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墻消失的歷程
懋勤軒三迤掌故
下圖中是昆明城磚二品,其上模印文字分別為“磚戶范春貴;道光十八年,磚戶何記。”當時燒造這批城磚的原因是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1833年9月6日),嵩明發(fā)生八級以上強烈地震(震中位于楊林),致使云南、澄江、曲靖、臨安四府三十余州縣受災,城垣、衙署、監(jiān)倉、民宅、寺觀等毀損嚴重,死傷男女不計其數(shù)。
其后三年間,很多地方又多次發(fā)生余震,給云南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帶來巨大損失。省會昆明距嵩明較近,故受災也較嚴重。“固若金湯”的城池四垣多圮,六樓半傾,城中包括東西寺塔在內(nèi)的很多建筑亦被震毀,壓死人民無數(shù)。道光十八年(1838年),余震結(jié)束,局勢稍平,所以云貴總督伊里布即著手督工,燒造了這批城磚,對被地震損毀的昆明城墻、城樓進行修復,昆明城方得重現(xiàn)當日雄風。
修復城墻后,使昆明的防御能力大大加強。咸同滇亂中馬如龍兩次圍省、杜文秀遣十八大司東征昆明,都未能破城,高大、堅固的城墻便是重要原因之一。
辛亥革命之后,隨著戰(zhàn)爭形式的改變,城墻的防御作用大大降低,加之城市發(fā)展的需要,昆明的城墻被陸續(xù)拆除,其主要進程如下:
1、民國八年(1919年),云南當局拆除昆明城東南角一段城墻,新辟一門以利交通,因紀念護國首義而稱之為“護國門”。
2、民國十九年(1930年),護國門至麗正門(大南門)之間城墻拆除,辟為南屏街。麗正門及近日樓隨后改建為近日公園。
(南屏街今貌)
3、抗戰(zhàn)期間,日冦轟炸昆明,每遇空襲,出城人流量巨大,無法保證疏散速度,常常是敵機已經(jīng)開始轟炸,而市民尚未疏散完畢。為此,當局又于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在城墻的啟文街段、模范工藝廠段、天君巷段、小東門南側(cè)、北門東側(cè)、木牌坊巷段、甘公祠段、富春街段新扒出了八個缺口,以增加疏散通道。
4、1951年,昆明市動員青年學生拆除東面城墻、城門,改為街道,時值云南省第一屆青年大會召開,故將此街取名為“青年路”。
(青年路今貌)
5、1952年至1953年期間,昆明北面、西面城墻、城門先后拆除,改建為“建設路”和“東風西路”。
6、1955年,近日樓拆除,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的昆明城墻在經(jīng)歷573年風雨后基本消失完畢,只于圓通山、云南大學還保留些許殘段,與小西門、北門街、近日樓等地名見證其當年的歷史。
(當年的昆明近日樓)
在城墻拆除過程中,歷代燒造的城磚被當作二手建材,多次用于修筑街道、溝渠、公私建筑,所以多已毀損,如今存者寥寥。
據(jù)說今天昆明東郊松華壩、大板橋、東莊一帶“磚戶”(也稱“窯戶”)眾多,他們大多是明朝駐扎昆明各衛(wèi)所黑窯軍匠的后裔,世代為官府燒造所需磚瓦。城磚上的“范春麗、范春貴即是典型代表。
修改于2024年07月1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