,哄洪七公教郭靖降龍十八掌。
后來郭靖因誤會黃蓉她爹黃老邪殺害了他的六個師傅,與黃蓉絕交。
直到郭靖找到大師傅,證實了這是一個誤會,于是開始天南海北地尋找黃蓉。
電影主要圍繞著兩個主題展開,一個是江湖兒女的情情愛愛,一個是戰爭背景下的家國情懷,憂國憂民的俠之大者。
江湖之大,一旦走散,難以尋覓。郭靖在他走過的地方留下“風車”,在石頭上刻下他們曾經約定的暗號,暗號中標明他前往的方向。
這些記號真的派上了用場,讓黃蓉循著標識一步步地接近郭靖,然而真正看到他的那一刻,偏偏又不能上前相認。
華箏的出場很颯,這個人物的塑造比原著更棒,她不再是一心癡戀著郭靖的沒多大存在感的柔弱公主,而是大草原上一騎絕塵敢愛敢恨的颯爽女兒郎。
郭靖與黃蓉的情感戲不咸不淡,只能說中規中矩,說實話我沒怎么入戲,反倒是黃蓉與華箏的對手戲,張力十足,比靖哥哥與蓉兒的戲份要好看多了。
華箏敢愛敢恨,有情有義,萍水相逢,救了黃蓉一命,發現她正是郭靖去了中原一趟就喜歡上的女孩,是情敵,便要堂堂正正地打上一架。
最后忤逆她父親大汗的命令,護送郭靖母子出營,郭靖擔心她回去之后大汗會如何處置她,華箏道:我是大汗的女兒,大汗愛怎么處置及怎么處置。
仗義,爽直,干脆,絕不拖泥帶水,這樣的華箏非常有魅力。
肖戰飾演的郭靖,本是影片的主角,但我看的過程中始終覺得,這個角色有些刻板,更符號化些,不夠生動,缺乏作為一個鮮活的人的那種真實質感。
他始終嚴肅、正確、堅定,整個影片自始至終,我印象中他沒有笑過一次,表情一直都是嚴肅的,習慣性地皺著眉頭。
郭靖這個人物身上自然承載了這個影片的主題與題眼,“俠之大者”,這個話亦是從郭靖口中直接說出的。
南征北戰,有多少白骨累積,有多少孤兒寡母流淚?真正的英雄,俠之大者,憂國憂民,永懷悲憫之心。
這是郭靖在雁門關城墻之外,兩軍對壘時,對蒙古大汗說的話。
語言固然非常有力量,但是在兩軍對壘之時,一個興師動眾帶了幾萬大軍誓要攻破城門的首領,會因為對方這一番義正辭嚴的談話,而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上的掣肘,就這樣輕易地被說服撤兵打道回府了?大汗的立場何在,在軍隊中的威信何在?
我純作為一個觀眾,感到這里的設計與處理沒能說服我。
《射雕》這部電影自然是視效大片,一邊是戰爭場面恢弘壯闊,一邊是江湖恩怨腥風血雨,但這個故事講述得并不特別吸引人,沉浸感不強。
我最淺白直觀的觀影體驗就是,這電影看著有點累啊,蒙古語聽得腦殼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