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Q。為何秦兵馬俑已經挖出來了,秦始皇陵卻遲遲不肯開挖呢?秦始皇陵中究竟埋葬著什么呢?我們何時才會開挖秦始皇陵呢?
眾所周知秦始皇在中國的歷史上絕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他不但統一了六國,還為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奠定了基礎,還為世人留下了很多世界未解之謎。其中最讓人稱奇的就要數秦始皇陵了。秦始皇陵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一個陵寢,整個陵寢呈現群落狀,光從規模和建造形式上來看,就占了好幾項世界之最,光修建時間就耗費了將近40年,動用了人力大概70多萬人,就連世界文明之最的金字塔建造得時長和動用的人力都不及他的七分之一。
耗時這么長時間建造出的陵寢自然也是異常恢宏,據相關的資料顯示,秦始皇陵整個陵寢的面積將近58平方公里,光說數字大家肯定沒什么概念,容小q好好給您找個參照物!故宮大家都不陌生吧,整個秦始皇陵的面積差不多有78個故宮大小。不光面積大,而且陪葬品還極其精巧,你比如說兵馬俑,不但身高跟真人一樣,就連表情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且小q告訴你,出土那么多的兵馬俑,大家的表情幾乎沒有一樣的,他們每一個兵馬俑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還有就是他們在剛出土的時候都有非常艷麗的顏色。
經過專家的研究之后發現,這些顏料都是漆染的,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之下,能夠搞出這么多的漆也是讓人嘆為觀止的。不光如此,兵馬俑的兵種還非常齊全,完全是按照當時的軍隊建制建造而成的,而且很多兵馬俑坑出土的眾多陪葬品,用現在生產技術都很難復原。小q在查資料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兵馬俑坑內有一組銅車馬剛出土的時候,我國的青銅器專家特意組成了一個復刻隊伍,想要對這架車馬進行復刻。但是您猜怎么著,幾個專家經過了大半年的時間也才復原了不到半架馬車。想要做到一比一的復刻,起碼還要半年以上的時間,可見當時工藝有多么精湛!
小q覺得秦始皇陵除了兵馬俑之外,最讓世人所垂涎的還要數隱藏在其中的奇珍異寶。雖然外界一直猜測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后,將珍寶悉數放到了自己的陵墓之中,但是奈何找不到半點證據。只是有坊間傳聞稱,秦始皇為了讓自己死后還能巡游天下,在墓室內用珠寶做了星辰,用黃金做了大地,用水銀做了江河湖海,而自己的金棺就在這些水銀上漂浮著,預示著自己巡視華夏大地。這樣看來的話,秦始皇陵中的奇珍異寶一定不少。
堅決不能挖
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也就成就了很多的古墓,中國歷史上又素來就有視死如生的傳統思想,所以不管誰死了,都想在自己的古墓里為自己死后留下幾件東西。人窮的,帶點生活的必需品,最次鍋碗瓢盆的也要帶一個半個的,有錢點的達官顯貴那就帶的東西可就多了去了,比如說生前喜歡讀書的,帶點什么名人字畫什么的,比如手喜歡玉器的帶點玉佩什么的,喜歡音樂的帶幾套編鐘也是時常有的。這些在死去的人看來,這是在為自己在另外一個世界準備點必需品。
但是對于活著的人來說,那就是一座寶藏,只要開啟一座,那自己的子孫后代都能過上富得流油的生活,所以中國歷史上的古墓十室九空。但是即使這樣,秦始皇的陵墓卻從來沒有人開啟過。咱們先來看看在古代的時候為什么不能挖,小q其實查閱了很多資料后才發現,在古時候,秦始皇陵并不是沒有被挖過,而且還被挖了很多次,還有好幾次大規模的軍隊性行動,但是最后都沒有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時常有靈異事件發生,最后誰都不敢往下挖了。
比如說最開始的時候項羽盜墓,大火連續燒了一個月,但是后來發現只是燒了點地上的建筑,根本就沒有找到所謂的墓室。后來大火撲滅了,盜墓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再后來黃巢盜墓的時候更是離奇。黃巢打著練兵演習的旗號幾十萬大軍直接挺進秦始皇陵,但是幾十萬人怎么也沒想到,事先勘探好的位置,挖著挖著就跑偏了,找也找不到了,而且沒動工的時候天氣晴空萬里,只要有動工就狂風大作起來,甚至會把拿著工具的人直接卷到天上。后來幾十萬人呼呼啦啦地在秦始皇陵邊上挖出了一道有名的黃巢溝,但是別說墓道或者寶貝了,就連個陶片都沒挖出來。
后來人們分析說,這個地方根本就不能挖,這里風水極佳,邪性得很,誰動了,誰就得死。古時候人們是這么認為的,所以即使秦始皇陵邊上有幾個盜洞存在,但是至今秦始皇陵還是完好無損的。看完了古代的時候,咱們再來看看現代的。要說古時候的技術不行,封建迷信,那現代的技術總沒什么問題了吧,那為什么還是不能挖呢?至于現代為什么不能挖,其實相關的科學家早就為我們做出了解答。
為何不能挖!
原因大概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比較玄學了,人們說,秦始皇陵是中國幾千年封建史的基石,貿然開挖,怕是會影響整個中華民族的國運。第二個方面則是從現在的技術角度進行了分析。專家們是這么說,現階段我們對古墓的保護和搶救性挖掘限制了秦始皇陵的挖掘。比如說,咱們現在考古工作方式是在古墓原址上搭建一個工棚,一邊進行挖掘一邊建造成博物館,把現場保護起來,但是秦始皇陵咱們前面也說了,面積實在太大了,現在的技術是很難建設一座這么大的工棚的,即使是分開建設,對于地下的東西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除了這一點以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那就是,秦始皇陵對于我國的考古界來說意義非常重大,每一件陪葬品,就別說每一件陪葬品了,就是每一寸土壤都有可能是一件研究價值極高的文物。一旦被毀壞,那將是無法修復的。你比如說,大家對兵馬俑都熟悉吧?現在咱們看到的兵馬俑都是黃土突的,完全都是陶土的顏色,但是小q告訴你,兵馬俑剛出土的時候可不是這個顏色,不光不是這個顏色,顏色還十分艷麗,但是就在出土不久之后,外界的水氧條件發生了變化,所以這些顏色就脫落了。
但是人們再想要對其進行修復的話為時已晚,所以很多的專家都不提倡對秦始皇陵進行挖掘。除了以上兩點原因之外,其實小q覺得應該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幾千年下來,秦始皇陵已經成了一種精神和信仰的寄托,它在這方面價值遠比文物的價值要來得重要得多。這樣的事在日本就發生過一次,日本同樣有一座規模很大的大墓,叫做仁德天皇陵,這座天皇陵的墓主人到底是誰也不知道,但是人們一直以日本的仁德天皇的陵墓進行祭拜的。直到有一天日本人準備將這座大墓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不得不確定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誰,確認大墓的主人是誰唯一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挖。
也沒辦法,那就挖吧,但是挖著挖著,就讓人尷尬了,墓里面出土的陪葬品都是帶有中國特色的陪葬品,最后大墓主人是誰沒確定不說,還把人們的精神寄托給搞沒了。小q給大家舉這個例子倒不是說秦始皇陵里不一定是秦始皇,只是想告訴他,有些作為精神寄托的東西,就好好地放在神壇上做神就好。其實秦始皇陵不能挖主要還是出于對文物的保護和對歷史的尊重,如果想要開啟大墓,很多條件都必須要保證萬無一失,一旦出現差池,那就是永遠消失,就連修補的余地都沒有。
好了,文章接近尾聲了,你們認為秦始皇陵中真的藏著傳聞中的那么多奇珍異寶嗎?歡迎給小Q留言,喜歡的朋友,一定要點贊加關注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