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標,新中國沙縣第一任縣長,從接觸共產主義思想熏陶,到領導組織游擊隊開展沙縣解放斗爭,理想堅定,足智多謀,為沙縣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不朽功勛。
網絡照片
1944年,西北游擊隊領導人林志群(化名馬剛毅)從涌溪由陳華新引路來到姜公畔蔡福明家落腳,王德標同志在此結識了老馬,并接觸到了共產主義。受老馬共產主義思想熏陶,王德標第一個報名參加了地下組織,并于1945年由馬剛毅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成為福建沙縣富口地區最早黨員之一。自此,王德標同志的革命意志更加堅定,并協助老馬開辟閩西北游擊隊活動地區,領導群眾進行抗丁、抗糧、抗稅和游擊斗爭,狠狠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劣紳的反革命氣焰。
1946年三月,福建省委派陳桂芳、黃扆禹率領70多名游擊隊員,配有機槍兩挺,裝備精良,在許坑姜公畔與王德標會面,協同閩西北游擊隊開辟閩贛邊界交通線。隊伍由老馬和王德標帶路,晝伏夜行,秘密挺進。不料,在建寧與泰寧交界的茅店遭遇敵人阻擊,激戰中部隊受到一些損失。這次戰斗后,陳、黃兩人帶領省委部隊回南古甌休整,老馬、王德標則帶隊回沙縣地區繼續與敵人周旋。
1947年,地委書記王一平與夏潤珍、沈宗文、唐仙友等人率部100多人,再度挺進閩贛邊,恢復老區,開辟新區,迎接革命新高潮。從此唐仙友同志留在馬剛毅麾下,與王德標一道成為老馬的得力左右助手。
同年4月上旬,游擊隊獲悉,近來有一輛國民黨車將由沙縣開往三元方向,馬剛毅即率領王德標、唐仙友、暨文海等17人組成的敢死隊,配有機槍一挺,每人佩帶短槍,由陳宗芽帶路,從姜公畔出發,經過大溪頭、際口至古縣渡過沙溪河,經瑯口、洋坊、陳乾、官林、虎跳,潛伏在九都山。老馬親自化裝到水南打聽到軍車消息后,立即返回九都山,研究截擊軍車方案。17 人于子夜出發,凌晨趕到延永公路的城頭附近險要處,設立了伏擊圈。
次日八時許,一輛軍車奔駛而來,老馬認準車的顏色,一聲令下,推滾下一根木頭,國民黨軍車被迫停下,游擊隊如下山猛虎沖到車前,出其不意繳了車內卡賓槍二枝、短槍一枝、長槍3枝、國民黨幣3500多萬元。最后釋放了3名美國兵和10名國民黨兵,帶著戰利品,撤往九都山。這次速戰速決的戰斗,真可說是威震敵膽,名揚四方,足夠游擊隊一年的軍餉。
次日,敵人調集了南平、尤溪、沙縣、三元、永安、將樂、順昌7縣的自衛隊封鎖九都山,大舉“圍剿”游擊隊。游擊隊依靠群眾的掩護,在方圓50多里的九都山與敵人周旋半個多月。那時各渡口均有重兵把守,后由王德標同志在際口想辦法,借來一條小船,趁雨夜暗渡沙溪河,帶著戰利品,安全回到富口根據地休整。
除“三霸”
原富溪鄉偽鄉長鄧秀揚,鄉隊長陳章臣及其弟陳章炎,是橫行富口鄉的三個惡霸。他們平時勾結官府、欺壓百姓、敲詐勒索、貪贓枉法、奸淫婦女等等,無惡不作。群眾對他們早已恨之入骨,一致要求游擊隊能早日除掉“三霸”,為民泄恨。
這天,老奸巨猾的陳章臣身佩短槍,威風凜凜地在街上逛了一趟,發現與往常不同,陌生人多,便對陳章炎說:賣完米快回家。游擊隊副隊長暨文海見此情況當機立斷,決定擒賊先擒王。急忙抽出手槍砰、砰!陳章臣應聲倒下。陳章炎一聽槍響,情知不妙,立即拔腿而逃。童啟華和王生緊追不放,兩人一陣齊射,擊斃了陳章炎。當隊員康德成和林德勝聽見槍聲,也急忙抽出手槍一抖,鄧秀揚腦袋開花,一命嗚呼。王德標聽見墟場槍響,馬上命令隊員一起開火“壓陣”,接著又迅速沖進鄉公所,警備班的人員由“內線”支開,王德標等不費一槍一彈占領了鄉公所,10多桿槍全部繳獲。
營救壯丁
1948年12月底,游擊隊在洋花坑休整,一位五十多歲的老鄉連夜跑來報告他的兒子和一批青年被高桂(高橋)鄉警備班強抓壯丁,現關在高桂鄉公所,懇請游擊隊設法解救。
林志群和王德標等幾位主要領導當即研究決定,集中兩個支隊兵力400多人,并動員一批民兵,連夜緊急行軍趕到高桂,立即包圍了鄉公所,切斷了通往沙縣和夏茂的電話線,派出兩個排的兵力擔任阻擊,以防沙縣、夏茂兩路增援之敵,游擊隊采取了火力攻擊與喊話勸降相結合的靈活戰術,分化瓦解敵人。敵人的碉堡內駐有自衛隊和警備班兩支武裝,共50多人。
戰斗打響后,警備班持續朝游擊隊開槍,對峙到天亮。群眾得知游擊隊攻打鄉公所,一些人為我們出謀獻策“放火饒廟”,效果不佳;又有一位長者向老馬獻計,把偽鄉長、鄉隊長的妻小找來,押到前沿喊話勸降……這一著棋走得很靈驗,碉堡里的偽鄉長、鄉隊長聽見自己親人啼哭呼喚,便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釋放全部家屬;二是馬上解圍,將部隊撤出高桂境內;三是交出槍彈要保密。
老馬立即召集唐仙友、王德標等領導研究對策,以防敵人耍花招。游擊隊將計就計,答應對方條件,但要鄉公所的槍支全部交出不留一槍一彈,縣自衛隊應繳一半,以示警告。
經過幾個回合談判,雙方才達成協議,鄉公所的武裝全部解除,偽自衛隊的槍解除一半,計繳獲步槍15枝,子彈700多發,手榴彈30枚。老馬和王德標等人又制定第二個作戰方案:一部分堅守原陣地,不動不撤,要敵人打開大門立即釋放被抓全部壯丁為止。突然聽見槍響,夏茂方向敵援兵與阻擊部隊接上了火,同時碉堡里的敵人也猛烈射擊呼應,王德標同志立即帶領預備隊前去接應。幾分鐘后,敵人被打得屁滾尿流,丟下幾具尸首,逃得無蹤無影。
游擊隊阻擊仗打得好,勝利的緊急集合號角四起,攻堅信號彈升空,全部火力射向敵堡,老馬、唐仙友、王德標等指揮員來到前沿陣地,拿著土制話筒向敵人喊話:你們聽著,現在命令你們:一是立即打開碉堡大門,放出被抓全部壯丁;二是徹底繳槍投降,不得保留一槍一彈,如果再負隅頑抗,就把你們全部燒死在碉堡里。
不一會,游擊隊采取有力措施,將火油燒到土堡門上,準備點火燒門。守敵感到死到臨頭,不得不向游擊隊求饒:我們投降,請貴軍保證我們生命安全。同時立即打開大門,首先走出來是二十名壯丁,接著一個個垂頭喪氣的敵人,放下武器,舉起雙手,聽候發落。
王德標同志向他們交代了共產黨和游擊隊的俘虜政策,指明了只有改惡從善,立功贖罪,才有光明前途。最后,王德標等給俘虜們發了路費,并護送他們出游擊控制區。
敵突擊大隊在林墩戰敗后,不甘心失敗,經過補充于1949年3月4日,又竄到富口地區追剿我游擊隊。不久,游擊隊轉戰到沙縣與明溪交界的雷公村安營報寨。馬派王德標、蔡子明等人到明溪的嶺頭察看地形,以開辟新的根據地。由于兩人上嶺頭時被敵人發現,蔡被捕,王德標突圍回來向老馬報告嶺頭遇敵情況。經研究分析,聯想蔡子明平時的言行和組織紀律中的表現,對他必須提高警惕,立即對駐地加強崗哨,鹿角竹炮,以防敵人偷襲。
晚上10時許,大雨傾盆,一股敵人由蔡子明帶路向游擊隊駐地摸來,碰響了竹炮,哨兵立即喊出口令,誰!答:是蔡子明。站住!不許前進,動一步就開槍!呼!一聲,警報發出。老馬等人聽到槍響,因武器彈藥來不及補充,加上病號許多,決定且戰且退,撤出戰斗。敵人見游擊隊轉移,窮追不舍。
面對當時形勢,游擊隊領導緊急商議,決定改變作戰方案。兵分三路:一路由老馬、童啟華等人公開挺進南平、茂地一帶,以牽制敵人,減輕沙縣的壓力;二路由唐仙友、關德勝率主力轉戰順昌、鄭坊一帶,分散敵人兵力;三路由王德標,張文明等率領,繼續領導當地群眾,堅持與敵人作斗爭。老馬和老唐的隊伍從前山出發,亮出旗號,造成敵人錯覺,以調虎離山,王德標率領的二支隊繼續在富口地區堅持斗爭。
智斗“突擊隊”
王德標率領的二支隊大多是傷病員,潛伏在富口巖地、溪邊一帶休整,派交通員通知四、五支隊和南霞游擊隊相機而動,互相策應擾亂敵人。四月初三富口墟日,王德標派巖地貧農團團長陳德秀到墟場買米,當陳將米挑出墟場時,被富口偽自衛隊隊長蔡福明(叛徒)撞見,狡猾的蔡福明見了這一擔來便起了疑心不由分說將陳抓到偽鄉公所審問,在刑審逼供下,陳半真半假地交代說:米是游擊隊叫我買的。蔡追問游擊隊的人數地點,陳一口咬定不知道,游擊隊交代買好米后約定地點派人來取。蔡沒有逼出真相口供,無可奈何,又心生一計,寫信叫陳送給王德標,以優厚的條件要王德標帶隊自新。
當晚王德標接到信后,經研究決定將計就計,叫王榮興執筆,給蔡復信,內容是:我們早有“投誠”之意,只是王德標在三元一帶未歸,要等他回來后才能行事,而且隊伍現在很分散,集中起來也要時間;碰巧馬剛毅遠出不在,戰士多數是本地人,有利行勸,此是上天助也,是否訂在十三墟日下山,請轉告突擊大隊近日不要外出抓人,不然隊伍就無法集中起來。
蔡福明接信后喜出望外,連忙問突擊大隊長吳子高報功,并擔保此事絕對可靠。四月初八日,蔡買了20多斤豬肉和大米,吳子高買了二條老刀牌香煙,叫陳德秀挑去慰勞游擊隊;另外派人上荷山請戲班,準備屆時在富口慶祝一番。敵人哪里知道,游擊隊飽吃一餐豬肉米飯,分了香煙,連夜轉移到斗山去了。十三墟日,吳子高和蔡福明還蒙在鼓里,清早就開始張貼標語、搭戲臺、設席備宴,還從縣里請來一批偽官吏、紳士裝體面,崗哨星羅棋布,十分威風。直等到太陽偏西,還不見游擊隊蹤影,敵人才發覺上當。
吳子高出了丑,大發雷霆,立即兵分數路,追尋游擊隊。趕到陳德秀家,踢開大門,見墻上貼著一行大字“謝謝吳隊長慰勞”。豈知幾個小時前,游擊隊已經轉移到夏茂休整去了。吳子高追到羅溪,見路旁一棵大樹上貼著一張紅請柬,上書:“謹請吳子高勞駕到敝軍隴西山營地,我等當即殺豬宰羊,盛宴洗塵”,署名王德標、王榮恩。吳氣極但不愿就此罷休,繼續在各地大肆搜捕游擊隊。
大布殲敵記
二支隊在王德標等人率領下,克服重重困難,擺脫突擊大隊追趕,轉移到夏茂儒元時,接到李萬珍的來信,南平已經解放,唐仙友率部帶足夠武器彈藥,已到高橋。王德標立即到高橋與唐仙友會師。4月9日,唐、王率領游擊隊共180余人,從高橋出發,到泉水峽往順昌鄭坊剿滅兩股土匪后,來到夏茂大布村。有位農民報告說:今天下午,夏茂鎮里突然來了一批國民黨軍隊,有600多人,老百姓都關門閉戶。
王德標聽完報告,經研究,派林生往鎮里察明敵情。原來是閩北各地已經解放,不甘心失敗的國民黨省府,急電順昌、將樂縣長會集沙縣,商討反共應變措施。開完“應變會”,三縣自衛隊“護駕”回縣,中途留在夏茂過夜。
大家聽了既興奮又緊張,敵人600多,我方才180余人,要吃又吃不下,放跑又可惜,最后王德標決定半路伏擊敵人。次日天還未亮,戰士們正吃著早飯,忽聽哨兵報告,烏龜兵來了,不知有多少人,話未說完,村外傳來了槍聲。王德標等在村外看了敵情,便命令分兵兩路,老唐領一支隊搶占制高點,王德標領隊阻擊進犯之敵。剛沖到村外樹林邊,發現五十多名敵人,戰士們立刻臥倒,朝敵人猛烈開火,十分鐘后,敵人槍聲稀了,游擊隊員愈戰愈勇。
王德標和唐仙友身先士卒,帶領戰士占了制高點,兩挺機槍左右交射,打得敵人鬼哭狼毫,頓時大亂。老王見狀,邊打邊喊:同志們沖啊!解放軍來了!敵人潰不成軍,頃刻間逃得無蹤無影。此次戰斗,殲敵30多人,擊斃上尉隊長余 XX。
戰斗結束,王德標同志當機立斷,命令部隊乘勝追擊,打到夏茂。中午時分,在歡呼鞭炮聲中,游擊隊雄赳赳氣昂昂開進夏茂鎮。夏茂從此解放了。
隨著勝利,五月初四游擊隊解放高桂鄉;五月初八解放富口鄉,共繳槍40多支。五月十三日南平軍分區來電,通知唐、王到南平商討解放沙縣城的戰斗方案。
南平會議決定:解放軍派一個營的兵力,配合游擊隊約800多人,分兵兩路向沙縣進發。第一路由林志群、王德標率領一部分人,林志群從涌溪出發,拂曉前抵達沙縣城,立即包圍東、北、西三門,另一路由唐仙友率領300多人,沿南永公路挺進,負責打南門逃敵。指揮所設在南門。
沙縣城內,駐有偽自衛隊兩個中隊,加上國民黨民兵基干隊、警察和偽職人員共500多人。天放亮時,敵人發現被包圍了,游擊隊馬上集中輕重機槍火力,向敵人猛烈開火,至上午九時許,敵人頂不住,想往東門突圍逃跑,指揮所命王德標帶兩個排的兵力增援東門,通過一場激戰,把敵人打回城去。在游擊隊火力壓力下,十時左右,城墻上舉起了白旗,敵方派一代表和我方談判投降事宜。
約隔半個小時,敵人用繩索從城墻上吊下一人來,據說此人是偽縣政府秘書,帶了偽縣長簽名的投降書,并說:縣長和縣府要人商量定了,請求投降。解放軍代表接受了他們投降,但規定三條:1.限在中午12點城插白旗,開西門迎我軍進城;2.所有偽縣府軍、政、警等人全部集中在城內廣場,繳槍;3.所有縣府文件和武器彈藥,全部交出,不得損壞和私藏。來人滿口答應,便放回城稟報。
12點后,城上豎起了白旗,那位秘書和代縣長魏省三(縣長已逃到福州)等10余人從西門走了出來,親自請游擊隊入城。
游擊隊入城后,來到縣府旁邊廣場,敵軍、政、警300多人,都已整隊集合完畢,準備投降繳械,游擊隊向他們宣講優待俘虜政策和有關規定。沙縣城勝利解放。
1949年6月18日,沙縣人民政府成立,設置了各級政權機構,王德標任沙縣第一任縣長,可謂:游擊戰爭多艱險,槍林彈雨過六年;革命征途向前進,人民縣長為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