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志愿軍為何突然撤離朝鮮?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志愿軍就分批進行了撤退,但最終,仍有25萬的志愿軍留在了朝鮮。而這批士兵留在朝鮮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協助朝鮮人民軍,與南面的所謂聯合國軍展開對峙。戰爭結束后,志愿軍和所謂的聯合國軍都進行了撤軍行動,但雙方的兵力對比卻始終保持在7:6的數值上。
不難看出,如果中國單方面撤出了部隊,那朝鮮人民軍將在南北對峙中處于不利地位。可盡管如此,志愿軍還是接到了撤退命令,而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就是我軍軍費問題。我25萬志愿軍戰士留在朝鮮,所需要的一切開銷都是由我國自己負責的,讓部隊長期滯留國外,對我國的軍費開支負擔太大。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時,就明確提到了削減軍費的問題,并提出要在第二個五年計劃中,將軍政支出占比從32%削減到20%。一年后,中央軍委還提出了裁軍計劃,準備在兩年內將383萬人的部隊減少到250萬人。
所以,將滯留朝鮮的部隊撤回,不僅減輕了我國跨國后勤補給的困難,還有助于我軍完成裁減軍費和裁軍的計劃。不過,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國并沒有向朝鮮明說。原因其實很簡單,怕朝鮮覺得這是一個借口,也怕朝鮮覺得中國在保護自己利益而放棄國際義務。所以,這個原因,我國只告訴了蘇聯,希望蘇聯能在中國撤軍的問題上進行斡旋。
第二點,就是當時的國際大環境。在所謂的聯合國軍中,擔大頭的是美國軍隊,可還是有不少小國迫于無奈派了兵。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打完后,這些小國也沒有了要在朝鮮半島分一杯羹的打算,只想著早日回家,結束戰爭。但美國沒松口,誰也沒法走。所以,中國軍隊主動撤軍,將極大地推動這些國家的撤軍,減輕朝鮮半島的對峙與安全風險。而這些國家的退出,將導致美國陷入孤立主義,為了從朝鮮半島的泥潭里脫身,美國也會施壓李承晚政府,讓其裁軍。這樣一來,朝鮮在我軍撤離之后,仍舊開始保證安全。
有意思的是,這個原因被中蘇朝三國都認可了。蘇聯方面更是說道,這個撤軍計劃的實現,將促使國際緊張局勢的緩和,還能讓社會主義國家保持主動性,更重要的是,這個計劃會給美國以及李承晚當局造成額外的政治困難。可以說,在中蘇朝三國都認可的情況下,中國的撤軍計劃就有了實現的基礎。
但以上這兩點原因,只能算是前提和基礎,我國之所以在1958年突然撤軍,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保障中朝兩國的關系!
中朝關系靠25萬志愿軍?想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了解當時的朝鮮情況。1956年,朝鮮發生重大事件,隨后,中國和蘇聯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團,想要緩解當時的緊張局勢。但這個舉動落在金日成的眼中,卻有了別的意味。于是乎,朝鮮對志愿軍也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為了緩和中朝關系,也為了讓金日成相信中朝兩黨的兄弟關系,我國決定撤兵。當然,這個撤兵的計劃其實從1957年的1月就已經通知了蘇聯,和蘇聯摸了大概10個月,赫魯曉夫才最終同意。于是,在那一年的十月革命,當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悉數到場時,毛主席把這個決定告知了金日成。當然,那個時候,我國對金日成說的是提議撤兵。
毛主席在和金日成的談話中,也特意提到,之所以會將部隊撤出朝鮮,是為了占領輿論,迫使美國也跟著撤軍。同時,毛主席也承諾,中國軍隊仍舊會一如既往地援助朝鮮。可以說,對于朝鮮來說,我國的撤軍提議,它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不過,金日成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并未立即給予答復,反而是說要仔細思考。不過,在蘇聯的參與下,金日成最終接受了撤軍的提議,并先后提出了兩套方案。
朝鮮方面的第一套撤軍方案是,有朝鮮政府發表聲明,談及外國軍隊撤離一事,然后中國軍隊再進行響應。而他們的第二套撤軍方案是,讓朝鮮的最高人民議會給聯合國寫信,同時讓蘇聯參與聯合國事宜,推動所謂聯合國軍的撤退。面對朝鮮方面提出的兩套方案,我國在思考過后,選擇在第一套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最終的撤退方案確定之后是這樣的:由朝鮮政府率先發表聲明,談論關于所謂聯合國軍和中國軍隊的撤退事宜,然后中國響應朝鮮政府主張,蘇聯也表示支持并號召相關國家召開會議。接著,中國就開始和朝鮮商議撤軍相關事宜,同時要求所謂的聯合國軍也采取同樣的步驟。
同時,在方案中,也談及了25萬志愿軍撤回的批次和具體辦法。1958年3月到4月,第一批部隊將撤離朝鮮并回國,其余部隊也趁機撤退到第二線,然后朝鮮人民軍再接手第一線的戰場防線。在這樣的輪換中,我志愿軍第二批部隊,會在同年的7月到九月離開,而最終的部隊,也會在1958年的年底完全撤退離開。
不過,在我軍撤退的時候,最戀戀不舍的,竟然都是身處社會的那些老百姓。他們哭著擁抱著志愿軍,喊著“再見了,阿巴吉”“再見了,阿瑪妮”的口號。
朝鮮老百姓為何抱著志愿軍哭?想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了解25萬志愿軍究竟做了什么!1953年,戰爭結束之后,朝鮮老百姓面臨的就是觸目驚心的廢墟。我留在朝鮮的25萬志愿軍,在進行戰備工作的同時,就開始了幫助朝鮮恢復生產建設。
在接近戰區的村莊里,志愿軍戰士們開始為老百姓展開排雷工作,確保他們不再受到波及。結束排雷工作后,志愿軍戰士們就會化身莊戶人,開始幫助當地的老百姓平整土地、搭建房子,盡可能地保障他們的日常生活。
1955年,志愿軍21軍抵達朝鮮西海岸,負責當地的防御工作。但這支部隊在防御間隙,還是出力為當地民眾解決了多個難題。由于換防的時候是10月份,所以沒多久西海岸附近的老百姓就陷入了過冬難題。于是,我軍就開始一邊加強老百姓的防冬訓練,一邊為老百姓蓋茅草屋,讓他們在冬天有瓦遮頭。而到了春種秋收的時節,我軍戰士也會專門到農間幫忙。此外,一旦有機會,我軍就會為當地老百姓修建農田水利設施,保證農民的正常生活。
這些事情,即便是在和平年代,也是造福數代人的好事,更不用說是在戰爭年代了。所以,當地的朝鮮老百姓也極其地看重和愛戴我們的志愿軍戰士。當地的一些婦女們,更是長年累月的,為21軍的指戰員們拆洗被褥,打掃營地。
而21軍的行為也并非特例,在當年那個特殊的環境下,我軍25萬戰士幾乎都投身到了建設朝鮮的偉大事業當中。我國的鐵道兵部隊,在五年的時間里,到處修補和新建鐵路、火車站以及橋梁等大型公共基礎設施。曾經,為了搶修朝鮮的一處鐵路,我軍戰士們更是實行了三班輪換制度,盡可能地幫助朝鮮改善交通問題。
除了鐵道兵以外,我們的工程兵也沒有閑著,他們在平壤、咸興等城市出現,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幫助當地建設城市,修建房屋。誰能想到,在我軍戰士五年的奮斗中,朝鮮出現了881座由我軍建設的公共場所,以及四萬五千間民房。這樣的數據,不管是放在哪個時代,都是足夠振奮人心的,可這一切,我志愿軍戰士辦到了。
當然,除了進行社會基礎建設外,我軍還特別注意朝鮮的醫療問題。由于朝鮮歷經三年戰亂,所以醫療方面的情況比較惡劣,老百姓缺醫少藥成了常態。所以我軍戰士,也會在這方面比較上心。有些部隊會舉行義診,讓老百姓有病可看;而有些部隊會舉行上門送醫送藥的活動,讓老百姓有藥可用。而相關數據顯示,我軍在朝鮮為當地老百姓治病的人次為188萬!
這些故事,其實并不能完全代表我軍對朝鮮老百姓的幫助,卻可以讓我們管中窺豹。后來,當我軍部隊要離開朝鮮時,朝鮮老百姓總是會夾道歡送。一些朝鮮的婦女兒童,會沖在最前面,為志愿軍戰士們送吃的送喝的,仿佛只有這樣才能回報這些年輕的戰士。還有的老百姓,會直接抱著志愿軍,哭得泣不成聲,將不舍與留戀表現在臉上。而這一切,或許就是對志愿軍戰士最好的表彰!本期視頻到這里就結束了,歡迎點贊評論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