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晶是一名高二年級的女生,她是一個梳著童花式發(fā)型、長著一雙大眼睛、聰慧可愛、內(nèi)向嫻靜的女孩。阿晶進門便說:“劉老師,在我眼前所見到的每一件東西,我都有想把它歸類的念頭,在家里我不斷地整理,不僅占用了我許多寶貴的學習時間,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全家正常的生活,父母常因為我的整理而找不到所要用的東西。我為此感到很難過。”
阿晶告訴我,她以前不是這樣的。她的問題是從進入高中后產(chǎn)生的。眾所周知,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比較緊張,學生們都要抓緊時間學習,特別是放學回到家,除了完成當天的作業(yè)外,還要做好預(yù)習和復(fù)習。
可是阿晶回到家,先要將家里所有的東西進行整理、歸類。做完了這些事后,她心里才覺得踏實,才能集中注意力做作業(yè)。而當她整理物品時,常常把某一物品歸入某一類,又舉棋不定,產(chǎn)生懷疑,懷疑這一物品是否屬于這一類,有時把放好的東西又會再拿出來重新整理、歸類。這樣的事總要重復(fù)幾次,她才會滿意。可是把這些事全部做完確實花費了她許多寶貴的時間,為此她又開始為自己浪費時間而煩惱。
阿晶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而且各自以嚴謹?shù)墓ぷ髯黠L在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在生活上阿晶備受父母的關(guān)愛,同時也肩負著父母的較高期望。阿晶不負眾望,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優(yōu)異學生和學生干部,一切都看似那樣的順利。可實際上阿晶也為此付出了許多艱辛,在她內(nèi)心深處已形成了做事認真刻板和力求做得很好的習慣。
升入高中后,在面臨新的學習生活和新的人際交往群時,情況發(fā)生了變化。來自各所初中名校的學生匯聚在一起,因此,要在學校保持優(yōu)異的位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此阿晶感到自身的優(yōu)越感受到了挑戰(zhàn)。
阿晶問我:“劉老師,你說我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學生?”
我連忙回答:“是,而且肯定是,你現(xiàn)在不就是班中的學生干部嗎?而且你的學習成績又好,又那么懂事,像你這樣的學生稱不上好學生,那就沒有好學生了。”
“那么為什么我不能得到所有同學的認可和接納?你知道嗎,一個人若不能得到同學的接納和認可是多么的孤獨和讓人不可接受!”
“你能不能跟我講一講孤獨的感受。”
“你看,桌上的那支筆放著多孤單,它應(yīng)該進入筆筒或是筆袋里和其他筆在一起。”
她對孤獨的解釋一下子讓我怔住了,很少有人將單支放置的筆形容成孤獨。
阿晶的問題漸漸凸顯出來了。她進入高中后對學習生活不適應(yīng)而產(chǎn)生了壓力感,由于缺乏良好的自我評價,這種壓力感經(jīng)過自我投射,在阿晶身上便表現(xiàn)為強迫歸類的行為。
我問阿晶:“你在歸類時的想法和情緒是怎樣的?”
她說:“在從事歸類時,心里總想,若不把這些東西放入某一類之中,它們便會感到孤獨。當把單個物品放入某一類時,心里會有一種滿足感。”
“一個人有時被小團體排除在外,也會產(chǎn)生孤獨,是嗎?”
她陷入了沉思,她表示贊同。
“你有孤獨感,而你的孤獨感是來自你感到自己缺乏小團體歸屬感,是嗎?”
“可以這樣說。”
“請你確認一下,自己是否缺乏歸屬感,你不是已經(jīng)進入另一個團體,而且在小團體同學之間彼此相處得也很融洽。”
她沉思片刻后說:“其實,我現(xiàn)在并不缺乏小團體的認可和接納,我想既然我是好學生,那么好學生就應(yīng)該得到每個人的關(guān)注和接納。為何原先的小團體成員不愿接受我?”
“你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學生,在過去的日子里,你的人際關(guān)系處理得很好,而現(xiàn)在,你還是學生干部,大多數(shù)同學都很歡迎你,也愿意接受你,是嗎?”
她點了點頭。
從表面上看,阿晶的問題很容易被判斷為強迫障礙,因為她有遇到所見物品歸類的念頭,甚至一旦進入物品歸類時,非得要做到盡善盡美不可,即便是耗時過多或是身心疲憊,還是不能停下來。
但是當我們進入深層次,由表及里地去認識和了解阿晶的問題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在其強迫歸類現(xiàn)象背后卻隱藏著實質(zhì)的問題,那就是由于自我評價上的認知扭曲,反映在人際交往上的壓力感和焦慮感的自我投射,導(dǎo)致出現(xiàn)了人際障礙。
我在潛意識狀態(tài)下找到了阿晶的病理性記憶,那是在剛進入高中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來自各所初中名校的五位性格各異的女生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五人的小團體。開始大家相處得很好,可時間久了,小團體中常常出現(xiàn)爭論,由此使她們的團體開始走向分裂,漸漸地她首先被游離出來,同學吃飯時不等她,搞活動時也不邀請她,有時同學們的交流也有意避開她,使她一下子感到有一種不被小團體認可的失落感和孤獨感。
與此同時,班級中的另一小團體接受了阿晶。小團體成員對她非常熱情,阿晶與她們相處得也非常融洽、愉快。可是不知為什么,她內(nèi)心依然記掛著原先的小團體,很在乎原先小團體同學的感情。為此,她曾傷心地在學校教室里哭過兩次。同學們都勸過她,可是她還是無法擺脫。我對阿晶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她焦慮的情緒穩(wěn)定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yù)兩個多月后,阿晶認識到自己仍然是一個受歡迎的人,不必強求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可和接納。她的情緒狀態(tài)改善和穩(wěn)定很多,強迫歸類的情況也逐漸消退,之后沒再發(fā)生。看著她輕松離開的背影,我知道她已經(jīng)走出迷霧,化解了心結(jié),可以走向?qū)儆谧约旱奈磥砹恕?/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