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三國諸葛亮 唐國強飾
央視三國馬謖 張治中飾
一,同屬荊襄派系
諸葛亮從來就不是布衣。其祖籍瑯琊,先祖諸葛豐西漢元帝時任司隸校尉(京城監察官),父諸葛珪任泰山郡丞(副市長),叔父諸葛玄是荊州牧劉表手下的屬吏,后被袁術上表為豫章太守(市長),后因朝廷不予錄用,且為了躲避戰亂,諸葛玄舉家投靠劉表。諸葛亮的一個姐姐嫁給了荊州名門蒯祺(西漢蒯通之后,蒯越,蒯良之侄),另一個姐姐嫁給了荊州名士、隱士龐德公之子龐山民(龐統同族堂兄弟),龐德公以識人聞名,臥龍、鳳雛皆出自其口。
荊州大士族、南郡名士蔡諷有個兒子蔡瑁,有個女兒嫁給了劉表,即生下劉琮的蔡夫人。另有個女兒嫁給了襄陽名士黃承彥,生下女兒黃月英,傳聞貌丑但才華出眾,嫁給諸葛亮。
諸葛亮還與荊襄士族的向朗(襄陽郡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向寵(向朗侄)、蔣琬(零陵郡湘鄉,今湖南湘鄉人)、費袆(江夏郡鄳縣人)、馬良、馬謖兄弟(襄陽郡宜城人)交往密切,互相提攜。從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費祎、董允)都是出自荊襄派就可見諸葛亮掌權后拔擢荊襄士族而打壓益州本地士族及東州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和派系斗爭,賢相諸葛亮并不能免俗,在街亭守將人選的選擇上,回避了與其一向不和的魏延、皇親國戚,隨劉焉入蜀的吳懿、降將王平(巴西郡宕渠,今四川達州人),而”違眾拔謖“,實為同屬荊襄派系的提攜。
二,私交密切
諸葛亮與荊襄宜城馬氏交往密切。《三國志》裴松之注:“臣松之以為良蓋與亮結為兄弟,或相有親;亮年長,良故呼亮為尊兄耳。”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馬良深受重用,官至郎中,但歿于夷陵之戰。當時諸葛亮非常悲痛,對馬良的弟弟馬謖格外器重,實為彌補,有點類似曹操非常照顧為其募兵戰死的秦卲的遺孤即后來的曹真。
馬謖臨終前寫給諸葛亮的信這樣表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愿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于此,謖雖死無恨于黃壤也。”
事實上諸葛亮生歿年181-234,馬謖生歿年190-228,不過相差9歲卻以父子相稱,且“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可見確實有很好的私交。
三,馬謖之前的謀劃表現令諸葛亮滿意,產生錯誤判斷
馬謖熟讀兵書,”才器過人,好論軍計“。
南征時提出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與諸葛亮的理念不謀而合,產生暈輪效應,忽略了馬謖沒有實操經驗的致命弱點。
使諸葛亮產生錯誤判斷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本人其實也缺乏實戰經驗,但一生戎馬的劉備卻能一眼看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根據之一就是馬謖任越巂太守時,無力應付高定叛亂,最終由李嚴平叛。
四,夷陵之戰的慘敗使人才儲備斷層
如果說諸葛亮不用魏延、吳懿、王平,有個人因素和派系因素,但啟用馬謖,也可能是人才凋零的無奈之舉。
夷陵之戰中蜀漢的中青年軍官大量戰死,甚至其中很多連名字都未在史書中留下,使得人才儲備斷層,如張南、馮習、傅肜(演義作“彤”)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