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英國,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
作為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國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搖籃,那時候的大英武德極其充沛,打遍世界無敵手的那種。
在歐洲,英國人領著反法同盟屢敗屢戰,最終在滑鐵盧徹底摧毀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帝國;
在東亞,英國人用堅船利炮叩開了清朝腐朽的國門,從而開啟了我國近代的百年屈辱史;
在北美,英國人帶著加拿大民兵攻入了華盛頓,一把火把美國總統的官邸給燒成了一片廢墟;
然而,輝煌時刻誰都有,別拿一刻當永久。
到了20世紀,無敵的大英帝國開始逐漸走起了下坡路。尤其是在二戰結束之后,后起之秀美國青出于藍勝于藍,取代英國成為了西方新的燈塔。而被戰爭掏空了家底的英國對此即便有百般不愿,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們只能是乖乖認命,從帶頭大哥變成跟班小弟,從此在衰落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時至今日,英國已然不復當年之勇,談不上有多么強大的武力。要知道據相關數據顯示,英國時下所維持的常備軍隊規模還不足20萬人,裝備有600多架各類飛機,100來艘各型艦艇,以及200余輛各型坦克。
如此有限的軍隊規模,別說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比了,就算放在當下那也是不值一提,會被一大堆的國家碾壓。
比如咱們向來都不是太瞧得上的韓國,時下所維持的常備軍隊規模就已經是超過了60萬,比三個英國加起來都還要多;同時他們還裝備有接近1600架各型戰機,200余艘各型艦艇,以及2500多輛各型坦克,武庫規模同樣是遠遠大于英國。
當然如果僅憑軍隊規模就去給英國現有的軍力下論斷,多少還是有些片面。畢竟咱們俗話說得好,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一支強大的軍隊,從來都不是靠的人多勢眾,而是內在的精銳。不然印度就得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的了,而以色列在中東更是不可能站穩腳跟。
不可否認的是,英國當前盡管軍隊規模比較有限,但軍隊質量卻不算低。尤其在武器裝備的水平上,英國基本是能夠位居世界一流,現代化程度頗高。
比如在空中擔當主力的戰斗機,英國當前裝備的大部分都是“臺風”這樣的正經四代機,另外還有著“F-35”這樣的五代機陸續在服役。而在陸地上,英國當前裝備的“挑戰者2”型坦克作為正兒八經的三代坦克,也是能夠躋身當代主流坦克的行列。至于說在海上,英國更是裝備有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和45型驅逐艦等一批先進艦艇,陣容可以說是相當的豪華。
正所謂數量不夠,質量來湊,憑借著先進的武器裝備,英國無疑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自身軍隊規模有限的劣勢。尤其是在面對那些軍事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空有數量而缺乏質量的所謂軍事大國時,這樣的優勢會被進一步的放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并不是說英國就能靠著所謂的“質量”優勢,一招吃遍天下鮮。畢竟在如今這個時代,有不少國家都能達到英軍的這個裝備水平,甚至于還能領先一截。
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韓國,不僅武庫的規模要比英國龐大許多,裝備水平其實也是差不多。像在空中,韓國人一樣有著一堆的四代機和五代機,甚至五代機用的都是同款的“F-35”;
而在陸地上,韓國人這邊裝備的坦克也基本都是三代主戰坦克,尤其是最新服役的K2坦克,那完全就不輸挑戰者;
至于說在海上,韓國雖說沒有航母,但卻有著具備起降飛機能力的大型兩棲攻擊艦,同時還有著排水量過萬噸的大型導彈驅逐艦。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在武器裝備的實際服役中,英國其實存在著一定水分的。像前面提到的“挑戰者2”型主戰坦克,當前已然是處于停產狀態,生產線都給拆得差不多了,后勤維護壓力可以說相當的大。
再還有英國人當前最引以為傲的那兩艘航母,雖說已經是下水服役的狀態,但與之配套的艦載機卻是遲遲上不了甲板。想想航母作為海上的移動機場,如果沒有艦載機的話,那豈不是和廢了一樣?
總的來說,坦克沒有將軍多,航母不帶艦載機,英國當前所展現出來的軍事實力,無疑是處在一個比較糟糕的狀態,和曾經那個打遍全球無敵手的大英帝國完全沒法比。而這也正是英國國力衰敗的一個縮影。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面,英國經歷了諸多的風雨,國力下滑非常嚴重。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盡管依靠著英吉利海峽的天塹地利,擋住了德國人的進攻腳步,從而沒有像法國等歐陸國家那樣被德國給拿下。但是,由于英國一直堅持和德國人死磕,依舊遭受了巨大的戰爭損失。
比如在德國的海獅計劃行動中,英國本土遭受了德國長時間的轟炸,包括首都倫敦在內的諸多城市都受損嚴重,到處都是斷壁殘垣。
另外在北非、大西洋以及東南亞等諸多戰場,英國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德國、日本作戰。如此大范圍的作戰,使得英國每天都要承受巨大的戰爭消耗,以至于掏空了家底。
當然影響最為嚴重的還是二戰所帶來的全球格局大洗牌,讓英國賴以為生的殖民體系走向了終結。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之后,隨之而來的便是席卷全球的獨立浪潮,到處揭竿而起鬧獨立。而英國作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自然是首當其沖遭受了最為嚴重的沖擊。
比如在太平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選擇另擇新主,跑去當起了美國的小弟;在南亞,印巴分治宣告了英屬印度的徹底落幕,英國被迫摘下了殖民王冠上的寶珠。在中東,英國先是結束了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后又被迫放棄了蘇伊士運河……
隨著殖民地的紛紛離去,英國這個所謂日不落帝國已然是名存實亡,最終只能是走向解體。而這也標志著不列顛時代的落幕,英國再也不是那個主導世界的霸主。
如今的英國,其實已經是回歸到了一個比較正常的狀態。他們偏居在歐洲大陸邊緣的英倫三島上,沒有了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也不再掌控全球的貿易。而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僅24萬多平方公里,且人口不足7000萬的“小國”,自然是無力且無法去擁有多么強大的武力。
尤其在如今的這個時代,英國的頭頂上還壓著一個美國。在這個昔日殖民地的主導下,英國大部分與國防軍事相關的東西,都是由北約在進行一體化管理,英國其實無需太過去關心。或者說在美國的眼皮底下,他們即便是有那個想法,也沒法去將其操作成現實,只能是老老實實當一個沒有威脅的小弟。
總而言之,如今的英國屬于是衰敗多年,已然和強大沾不了多少邊。像面對中美俄這些當世的國家天花板,那無疑是完全沒法比。
不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對比全球大部分國家,英國仍舊是龐然大物。畢竟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爛船還有三千釘。作為曾經的地球扛把子,英國即便是衰敗了,剩下的家底也不是一般國家能比。
以軍事方面的表現為例,英國雖說在現有的軍隊陣容上表現相對一般,但是隱藏的軍事潛力卻不容小覷。
尤其是在軍工領域,英國作為當今世界最老牌的軍工強國之一,有著非常扎實的基礎。他們不僅可以自主研發和制造包括飛機、坦克以及軍艦在內的幾乎所有主流裝備,而且造出來的水平都還不低。
像前面提到的“臺風”戰斗機,“挑戰者2型”主戰坦克,以及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和45型驅逐艦,那基本都是英國人自己的手筆。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英國還是一個核大國,具備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戰略核打擊的能力。單憑這一點,英國在面對那些無核國家時,就足以立于不敗之地。
如此一來,英國在軍事方面的整體表現其實就不能算差了。雖說因為軍隊規模的限制,他們不太具備對外進攻的能力,收拾不了多少國家。但是放眼全球,有能力打贏他們的國家也找不出來幾個。可能滿打滿算,也就傳統的三巨頭有點把握。
當然這還僅僅只是軍事方面,事實上英國在其他方面也有著不錯的底子。比如在經濟上,英國仍舊是當世有數的大型經濟體,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據相關數據顯示,英國在2023年GDP總量超過3.3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六。
再比如政治上,英國仍舊是當世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在諸多國際組織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在聯合國,英國乃是安理會五常之一;在北約,英國則是僅次于美國的二當家;再還有英聯邦,那幾乎就是英國一手創立。
所以綜合來看,英國當前其實還是有些東西,算是比較的有實力。他們就算是比不上傳統的那三大巨頭,那也要比剩下的其他大部分國家強上許多。甚至可以不夸張的講,當今世界比英國還強的國家,不會超過三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