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毓航編輯:魏佳 來源:定焦One
大年初一,電影院熱鬧起來了。
“太夸張了,今天都是滿場”,一位院線經理被春節檔首日觀眾們的觀影熱情驚訝到了。不止這一家,很多影院經理發現,大年初一(1月29日)走進影院的人很多,好幾場上座率都能達到100%。
貓眼專業版顯示,截至1月29日21時41分,2025大年初一票房超17.72億,刷新中國影史單日票房紀錄,觀影人次超3446.9萬,刷新中國影史單日觀影人次紀錄。
這個春節檔的“戰況”遠比想象中激烈。上映首日,《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以6.45億票房暫時領先,豆瓣評分也最高,為8.5,《唐探1900》與《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以下簡稱《封神2》)緊隨其后,豆瓣評分分別為6.7、6.5。
作為史上“最長春節假期”,2025年的春節檔從預售階段便火藥味十足。
從漲幅速度和數據來看,這是頻破記錄的一屆春節檔——1月19日上午9時預售開啟,當天14時27分,預售總票房破億,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預售最快破億紀錄;1月20日9時16分,預售總票房破2億,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預售票房最快破2億紀錄。
從影片類型及規模來看,這也是最強手如云的一屆春節檔。《唐探1900》《哪吒2》《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以下簡稱《射雕》)《封神2》《蛟龍行動》《熊出沒:重啟未來》六部大片,涵蓋懸疑、喜劇、動畫、武俠、魔幻、軍事等多個品類,每一部幾乎都是成本破億的重工業視效大片,而且都有一定的號召力。
從片長來看,2025年春節檔電影平均時長已達137.3分鐘,較2024年春節檔增加近30分鐘,創下了春節檔電影片長的歷史新高。同時,片長增加意味著影院一天的放映場次有所減少,換言之,競爭更殘酷了。
2024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停留在425億,為十年新低,無疑給了行業一記重創。這個“史上最強”的春節檔,能帶領著中國電影紅火一整年嗎?
《射雕》領跑預售,
首日江湖贏家未定
從預售情況來看,《射雕》無疑是六部大片中的領跑者。
1月19日上午9時春節檔預售開啟,截止到29日上午7時,預售票房突破14億。《射雕》拿下3.4億預售,票房占比高達45.9%。緊隨其后的是《唐探1900》與《哪吒2》,兩者差距不大,預售分別為2.9億與2.76,《封神2》咬得也很緊,以2.3億預售排第四,《熊出沒》則為7840萬,《蛟龍行動》以7764萬暫落下風,提前搶跑開了超前點映。
盡管《射雕》預售一騎絕塵,但很難成為這個春節檔的絕對贏家,明星陣容不再是票房硬通貨。比如2018年,《捉妖記2》有明星陣容加持,預售票房沖到近3億,力壓《唐探2》,結果春節檔正式開啟后,反倒是預售5000多萬的《紅海行動》逆風翻盤,以36.5億票房拿下那一年的票房冠軍,《捉妖記2》則排在年度第六。
特別是今年春節假期相較于以往更長,變數更多,更可能出現檔期前期表現一般的電影,在中后段靠口碑發力實現反超的情況。
根據預售情況、想看人數、首日票房以及今年春節檔六部大片的題材、規模和主創陣容,「定焦One」把它們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由《唐探1900》《哪吒2》和《封神2》組成。
“過春節看《唐探》”已經成為不少家庭“團建”的保留項目,懸疑+喜劇的題材很適合春節熱熱鬧鬧的氛圍,外界雖對陳思誠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也必須承認在商業電影領域,他是為數不多能夠拿捏住觀眾喜好的導演。
《唐探》IP系列的票房與評分呈完全相反的走勢,票房越來越高,口碑卻在緩步下滑,這與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有關。《唐探1900》把故事背景挪到上世紀的舊金山,新的地點、新的人物關系,給IP注入了新鮮感。行業人士預測,《唐探1900》在春節檔的表現應該不會差。
動畫電影《哪吒2》是公認的種子選手,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億票房書寫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歷史,這一部在特效上投入更大,從預告片就能看出視覺效果有大幅提升,而且與真人電影相比,動畫電影幾乎沒有“翻車塌房”的可能。
與主打低齡向的動畫電影不同,《哪吒2》的觀眾以成年人特別是年輕觀眾居多,這類觀眾是最具有發聲熱情與二創能力的,當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就與自來水的為愛發電有直接關聯,路人盤基礎龐大的《哪吒2》甚至有拿下檔期票房冠軍的可能。
吃到了前作靠路演口碑發酵的甜頭,《封神2》的主創們在上映前就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跑路演為影片造勢。平心而論,烏爾善導演是優劣勢都很明顯的大導,他善于用畫面講故事,也不惜重金投入做特效,電影的視覺效果沒得說,但講故事能力相對較弱。
《封神1》能夠逆勢而上,離不開影迷們在戲外的積極玩梗安利,比如“費翔是媽咪嚴選”“妲己是一款哈基米”等等。這一部能否再出現這些有傳播力的梗,是個未知數。另外《封神1》爆火后,幾位男主接連出現塌房,也可能影響影迷的購票抉擇。
第二梯隊則是《射雕》和《蛟龍行動》。
《射雕》改編自金庸著名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由名導“徐老怪”徐克操刀,與過去的射雕影視作品不同,他將故事聚焦在原著的末尾七章,重點呈現郭靖成長為“俠之大者”的過程。不過從預售及網絡討論來看,幾乎90%選擇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是沖著主演肖戰。
《射雕》是肖戰2019年后重返大銀幕的作品,粉絲自然要鉚足了勁沖票房,以證明肖戰仍有號召力及商業價值。
《蛟龍行動》是這個春節檔唯一一部軍事題材的影片,也是定檔最晚的一部。它名義上是《紅海行動》的續作,但兩者關聯并不緊密,可以視為獨立新作,這也意味著《紅海》的一部分影迷并不會為了“情懷”而購票。
與其他幾部電影相比,《蛟龍行動》的優勢在于滿足大眾對于軍事、核潛艇及相關作戰兵種的好奇心。但它的題材相對硬核,受眾較窄,或許會對票房造成一定影響。
第三梯隊則是《熊出沒:重啟未來》。
《熊出沒》IP是春節檔中最超然的存在,它有著極其穩固的受眾群體,是低齡向市場的絕對王者,無論春節檔風云變幻,《熊出沒》的票房表現始終穩定。它或許永遠無法成為檔期冠軍,但絕對是悶聲發大財的代表。
另外從預售情況來看,《射雕》的一騎絕塵不免讓人想到一個消失很久的詞——流量電影。當然從制作規模和主創團隊來看,《射雕》并不算標準意義上的粉絲電影,但主演的粉絲也確實扛起了預售的大盤。
除《射雕》以外,《封神》的質子團粉絲也具備這一特質。流量電影的特點往往是開局沖得很快,但后勁不足,也很容易被其他路人盤大的電影反超。《射雕》及《封神2》的表現不僅與演員自身未來的發展及商業價值有強關聯,甚至會影響將來市場上流量電影的規模及數量多寡。
19.9特價票再現,片方勢在必得
觀眾苦電影票價高久矣,2025年春節檔,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
1月下旬開始,就有媒體報道,南京地區多家影院出現了19.9元的特價票,微博上也陸續有青島、北京等地的網友截圖曬出自己買到了大年初一的19.9元的特價電影票。
超話中網友曬19.9元低價票
另外也有網友表示自己通過領優惠券、積分抵扣等方式,買到了9.9元甚至6.9元的超低價票。這些特價票的存在,也是今年預售能夠迅速打破記錄的原因之一。
不過,「定焦One」實測發現,特價票數量有限,北京地區網傳的幾家有票補場的影院已經沒有19.9元的電影票了。
票補通常是由制片方拿出一部分預算來做促銷,拉動票房增長。這一概念的出現可以追溯至2014年《變形金剛4》上映。互聯網票務平臺為提高市場占有率,通過票補提供低價電影票吸引觀眾購票。
2018年各大片方聯手限制“票補”,平均票價變高了。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春節檔的平均票價2014年是36.3元,2018年漲到37.6元,2019年突破40元大關,2020-2022年屬于特殊時期不在統計范圍內,2023年飆升到48元,2024年則降到44.6元。
十年時間春節檔平均票價漲了將近10元,也難怪觀眾抱怨。但這個春節檔,不僅片方拿出預算做促銷拉票房,還疊加了國家電影局的惠民政策。
2024年12月,國家電影局啟動“全國電影惠民消費季”,將持續至2025年2月,合計將投入不少于6億元觀影消費補貼,覆蓋賀歲檔和春節檔。在國家電影局指導下,各地電影主管部門、購票平臺、片方都推出了相應的消費補貼和票補福利,因此部分影院出現了多部影片都可以19.9元購票的情況。一些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拉新及回饋老客戶,也推出了購票立減等優惠活動,多種優惠疊加后可以實現5-6元拿下一張電影票。
如此大力度的低價票,足以證明片方對這個春節檔志在必得。
今年春節檔,幾乎所有頭部電影公司悉數到場。《哪吒2》是光線影業主投主控的項目,《蛟龍行動》背后是博納,《唐探1900》則是儒意系,《封神2》是北京文化手中為數不多的王牌,《熊出沒》身后站著儒意系、華強方特及中影等等。
從參與陣容可以看出,頭部民營電影公司、國資力量、互聯網巨頭以及上游公司紛紛加入競爭,這也足見行業對2025年春節檔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
從預售和首日票房來看,低價票對春節檔的票房拉動作用顯著,但后續市場表現如何,關鍵還要看影片口碑的發酵情況。
2025春節檔,行業“重要一戰”
2025年春節檔可以說是類型最為豐富、影片陣容最為豪華的一屆,19.9低價票補的誘惑疊加春節超長假期,相信會吸引不少觀眾走進影院。如前文所說,這也是中國電影行業的“重要一戰”。
2024年全年票房不及預期,總票房和觀影人數雙下滑,使得不少從業者在不同場合呼吁“中國電影到了不破不立的存亡關頭”,例如,陳思誠曾提出,中國電影有一條票房紅線,如果年產票房達不到480億,可能有70%的影院要關門。2024年票房425億,足以給全行業都敲響警鐘。
燈塔研究院在2025年1月1日發布的《2024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盤點報告》顯示,2024年有近六成觀眾全年只進過一次電影院,而且年輕觀眾的流失遠比想象中更嚴重:25-29歲觀眾占比保持27%,相對穩定,但25歲以下年輕觀眾占比降至21%。
年輕觀眾的流失,意味著行業增長乏力。要知道此前中國電影騰飛的十年就與85后及90后的進場有關,但從2019年至今,新鮮血液不足,不僅會影響當下市場,甚至未來十年的電影市場都會受到影響。
這或許也是為什么這個春節檔各大片方都拿出了壓箱底的絕活兒,好片子與大規模票補雙管齊下,試圖進一步吸引年輕觀眾入場。
其實從過去今年的春節檔票房情況來看,2025年春節檔總體票房表現幾乎沒有失手的可能。但就像去年春節檔拿下80億、后續檔期乏力導致票房下滑一樣,春節檔固然重要,擺脫對熱門檔期的依賴更重要。
《年度盤點報告》顯示,去年有249億元的票房在春節檔、暑期檔和國慶檔三大檔期中產生。熱門電影對熱門檔期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反之,自覺沒什么競爭力的影片跑去非熱門檔期避開鋒芒。這種扎堆大檔期的行為,其實并不利于觀眾觀影習慣的培養。
“以前每個月都會去看電影,因為每個月都有我想看的,現在好片子全扎堆在那幾個檔期,漸漸的我平時也就不去電影院了。”一位觀眾說。
「定焦One」也從一位非熱門商圈的影院經理處了解到,他所在的影院收入全靠三大檔期,平時來看電影的人不多。“以前年輕人逛街累了來看部電影順便歇歇腳,但現在他們可以選擇的娛樂方式太多了,樓下的擼貓館、娃娃機、VR游戲,哪個都比我們受歡迎”。
站在商業層面,片方扎堆選擇熱門檔期可以理解,因為電影制作周期長、投入大,影視公司需要選擇有把握的檔期以保證收益。特別是2024年前三季度,中影、博納等11家影企歸母凈利同比下滑幅度均超過50%,搶占春節檔在情理之中。
但從行業發展角度來說,熱門檔期資源稀缺、冷門檔期資源閑置,并不健康。電影行業想重回輝煌時代,好內容均勻分布,挖掘非熱門檔期的潛力,才能為市場注入更多活力和信心。
值得期待的是,從年度儲備來看,2025年還有不少尚未登場的佳作,比如陳可辛導演、章子怡主演的《醬園弄》,姜文執導并主演的《英雄出少年》,賈玲和張小斐的《轉念花開》,馮小剛的《抓特務》等等。隨著這些作品的陸續登場,會為全年市場增添亮點。
相信2025年春節檔能“炸”出開門紅,整個電影行業也有希望迎來逆勢反彈,持續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