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闌夕
幾乎是毫無意外的,嵐圖與春晚達成了第三次合作。
春晚連續舉辦了四十三年,儼然已經成為春節期間的國民級文化IP,相比之下,嵐圖闖入新能源造車領域堪堪不到五年光景,從身份上講,這對組合其實充滿了反差感。
只是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嵐圖展現出了與品牌年齡極為不符的影響力:在市場整體略顯疲態的背景里,嵐圖逆勢達成了「8連漲」、全年累計交付超8.5萬輛,甚至在MPV賽道上,嵐圖夢想家自去年10月以來就以黑馬之姿登頂并持續領跑銷量榜,僅12月一個月份就突破了一萬輛大關。
即便新能源造車的兇猛拼殺勢頭絲毫未減,嵐圖仍然大有要改寫市場格局的味道。
但要由此得出「嵐圖憑借優異市場表現登上春晚」的結論,也是不夠全面的,這樣講的原因,或許能在入駐春晚的其他品牌身上找到。
在前不久央視春晚官宣的品牌矩陣里,包括B站、小紅書等內容平臺赫然在列,B站自不用多說,它是眼下能代表年輕一代文化的旗幟性產品,而小紅書在去年年末也得益于機緣巧合,意外成為了海內外創作者交流溝通的窗口之一。
不難看出,相比于此前消費品當道的時代,如今的春晚變得更加青睞于具備文化符號屬性的品牌,這些品牌在成為各自領域佼佼者的同時,更要具備中國文化的傳承、輸出能力。
由此再去理解春晚與嵐圖這場老與新的「時空對話」比較容易,作為與春晚三度合作的新銳品牌,再用「這企業上過春晚」的陳舊印象去定義嵐圖,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如果說過去兩年來嵐圖亮相春晚旨在養成消費者認知,那今年的嵐圖一定在與春晚合作這件事上有更多期待。
思來想去,我認為嵐圖自始至終想講的,都是關于品牌力的故事,與春晚的數次綁定,也佐證了雙方高度相似的符號屬性:一個是自1983年以來持續了四十余年之久的節日文化現象。
另一個,則代表著中國汽車制造業從崛起到領先的發展敘事。
如今的年輕人大概不會對首屆央視春晚有什么特別印象,不說彼時電視機的普及率不高,春晚在設計之初的思路也是一個應景年味兒的「大型聯歡會」,沒有周密嚴謹的流程安排,甚至于演播過程中出的意外狀況,還要靠臺上的主持人和表演者臨場發揮圓回來。
然而隨著這場「聯歡會」影響力的急劇提升,春晚的定位也首次發生了變化。
1987年,費翔的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掀起了全國青年爭相模仿的熱潮;1990年,趙本山首次登臺春晚,開啟了長達二十余年的趙氏小品時代;2005年,由張繼剛執導、21名聾啞舞蹈家演出的《千手觀音》成為了中國舞蹈藝術旗幟般的作品。
這一階段的春晚在「聯歡會」的面貌之上,多了一個國民風向標的新身份,也奠定了全球華人「吃年飯、看春晚」的儀式感,同樣得益于影響力的擴張,春晚開始彰顯出它的商業價值,無論是8點前的廣告還是春晚中的口播內容,總是能在每年準時引起寸秒寸金的討論。
在剛剛過去的12月,「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意味著作為正式非遺項目,春節和春晚正在被更多人看到,獨有的民族文化符號身份應運而生。
也就是說,春晚身份的變化,實際上也是這個IP從「全民聯歡」到「文明載體」的定位升維,而登上春晚的品牌,也成為了這個展示中國現代化成果的「國家展廳」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便是春晚在華人心里最特殊的意義:春晚是一把丈量成長的標尺,每逢歲末年初,就總結、傳播著在過去一年里,民族如何變得更富足,國家如何變得更強大。
厘清了這一點,也就理解與春晚的「雙向奔赴」,為何能引發嵐圖在品牌力上的質變。
嵐圖當然需要春晚,畢竟再沒有任何途徑比春晚更能快速、精準地觸達全國消費者,眼下新能源產業的空前繁榮,讓中國汽車亟需找到能與國民情感產生共振的超級入口。
同時春晚也需要一個造車領域具有足夠代表性的企業,因為這起合作不僅關乎于品牌,更是一個向外界展示工業強國如何領先于世界的契機,起碼從眼下來看,嵐圖符合這一嚴苛的考量標準。
這就要提到春晚在甄選合作品牌時,企業是否擁有「新質生產力」是重要參考之一,而單是這一條要求,就足以把九成企業拒之門外。
官方是這樣解釋新質生產力一詞的,「以新技術深化應用為驅動,以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涌現為重要特征,進而構建起新型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體系的生產力」。
直白地講,未來工業需要更全面且可持續的發展,一味去卷技術已經不再是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配置、產業層面的升級正在變得愈發重要。
正因為嵐圖是汽車行業唯一入選「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案例」的企業,才解釋得通為什么嵐圖在行業里的脫穎而出,是無法用「占領市場」一言以蔽之的,相比于短期收益,嵐圖近些年的路徑更像是一場關于品牌的價值重構,從技術到產業,從文化到心智。
這也難怪嵐圖會常被消費者形容為造車「國家隊」,只是從小透明到國家隊,個中有怎樣的千難萬阻,或許只有嵐圖自己能體會。
秦臻是在2020年入職嵐圖的,此前他在東風雷諾焊裝車間擔任調整線指導員一職,在新能源市場局勢尚且不明朗的時候,便躬身入局一頭扎進技術里。
2022年,秦臻在嵐圖內部匯聚起鈑金、模修、鉗工、機器人參數與試教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才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也為嵐圖日后在新能源造車領域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底座,2023年秦臻被特聘為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高技能領域專家。
可以說,秦臻作為個體所經歷的「車間創新→專利壁壘→標準輸出」的轉化鏈條,就是嵐圖鼓勵自主創新、堅持科技自立的戰略縮影,也正是秉持著對技術自主自立執拗般的態度,嵐圖才能實現技術不受制于任何人,新能源產業園達到三電系統100%國產化的現狀。
在除夕夜這天,秦臻作為深耕造車領域多年的技術專家、制造業20位先進模范人物代表之一,受邀配合央視春晚拍攝工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日新月異的背后,有無數像秦臻一樣的勞動者在如何默默付出。
這是嵐圖另一個異于常人的地方,我們在造車領域見過了太多概念上的敘事,卻鮮少能聽見來自一線技術專家,講述一磚一瓦是如何累成參天大廈的,技術從來都不會一蹴而就,每一個看上去云淡風輕的技術迭代,都離不開經年累月的積累。
與技術領域相比,嵐圖在文化體系上的布局顯得更加耐人尋味。
實際上,嵐圖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早于跟春晚結緣之前:2020年,iLand概念車的發布就向外界展示了嵐圖LOGO「天地鯤鵬」的設計思路;知音發布后,嵐圖還特地邀請了國家一級演員孟慶旸,以《相許知音共赴山海》為主題,演繹了一則科技、自然與東方審美交融的短片。
正是這些看上去無法對銷量產生直觀影響的做法,讓嵐圖在知音、追光和全新夢想家等熱門車型上始終保持著文化和美學的一致性,也造就了新能源外觀設計愈發趨同的當下,嵐圖的「中式優雅」成為那抹極具辨識度的東方色彩。
不同于技術領域,文化傳承需要辨識度,而嵐圖在眾多新能源車企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就在于抓住了全球華人不僅渴望工業水準,更渴望文化認同的心理:不僅要做到最好,還要被世界看到。
科技賦能文化,文化反哺品牌,說到底,這才是嵐圖品牌力的塑造路徑。
在整個商業歷史上,品牌力是企業踐行長期主義最重要卻也最難以被量化的部分,以新能源浪潮為背景、以華人渴望認同的心理為驅動力、再以春晚為契機,嵐圖用一種時代性十分濃厚的方式,在數年內簡短高效地沖擊著世界造車產業的百年格局。
而嵐圖品牌力的崛起,其實對于整個新能源市場都是種鼓舞,在春晚以年為單位的刻尺里,每多一個具有代表性的IP,便是對步步為營的制造業多一分肯定。
一邊是能為企業迅速觸達千家萬戶的終極流量池,另一邊是人們迫切期待「中國智造」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的生動敘事,這是獨屬于中國IP彼此映照交融的時刻。
正是華人在迎頭追趕世界的過程中,對象征著高精尖造車產業的念念不忘,才有了今日新能源領域的開花回響。
即便在2024打了一場漂亮的收官戰,但嵐圖——或者說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身上背負的責任仍然未盡。
沒有什么比眼下萬物復蘇之季更適合辭舊迎新,舊的是中國制造始終落后于人的刻板印象,新的則是造車領域未來更具想象力的版圖擴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