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生意”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聽筒Tech(tingtongtech)原創
文|小 聽
編|饒 言
在一線城市里逐漸消失的KTV廳,在鄉村仍然煥發著生機。
坐標湖南某地的趙哥,每年過年回家都會感嘆,鎮上的KTV廳生意之火爆,他對《聽筒Tech(ID:tingtongtech)》感嘆,“價格比平時漲了不少,不提前約,根本約不上。”
在深圳上班的趙哥,平時工作繁忙,很少會去KTV,在他的印象中,深圳的KTV也越來越少。
但這兩年,每次回家過年,趙哥總會和朋友一起去鎮上的KTV聚會,在趙哥家鄉的小鎮,一家KTV已經生存了十余年。
在趙哥看來,鄉鎮KTV之所以“一直都在”,是因為KTV是村民為數不多,且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之一,“親戚朋友一年未見,約在一起放松,在娛樂設施不多的小鎮上,KTV是最優的選擇。”
實際上,不僅僅是KTV廳,在農村市場,一些經濟形態,因生意單一,極具鄉村特色,且貼近鄉村需求,依然生機勃勃。
這些經濟形態,往往“樸實無華”,且“貌不驚人”,用趙哥的話來說,“如果在城里,你可能覺得這種生意,根本不可能生存,或者早就被淘汰。”
但在廣袤的農村,這些經濟形態,以其頑強的生命力,依然且將繼續煥發新機。
被擠爆的鄉村KTV
在不少鄉村地區,KTV的人氣,遠比想象中的要旺。
“你信嗎?城里很少有人去的KTV,在鄉村卻活得很好。尤其是逢年過節,沒有熟人,連房間都訂不到。”在北京工作的趙哥,老家在湖南某鄉鎮,離縣城有一定距離,這個“進城”不太方便的鄉鎮,人口不足兩萬,方圓5公里內,只有一個較為集中的小鎮。
小鎮上有且僅有一家KTV,有十余個包間。
今年春節,趙哥和親友本來也準備去KTV“好好玩一次”,結果去的時候,老板卻告訴他,房間至少要提前三天預訂。
趙哥很是驚訝,不知為何鎮上KTV生意會如此火爆,在他看來,設備簡陋,音響效果一般的一家鄉村KTV,居然也要提前幾天預訂,“過年他們的價格還漲了不少,生意居然這么好。”
過去多年,趙哥一直質疑這家KTV是如何生存下來的,“除了過年能夠看到有人去外,平時沒看到有什么人去。”
趙哥告訴《聽筒Tech》,往年,即便是過年,KTV的生意也只能稱得上“正常”,“不用提前訂房間,基本上去就有。只是價格比平時要貴一些。”
趙哥也承認,過去,自己和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很少會去KTV,“一方面,大家聚會一般都直接去家里;另一方面,家鄉的人比較節儉,認為去KTV太浪費。”
但最近幾年,趙哥回老家的次數多起來了,偶爾也會和朋友一起去KTV相聚,他發現,KTV的生意平時的生意卻出奇地好起來了,“每次去,總有幾個房間有人。”
“平時的價格不貴,不到100元一個晚上。”趙哥透露,最近兩年,他和朋友偶爾相聚,也會去KTV“唱個痛快”,“很解壓,很釋放。”
不過,趙哥表示,仔細想想,KTV生意好起來,也并不奇怪。從他自己的角度來看,最近兩年,盡管家里的條件越來越好,但和親友相約,還是會選擇去能夠真正讓自己放松下來的地方,“去KTV唱個痛快,喝上幾杯,是很解壓的一件事。”
趙哥甚至還帶自己年邁的爺爺奶奶去了兩次KTV,“在歌廳里唱著革命老歌的老人,高興得像個小孩。”
遠在河北某鄉村的00后小馬認可趙哥的想法,在他的家鄉,也有幾家鄉村KTV,這幾家KTV,是最近兩年才起來的,雖然是飯店里順帶的KTV包廂,“但生意很好,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
小馬承認,過去,他和親友很少會去KTV,“即便是想唱歌,也是自己在家唱上幾嗓子,不會特意跑去KTV。”
但最近兩年,小馬發現,身邊去KTV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覺得,吃個飯,唱個歌,還是挺開心的一件事。
不僅僅是趙哥和小馬,在社交平臺,“鄉村KTV”的相關內容也受到網友的關注。
圖:社交平臺上關于“鄉村KTV”的內容
來源:小紅書 《聽筒Tech》截圖
在小紅書,不少網友種草“鄉村KTV”。在抖音,關于#鄉村KTV 的話題,有超500萬的播放量。
在不少年輕人看來,鄉村KTV,已經成了回家過年的必備節目,“誰懂,在村里唱K,太歡樂了!”“真的好愛農村KTV!”“去過KTV,才是真正回家過了年”
鄉村KTV這門生意
趙哥鎮上KTV老板雷叔承認,最近兩年,過年時候的生意非常好。但距離剛開的時候,仍有差距。
雷叔在鎮上有一幢四層的小樓,他的KTV已經開了十二年。
剛開始的時候,是因為看到鎮上年輕人多,但是沒有一家KTV,雷叔便萌發將家里空閑的房間裝修出來,做這個生意的想法,“畢竟,KTV一次裝修好以后,后續投入的成本就不會太多。”
雷叔笑言自己是個“很懶”的人,他不擅長做“操心”的生意,因此,開家KTV,是他最“拿手的事”。
最初,雷叔的KTV生意“不錯”,他認為,那幾年,家庭KTV還沒起來,且那時候的年輕人,娛樂方式也沒有那么多,因此,即便是平時,也總有生意,更不用說逢年過節。
“剛開的時候,平時一個晚上的收費比現在還貴,再加上酒水,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當然,雷叔承認,因為房子是自建房,不存在房租,所以“收入就相當于利潤。”
尤其是逢年過節,雷叔一個晚上的收入便輕松數千元,他告訴《聽筒Tech》,“包廂費,再加酒水,一個房間每個晚上都有幾百(元)的收入。”
但雷叔的好日子沒過多久,“短視頻起來以后,生意慢慢就不怎么好了,前面更是關了兩年。
不過,雷叔承認,即便如此,對他的影響并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子是我自己的,生意有沒有,我并不著急。”
雷叔直言,這點很重要。
圖:顧客在雷叔的KTV唱歌
來源:雷叔供圖
不過,讓雷叔意外的是,最近兩年,KTV的生意,又突然好起來了,“這兩年,回鄉里的年輕人慢慢多起來了,平時的生意也起來了。
而且,雷叔發現,這些回鄉的年輕人,總喜歡三五個人來店里聚個會,“可能他們覺得,在外面唱個歌,聊聊天,能夠放松放松自己。”
從2024年春節開始,雷叔KTV的生意“眼見就紅火起來”,“去年過年,包廂天天是滿的,這是最近幾年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
尤其到今年,生意更是火爆,從臘月二十七到大年初五的房間,已經全部都預訂出去了。雷叔承認,今年,他將房間的價格加了一些,“即便如此,還經常有人打電話過來,問有沒有房間。”
雷叔保守估計,這個春節,他的收入過萬應該是沒有問題,“(春節)這幾天,每天晚上的收入都超過兩千元。”這在小鎮上來說,算是不錯的收入。
雷叔告訴《聽筒Tech》,來KTV的顧客,以年輕人居多,但也有不少中年人,或者是一家人的,“今年有不少年輕人帶老人來唱歌的,以前這種情況沒遇到過。”
如今,在雷叔看來,鄉村KTV已經成為農村一門“不可或缺的生意”,“你可以把它看作是鄉親們精神上的消遣。”
“生活好不好,精神消遣總是要有的。”對于未來,雷叔笑言,既看淡,又期待,“當然希望生意越來越好。”
那些“形態單一”的“親民生意”
實際上,在雷叔的小鎮上,像雷叔這樣,一些“形態單一”,卻又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意,即便是經歷過波折,卻始終呈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雷叔的隔壁,是一家當地小吃的“油炸鋪”,有且僅有一種當地的油炸小吃。用雷叔的話來說,“店鋪又小又舊,更不用說’符合衛生標準‘”,但這家店鋪,在鄉鎮頗有名氣,“方圓十里,都會來找這家店。”
圖:小鎮上的油炸小吃鋪
來源:雷叔供圖
雷叔告訴《聽筒Tech》,即便是平時,這家小店的油炸當地小吃也供不應求,“村里的各種酒席,都會來他們家買,更不用說逢年過節。”
據雷叔透露,這家小吃,一年的收入“保守估計,至少幾十萬(元)”,“他們家僅依靠這家小店,養活了一家人,而且生活在當地數一數二。”
趙哥亦透露,他每年回家都會去這家店里買上幾次來解饞。
在小鎮的另一頭,還有一家早餐店,同樣生存了近十年。這家早餐店只做早餐,且僅售賣當地的米粉,售價6-12元不等。
和那家油炸小吃店一樣,這家早餐店生意始終穩定。趙哥便經常在這家小吃店吃早餐,在他看來,“店主勤快且和氣,早餐的味道很好,且價格便宜”,是這家店在這個小鎮上能夠生存長久的主要原因。
當然,在這個小鎮上,還有一些小店,也和雷叔他們一樣,形態單一,或獨具特色,或價格實惠,或“老板和氣”,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
而在趙哥看來,在廣袤的農村市場,最需要的,便是這樣的“小店”,“在農村,不需要花里胡哨的’生意‘,越’實在‘,越’親民‘,越受村民歡迎,生存的機會越大。
或許,趙哥的想法,在其他農村市場,同樣可供借鑒。
(文中均為化名。)
(頭圖由AI生成,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聲明:本文僅作為信息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參考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