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去看《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其實目的非常簡單,只是為了驗證自己先前的預測。客觀而言,觀后感稍稍優于預測,但整體評價依舊是質量堪憂,屬于典型的飯圈自嗨片。
《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的好與壞
先說值得認可的方面,片頭部分的戰爭場面確實震撼人心,滿滿的大片既視感,也是全片唯一的高光時刻,再就沒有可夸獎之處了。
再來講一講不得不吐槽的地方,或許是由于涉及原著的篇幅過長,影片采用了大量閃回式的敘事方式,來交代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劇情鋪墊,導致包括主角在內的人物顯得過于臉譜化,仿佛一個個沒有立體感的紙片人。若是沒有讀過原著或看過之前的同題材影視作品,觀眾可能從頭到尾都搞不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猶如一塊壓縮餅干,暫時充饑沒有問題,但吃起來真的是沒滋沒味。如果不是花錢買票了,估計不少人會以為《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是原著的故事梗概,類似于網上那種幾分鐘帶你看完一部電影的短視頻。
實事求是,徐克把《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拍成這樣并不奇怪,甚至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那些被大眾奉為經典的香港武俠電影,實際上也不過如此,只是那時的我們遠沒有如今這般見多識廣,對于影視作品的審美還停留單一的視覺感受階段,所以才將一些影視作品視為不可逾越的神作。假如能擺脫時代的濾鏡,再回頭去看徐克曾經的武俠電影,便會發現漏洞百出、邏輯混亂、細節粗糙,要是現在的電影還是這樣拍攝,妥妥的爛片沒跑了。一言以蔽之,徐克的武俠電影水準仍然停留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步之處唯有畫質,已經脫節于觀眾的審美了。
講得再犀利一點,徐克的武俠電影退步了,因為拳拳到肉的動作戲也沒了蹤影。雖然武俠電影有一定程度的夸張,不可能跟動作片一樣,必須設計大量的動作戲,但動作戲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然而非常遺憾,《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展現武俠的方式要么是吊威亞,要么是花里胡哨的特效。譬如郭靖與歐陽鋒在蒙古軍陣中的對壘,單看這場戲的話,會讓人誤以為這是《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中的神仙打架,丟掉了武俠電影的精髓。
肖戰的流量困局
當然了,提到《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自然要說一下肖戰了。個人曾斷言,從《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決定讓肖戰獨挑大梁那一刻起,大概率就注定了這部影片難堪大任。這么說不是歧視肖戰或流量藝人,原因是真正的頂級制作一定會優先考慮有過票房大賣的實力派演員,即便有意邀請流量藝人加盟,基本上也是以配角的身份參演。沒錯,凡事皆有例外,例如由張藝興主演的《孤注一擲》,恐怕制片方在上映前根本沒有想到最終的票房會逼近40億。但《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想要成為例外的難度太高,2025年春節檔可謂強手如云,《哪吒之魔童鬧海》、《唐探1900》以及《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等影片注定會掀起一場票房搶奪大戰,不能說《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是夾縫中求生存,但也絕對不會進入第一梯隊。
這就是流量藝人的困局,鑒于流量來自于海量的營銷,想要收回成本并且賺得盆滿缽滿,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賺最多的錢。這就導致流量藝人的行程往往排得滿滿當當,鮮有大段時間去系統性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從而使得擁有頂級制作的影視作品望而卻步,不敢輕易委以大任。肖戰亦是如此,徐克若是真心相信其的專業能力,為什么拍攝《長津湖》時不讓他出演伍千里或伍萬里?
誠如前文所言,肖戰沒有主演過票房大賣的影片,肯定無法與飾演伍千里的吳京相提并論,至于飾演伍萬里的易烊千璽,人家在非頂級制作的影片《少年的你》中證明了自己,因此才有了之后屢次參演頂級制作大片的機會。可能在某些人看來,肖戰得到了徐克的垂青便有捷徑可走,實則極有可能是得不償失。當初鹿晗趁著盜墓小說大火之時,主演了影片《盜墓筆記》并拿下10億票房,可最終還是因影片《上海堡壘》的口碑與票房雙雙撲街,自此再未有機會出演高質量的影視作品,這便是前車之鑒。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