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迎接新年的到來。人們會進行一系列的傳統習俗活動,來讓我們一起看看都有些什么吧!
1、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最重要的標志之一,是合家團圓的表現。在除夕夜,各家各戶都會備上一桌豐盛的菜肴供一家人品嘗,預示全家老少一年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幸福美好。有的地方會從傍晚時一直吃到午夜,也稱“守歲”。
2、貼春聯
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會歡歡喜喜地貼春聯,誠心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吉祥平安。據史料記載,最早的一副春聯是由五代時期后蜀國主孟昶寫在桃木板上的。到了明代,經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春節貼春聯的習俗的百姓間推廣開來。
3、掃塵
春節掃塵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左右便開始了。按民間的說法,“塵”與“陳”諧音,春節掃塵就有了“除陳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去,騰出空間容納祥瑞之氣。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習俗。
4、祭祖
現在人們對祭祀祖先的事情趨于淡化和現代化,一般不再舉行祭祖儀式,而是在先輩的靈位前擺放鮮花憑吊先人。不管形式發生了什么變化,祭祖時人們都應該懷有嚴肅、崇敬的心態,追懷先輩們創業的艱難和感謝其養育之恩。
5、拜年
拜年是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的一種方式。正月初一早上,家長帶領小輩出門拜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叫作“拜年”。根據傳統的說法,拜年的時間越早越好,最佳時間應該是除夕零點剛過,大家互相祝賀,以示一年的最早祝福。
6、壓歲錢
孩子在過年時會收到長輩們給的一些錢,叫壓歲錢。據說,壓歲錢能夠壓住邪祟(“歲”與“祟”諧音),孩子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因此,給壓歲錢便寄托了老人對孩子的美好祝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