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七月份,原名叫武毅的蕭克出生于湖南嘉禾的小街田村,在五十年后,戰功赫赫的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同時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雖然曾經和他同樣被任命為八路軍六大師長的其他五人都被授予了元帥軍銜,而蕭克的上將軍銜甚至還沒有在1965年才廢止的大將軍銜高,但蕭克對自己被授予的上將軍銜毫無異議。
蕭克上將是在黃埔軍校畢業的,之后棄筆從戎,于1926年參加了北伐戰爭,隨后他跟隨著國民革命軍輾轉江西、浙江各地,在1927年投入葉挺部下,任政治指導員、連長。后來蔣介石叛變革命,蕭克跟隨葉挺,投身于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斗爭中。1927年5月,蕭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南征北戰,殲敵無數。他和千千萬萬拋頭顱、灑熱血的前輩一樣,為了中國的未來,為了那個渺茫的希望,他們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了大半輩子,為了討伐侵華日軍,為了以后他們的后代以后能過上他們過不上的安穩日子,他們懷著必勝的信念,哪怕每一次戰斗他們都沒有把握預判勝敗,哪怕每一次戰斗的成果都需要他們的戰友甚至是他們自己的生命去填,他們都沒有退縮。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探索,在一次次的犧牲中存活,他們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曙光乍現,其后整個天地都亮堂了。1949年9月27日,中央對在新中國的建立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人進行表彰,蕭克因為曾經是八路軍三個師的六個正副師長之一的緣故也位列其中,卻不料到最后只有另外幾個師長——林彪、聶榮臻、劉伯承、徐向前、賀龍五個人被授予元帥軍銜,他什么也沒有,直到1955年,他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墒钱敃r大將軍銜還沒有被廢止,蕭克的上將軍銜連大將軍銜都比不了,更不用說他的同級別戰友所擁有的元帥軍銜了。
雖說當時被評為十大元帥的那十位前輩都確實十分耀眼,蕭克比之不過,可若要說被授予大將軍銜的資格,那蕭克是絕對不差的。國共二次合作的時候,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成了八路軍,蕭克時任八路軍第120師的副師長,賀龍是師長。在這之前,蕭克一路參加了南昌起義,湘南起義,戰功赫赫。而且不得不提的是,蕭克很有訓練軍隊的天賦,1930年初他曾臨危受命,擔任紅四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在一個月內進行針對性訓練,讓第三縱隊的戰士都有了脫胎換骨的蛻變,為我軍培養了重要的軍事力量。1931年7月蕭克被調任紅一方面軍第五師師長,在應對國民黨對紅軍的第三次圍剿中,他沉著冷靜,指揮得當,成功實施第三次反圍剿作戰計劃。這些功績讓蕭克的身影出現在了我軍高級領導人的眼中,而隨后到來的1934年,蕭克的英勇作戰更是為他的一生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34年1月,中央軍委調用蕭克的部隊北上破襲南潯鐵路。南潯鐵路是贛北地區第一條鐵路,1916年5月竣工。當時國民黨軍對南潯鐵路志在必得,不惜花費46個整團兵力對蕭克所率部隊進行圍追堵截。而蕭克帶的只有4000余人,兵力對比有些慘烈。但即便情況對蕭克的軍隊十分不利,蕭克也未落下風。他用了兩個多月,帶領部隊行軍1250余公里,不與武力充足的國民軍正面對抗,而是靈活作戰,巧妙的利用一切可利用因素以少勝多,擊潰國民黨的6個團及許多的保安團隊,擊毀了敵人無數的碉堡和據點,重創敵人的威風。
回到湘贛蘇區之后,蕭克帶領部隊在沙市伏擊國民黨軍的一個旅并成功殲滅,同時擊潰了國民黨軍的4個團,活捉了國民黨軍的一個旅長侯鵬飛。蕭克因為這些功勞受到了中央軍委的傳令嘉獎,并獲得了二等紅星獎章。之后他的官職幾度變遷,但是他作戰始終驍勇。軍功與威名都是積攢起來的,在國共二次合作時蕭克能與賀龍共同率領八路軍第120師,完全不是浪得虛名??箲鹌陂g,蕭克屢建奇功,1939年2月,他提出了“鞏固平西抗日根據地,堅持冀東的游擊戰爭,發展平北新的游擊根據地”的方針,令紅軍抗日的思路更清晰了幾分。1940年,蕭克所指揮的部隊遇到了敵人的“十路圍攻”,他不慌不忙,沉著應對,合理分配戰力,將諸多因素都考慮進了作戰方案中,與敵人戰斗了14天,最終大獲全勝。而后蕭克的部隊遭遇了日偽軍的“掃蕩”,盡管他們剛經歷了一場大戰,但對付幾個日偽軍還是不在話下。這場戰役不僅鞏固了平西根據地,同時還為紅軍開辟出了新的革命根據地,并且蕭克有意促使紅軍的根據地逐漸往熱河與遼寧等地區發展,為的是讓中國紅軍的根據地連成一片,這樣的話,毛澤東同志所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便有了從理論走向實踐的舞臺。
蕭克始終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與敵人作著殊死搏斗,盡管戰功赫赫,但在表彰的那個時刻,他沒有被授予元帥軍銜始終是有理由的。
第一個原因,是蕭克在帶領軍隊作戰時有過幾次失誤,令我軍損失慘重。而這幾次戰敗的經歷中,唯1946年的大同集寧戰役和隨后的張家口戰役,蕭克等領導失誤所導致的后果最為嚴重。1946年7月20日,聶榮臻、張宗遜、羅瑞卿、蕭克帶領部隊在大同圍攻傅作義等領導的國民黨軍。我方有十萬兵力而對方只有不足兩萬人。但是因為對方占了地形的優勢以及援軍來的及時的緣故,我軍未能攻下大同,又因為傅作義使用了我方破譯不了的密碼,使得我軍失去了對他們行動的判斷,以至于在傅作義率奇兵突襲時,我方不得不撤退。9月29日,傅作義又率領兩萬多人,軍隊采用重兵汽車團運輸,再讓騎兵配合,快速突襲,同時動用了傅作義的美式105毫米榴彈炮營、坦克大隊、戰防炮兵一個營以及鐵甲車大隊等機械化部隊。敵軍來得突然,我軍在猝不及防之下沒有守住張家口,聶榮臻所率軍隊再次撤退。那次紅軍兵力配置不當,傅作義聲東擊西,我方損失慘重。倉皇撤退時,很多物資無法帶走,再次導致大量同志犧牲。而且我軍在此戰中失去了石家莊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從此以后八路軍的陜北革命根據地遭受到了重大的威脅,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八路軍都受到國民黨的全面壓制,斗爭更加艱難。大同集寧戰役和張家口戰役失敗所導致的損失太過慘重,所以盡管蕭克不是最高領導人,但是作為參與這場戰役的將領之一,蕭克依舊難辭其咎,這次敗仗間接導致了他最后連評選大將的軍功都不足。
再者,元帥和大將的名額畢竟各自只有十個,有資格評選的優秀將士大有人在,在此基礎上,國家最高領導人在評選元帥和大將時便加上了除資歷和軍功以外的考慮因素,即軍隊匯總之前他們所屬的部隊。中國紅軍是由五湖四海所來的部隊組成的,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方面軍。朱德將軍、彭德懷將軍是自中國工農紅軍成立起便與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并肩作戰的老將軍,他們排在十大元帥前列自然無人質疑;林彪將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簡稱四野的代表,他驍勇善戰,戰功赫赫,以十大元帥之一的身份留名史冊,他當之無愧。羅榮桓將軍,他代表著政工在軍隊中的地位,因此他也在十大元帥之列。以此類推,在軍功和所屬部隊的雙重權衡下,蕭克最終被授予的是上將軍銜。
但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失敗,蕭克對中國共產黨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本身在軍隊中的威望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也是有人為他只被評為上將而抱不平的原因,不過蕭克本人對這些倒是不甚在意。或許年輕的時候“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如今歷經千帆,見識過了那些風雨,新中國也不該再有戰爭,所以蕭克平靜地接受了自己的上將軍銜。晚年的蕭克生活得十分自在,他還寫了一部《浴血羅霄》,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之后他便堅定地地踏進了文學的殿堂,用八年時間,和一百多位學者共同編寫出了一部史無前例的文化巨著——《中華文化通志》。2008年10月24日,蕭克上將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一百零一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