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繼續跟大家分享有趣的,有用的,有深度的英國大小事兒~
工黨眾人望著自二戰以來最深的債務黑洞,深淵也望著這群14年都沒執政的大黨。老本已經被揮霍殆盡,最不擅長搞經濟的工黨也開始干中學,發展才是硬道理。
新年伊始,財相雷切爾-里夫斯就宣布了一系列宏偉藍圖:擴建希思羅機場第三條跑道、打造連接牛津和劍橋的“歐洲硅谷”、放寬規劃限制...讓人耳目一新,頗有“讓英國再次偉大”的雄心。然而,包括BBC在內的不少時評,對這場復興卻頗為冷淡:
“里夫斯的計劃會振興英國,但需要很久很久”
"衛報評工黨增長計劃:清單太長,論證膚淺"
歐洲硅谷或許只是黃粱一夢
為了打造歐洲硅谷,里夫斯提議將牛津和劍橋這兩座學術名城連成一片,形成“牛津-劍橋增長走廊”。連接雙城的東西鐵路(East West Rail),就是這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里夫斯的計劃,用牛劍強強聯合做噱頭,政府再修路表決心,吸引投資帶動就業基建升級,可不就是手到擒來。
然而在分析家看來,英國政策對科技和經濟資產施加了諸多限制,老板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更何況,牛劍走廊這個計劃并不是現在才提出的,而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已經好幾年了:前幾屆政府都沒法讓這個計劃落地,工黨能“成事兒”的幾率又有多大呢?
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工黨政府大談人工智能戰略時,中國的DeepSeek橫空出世,已經讓英國政策顯得滯后 —— 落后的理念很可能讓這場歐洲硅谷夢被現實打回原形。
希思羅擴建:2050年才能建好
希思羅機場的第三條跑道擴建計劃,已經討論了十幾年,但每次都被各種抗議和環保問題擋在門外。如今工黨以絕大比分贏下選舉,議會內的阻力明顯小很多。就在最近,里夫斯多次公開強調政府將運用“強大的行政權力”來推動這些項目,和過去幾任含糊不清的領導人相比,她起碼說了個言簡意賅肯定句。
至于第三跑道能為希思羅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咱們還是看圖最直觀:
根據2024年的數據,目前的希思羅機場在承載量上已經領先于包括巴黎戴高樂,阿姆斯特丹史基普和德國法蘭克福等主要機場。第三跑道修建完成后,目前的8390萬人次將被擴容近一倍,至1.4億人次 —— 這也就意味著商機,就業機會和國際口碑up up。
然而,不滿這項擴建的除了環保人士和大資本家,還有周邊居民。如果擴建計劃全面動工,位子還沒坐熱的工黨是否又足夠的政治資本來頂住一輪又一輪的平民抗議,還是未知數。
所以,媒體對這件事的看法是:會發生,但最早也只會在2050年,也就是25年之后。
而2050年,剛好是英國承諾凈零排放的一年。
英國會騰飛,但我可能看不到了
這些宏偉計劃能否成功,取決于一個關鍵問題:長期增長的成果能否迅速緩解短期陣痛。分析家指出,英國經濟正處于一個轉折點,如何在短期沖擊與長期增長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英國未來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然而根據歷史戰績來看...英國政府的計劃往往以拖延和妥協告終,而所謂的增長機遇,最終則會變成中產的增加的稅單。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勢必威脅到許多中產階級的傳統職業,如會計、行政管理和中層管理崗位,以及畢業生的初級崗位。而中產和中產家庭子女面臨的就業危機等民生問題,將會成為這一代人的“時運不濟”。
消息來源:BBC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于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