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們可能剛看到各省份月平均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相信大家對這個都很感興趣,那么,你們知道作為國民政府總統的蔣介石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嗎?
其實民國針對公務員工的工資發放標準曾經制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一開始是《中央行政官官俸法》再到后來是《文官官等官俸表》,里面清晰的規定了在民國時期,各級公務員的收入階梯。這里我們以1933年民國制定的《暫行文官官等官俸表》為例,因為它自發行到全面抗戰時期基本沒變,而這個時候政府已經將公務員的的薪資分成了37級。
按照規定,最基層的公務員每個月能拿到55銀元的月俸,單看這個數字我們可能覺得沒什么概念,但是其實當時普通民眾的月俸大部分都是10-20銀元,即便是那些在工廠里努力干活的工人,拼死拼活一個月下來,也就只有15銀元,所以公務員基層員工的55銀元其實在當時掙得不算少。
再上來就是紡織業,一個月會拿到20銀元,而老師這類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的崗位,他們薪資就會更高一點,一般能拿到25元左右。再往上是三等科員,基本月薪60大洋,而市長則能拿到450-640塊大洋不等,最后,像蔣介石以及院長、部長等特任一級這類的工資為800銀元,從1935年法幣改革之后,他們的800銀元變成了800元法幣。
800銀元或者法幣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呢?如果以當時的米價作為貨幣購買力的標準,當時的上海中等粳米大約一市石需要花費10銀元,也就是現在的100斤,所以當時只要花1銀元就能買到十斤米,所以,那個時候的1銀元也就相當于現在的50元。換算一下,蔣介石的800銀元就相當于現在的40000元。
這個工資對于我們這種普通工薪階層的人來說,確實是一筆很不錯的收入了,但是現在有很多年薪百萬起步的人,難道說,以前的民國總統都沒現在企業高管掙得多嗎?其實也不見得,畢竟這些公務員除了日常的固定薪資,還有其他方面的補貼。
1941年的時候國民政府頒發了《非常時期改善公務員生活辦法》,里面規定凡是國民政府的公務員,每人每月都可以購買政府提供的平價米糧2市升,除此之外,要為他們每個月每人發放60元的生活補助,只要基本工資低于200遠的人,還可以每個月再額外領20元補助費,這個條例里面的規定,絕大多數蔣介石也都是可以享受的。
第二年,當時的重慶爆發了通貨膨脹,導致當時的豬肉漲到每斤6.25元,這使得很多高官都直呼吃不起肉了,因此國民政府針對這個情況,又特意出臺了新的補貼辦法,不再具體規定生活津貼數目,而且將這個數字與物價上漲聯系在了一起。
經過調整,蔣介石除了在每個月能拿到固定的800月俸之后,還能拿到4400元的生活補貼,就連最低級別的公務員也能額外領到660元的生活補貼,所以這才是他們的基本收入。我們還按前面的計算方法,4400元其實相當于現在的人民幣22萬元,再加上基本工資的4萬,一個月就能到手26萬元,是不是聽起來很不錯?但是其實我們都知道,對于蔣介石夫婦來說,這些工資實際上并沒有那么重要,畢竟平時蔣介石根本不用怎么支出,他們一家更是不缺錢,所以這工資對他來說只是象征性的存在。
不過,蔣介石因為一直以來自己的收入就不低,生活不免會有些奢侈,比如在1920年的時候,他發現自己一年的消費已經達到7、8千元,那個時候他有炒股的習慣,到1922年上海的股市崩盤,蔣介石的公司倒閉了,所以就沒有再那樣大手大腳的花錢,甚至在后來因為葬母等原因,竟然會讓他欠下一大筆債務。之后隨著蔣介石的身份地位在改變,他的收入又發生了變化。
據說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份檔案中,顯示出日本特務機關曾經秘密調查了國民政府官員在上海外國銀行做的秘密報告,里面記載了蔣介石擁有資產6639萬宋美齡有3094萬,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的話,兩口子光資產就有一千多萬。不過這個并沒有什么可信度,畢竟是情報機關出示的材料。
相信這個時候,大家對毛主席當時的收入也很感興趣吧?咱們下面就去看看毛主席的收入和平時的開銷。在主席晚年的時候,他身邊有一位管家名叫吳連登,曾經伴隨毛主席度過了十二年,直到送完主席最后一程,作為毛主席的管家,他對于主席的收入和支出是非常了解的,還有清晰的記賬本。
據吳老先生回憶,毛主席之前的工資是每個月610元,后來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國家經濟十分困難,毛主席的工資也連著降了三級,到最后毛主席的工資就408.48元,到他逝世前都是這個數額。但是我們都知道,當時主席家是一個大家庭,各方面的支出肯定都免不了,因此他經常會入不敷出。
據說,當時主席每個月固定的支出有:每月10元黨費,房屋家具的租金84元,兩個孩子的學費,這個不是固定的,一開始是每人15元,到后來漲價變成了30元,當時江青還有個姐姐在北京,需要每個月30元的生活費,再加上一家人的冬季取暖費,每個月固定花銷大約有200元;這么多還沒算進去日常的吃飯花銷,基本上每個月100元夠一家人吃飯,然后就是主席每個月抽煙需要100元,幾十塊錢的茶葉錢。
這都是日常,沒有特殊情況的時候,如果主席家來個親戚或者要招待民主人士、以前的老友,那么飯錢、車費、住宿費、醫藥費等加起來就超過300元了,這么一算,主席的收入和支出完全不成正比,況且,在吳老記憶里,主席幾乎很少請客,每次請客都是民主人士以及同窗好友,從來不會請中共的各級干部。不過也有特殊時候,如果大家開會開晚了,主席會直接把晚上吃的一碗碗炸醬面或者打鹵面記在自己賬上,之后主席會讓人把這筆錢從自己的伙食費里扣除。
這個時候,就有人會懷疑,之前民國政府會有那么多額外的補貼,難道我們沒有嗎?確實沒有,毛主席一直都很節儉,我們都知道,因此在他的孩子都長大成人,參加工作后,他也不會再繼續拿錢給孩子們,會讓孩子們自力更生。毛主席的一生都是艱苦樸素的作風,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中央的很多官員都跟他一樣,反對講排場擺闊氣的不良作風,堅決保持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而且,我們都知道毛主席衣服上打補丁幾乎是非常普遍的事,直到他逝世,都沒有留下一分錢存款,曾經發表過的書籍掙的稿費,他都完全交給中共中央特別財務管理,用于資助帶外民主人士和另外一些特殊的開支。
咱們上面講的是政府內部高級人員的工資,想必大家也很想知道社會各界人士的收入吧?相信大家曾在魯迅的日記中記載的自己在北京購買的房產,當時北京也是我們的政治中心,房價自然也不會低,因此能在北京買得起房子的肯定掙得也不少。畢竟當時魯迅曾花費4675塊大洋,先后在北京買了好幾個四合院,如果放到現在來說,那在北京絕對是身家億萬的富豪了。那么當時他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呢?
其實魯迅當時是非常有名氣的文人,在社會文化界的地位都很高,他除了平時的寫作會拿到稿費外,還被蔡元培調到教育部任職,擔任社會教育司專員,月收入能達到300大洋,但這個僅僅只占他薪水收入的41%,另外一半就是發表文章和小說、做講座掙的錢,確實收入不低,甚至能超過上面兩位。在1924年的時候,魯迅曾經算過一筆賬,他那一年里就掙到了大約相當于108萬人民幣的錢,收入非常可觀。
很多人以為魯迅的工資在當時就已經很高了,確實是這樣,但是大家知道嗎,另一位文人胡適的收入要比魯迅的高很多倍,這是為何呢?其實是因為胡適的特殊身份,作為國民政府駐美大使,政府規定了他享有的工資水平和各項細則,比如胡適的收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相當于普通工資,有1000大洋,另一部分相當于外交的政務補貼,有1400塊大洋,加起來就有2400塊大洋,超出當時蔣介石和李宗仁等人的收入,甚至就是兩人的收入加起來也沒有胡適的多,想必大家也覺得十分驚訝。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內容,很多資料來源于網絡,大家有什么想說的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