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星標不錯過每天的見面
圍觀朋友圈:mrlinxiaoxi67
本文共計3524字,預計閱讀8分鐘。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時間過得飛快!2025年,即將也過去1個月了。
每年的初始,很多人都喜歡立下新年Flag,然后在每一年的年終打臉( 不是 )。
在我們的心中,或許傳統的春節,才代表著新的一年的開始。
2025農歷的新年到來,不妨和小西一起接受一個挑戰:
新的一年,一起用1年時間去變強。
在改變之前,也可以先來看看我的經歷:
我常常說: 2022是我的覺醒之年。
覺醒的緣由,就是因為遇見了《認知覺醒》這本書。
在這本書中,周嶺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套成本最低的成長之道:
早冥讀寫跑,人生五件套。
早:早起;
冥:冥想;
讀:讀書;
寫:寫作;
跑:跑步。
2022,通過閱讀《認知覺醒》,我實現了“愿望覺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2023,我通過行動實現了“方法覺醒”,反復閱讀《認知覺醒》的同時,用更多的時間去親身實踐這本書。
在實踐的過程中,將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努力將自己活成這本書。
通過閱讀與行動,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真正的改變,收獲了全新的自己。
我近2年之所以有1年頂3年的進步和成長,正是因為踐行了《認知覺醒》中的這5個習慣。
新的2025年,如果想要變得更強,不妨也從“早冥讀寫跑”這人生五件套開始。
相信如果你以這5個習慣開啟全新的2025,1年時間絕對脫胎換骨,成為全新的自己。
01.
早起
早起的好處自然是不用多說了。
從2022年12月,我也開始堅持早起。
很多人之所以起不來,是因為覺得自己屬于夜型人。
夜型人的典型特征就是,白天精神萎靡、有氣無力,一到晚上精神飽滿、變身熬夜健將。
這樣就陷入了“白天起不來--晚上睡不著”的惡性循環。
當然了,很多夜型人都是白天工作忙碌了一天,累了乏了,晚上就只想擁有自己的專屬時間。
然而很多人在這個時間段的消遣方式,就是抱著手機刷抖音、朋友圈、微博……
但是,請仔細回想一下,刷完這些之后,你的腦子里留下了什么?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覺得空虛的原因。
短視頻只能激起短暫的快感和多巴胺,片刻的歡愉之后,是無盡的虛空。
想要早起,就要倒逼自己早睡。
也就是晚上睡覺之前,遠離手機,遠離手機,遠離手機。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是因為手機屏幕散發的藍光會影響大腦褪黑素的形成。
并且很多時候我們刷手機會越來越興奮、根本停不下來。
說好的只刷5分鐘,轉眼2個小時就過去了。
當然,想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一開始想早睡也是睡不著的,畢竟生物鐘和習慣都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
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去拿手機。
讓自己平躺著,盡量不要胡思亂想。
我們都知道形成一個習慣,至少需要21天。
但其實養成一個習慣的周期要以100天來計算,才足夠形成一個無意識的條件反射。
這個時候習慣才真正得以養成。
所以不要著急,同時給自己一些留白的空間,比如一周完成4天早起就算成功。
然后循序漸進地調整和迭代,最終養成早起的習慣。
02.
冥想
之前讀過一本《十分鐘冥想》。
但是以前的我存在一些偏見。
總會覺得冥想、打坐、禪修這些詞匯,都是和寺廟里的和尚相關的,也就沒有去嘗試。
但是后來在《認知覺醒》等很多書里面,發現他們都強烈推薦冥想,并親身實踐了多年。
所謂冥想,簡單說就是放空自己,閉眼靜坐,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如果有想法和念頭出現,也不要緊,及時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呼吸上就好了。
如果說運動是健體術,那么冥想就是健腦術。
每天堅持冥想10-15分鐘,據說會有非常棒的效果。
目前我才剛開始實踐,還不知道具體效果如何。
但是試過的都說好。
權且一試,反正沒什么壞處。
這也是我認知方面的一個改變。
以前對于自己不了解的領域,要么嗤之以鼻、要么毫無興趣。
如今,我不再帶有偏見地看待,而是更多了一些包容性。
親自嘗試、體驗之后,再做適合自己與否的判斷。
如果有好處,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己所用。
另外,大家也可以結合一些音樂APP里面的冥想專用音樂。
這樣可能會更加容易投入進去。
03.
讀書
如果說只能保留一個讓我成長進步飛快的因素,那必須是讀書。
閱讀,是基本盤。
可以說,我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大量閱讀。
多讀點書,不僅能夠開拓眼界、提升認知,還能夠緩解很多焦慮。
我現在經常勸別人讀書、買書,是因為我真切地從書籍中獲取了知識、汲取了養分,明白了道理、改變了自己。
不過我也明白,一個人開始讀書,需要一定的契機。
大家可以先從自己感興趣、或目前從事的行業相關的書籍看起。
這樣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堅持不下去。
2022年,我大量閱讀、廣泛涉獵不同的領域,讀完100本書。
2023年,我讀完了61本書,同時也花了更多的時間去踐行和做事。
2024年,依然是需要大量閱讀的一年,不過我會更加隨緣,同時提高踐行的頻次,追求真實的改變量。
如果我們能這樣堅持一年,2024一定會有非常大的進步。
04.
寫作
以前的我,就是陷入了只讀書不反思、不寫作的泥沼之中。
只在意讀了多少本書,自以為知道了很多東西。
而鮮少去反思、復盤、輸出和寫作,所以成長得很慢。
一直到2022年的12月,我才開啟了日更寫作的模式。
從那之后,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成長進步飛快。
粗略統計了一下,2022年寫了75篇原創文章,輸出大概20萬字。
2023年,寫了245篇原創文章,累計輸出61萬字。
2024年,寫了340篇原創文章,累計輸出47.8萬字。
2025年,繼續持續分享。
我曾經一度覺得,自己的問題主要出在閱讀量不夠,知道的不多。
但是越往后,越發現,其實寫作才是被看見的利器,也是至關重要的前提。
沒有公開寫作,我只是一個默默看書學習的人,而不被大家看見。
尤其是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需要我們為自己發聲。
所謂的不發聲=不發生。
我們應該在公開平臺上多發聲,多分享,這樣才能被看見,才有更多可能性。
自從我鏈接到逆熵增者這位牛人,也跟隨他的步伐,開啟了自己的寫作日更。
因為我從他身上看到了寫作的諸多可能性。
寫作真的是一個可以“改命級”的技能。
因為寫作,可以記錄我們的生活;
因為寫作,可以實現快速成長;
因為寫作,可以影響更多同頻人;
因為寫作,可以多一種“睡后收入”;
因為寫作,才可以被大家看見,從而一起學習和成長。
寫作相當于在互聯網上給自己安了一個喇叭。
可以時不時地喊一嗓子,亮亮相。
這樣才能讓更多人注意到你,欣賞你,認可你,最終鏈接到更多的資源。
寫作也可以倒逼輸入,實現“輸入--思考--輸出”的正向循環。
通過寫作,你可以思考得更加深入與透徹,帶著問題去從閱讀中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寫作,也不斷磨練你的技能,讓你熟能生巧,日日精進。
如果說,讀書是性價比最高的自我投資;
那么,寫作就是不斷自我成長精進的利器。
自從我意識到自己以前習慣于偷懶、找借口,沉溺于自己的舒適區,對待寫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明顯的進步。
我才痛定思痛,決定在自己的舒適區邊緣不斷突破與努力。
當然,站在現在的角度回望2022年,那是厚積薄發的一年。
12月以后的大量輸出、日更寫作,離不開前11個月的大量閱讀、持續輸入。
寫作方面的成長與收獲,也讓我愈發堅信:
任何一項能力,都需要刻意練習,日積月累,你也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就像《刻意練習》這本書里的一個觀點:
任何人都可以進步,但需要正確的方法。
如果你沒有進步,并不是因為你缺少天賦,而是因為你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習。
仔細想想,無論是寫作還是其它事情,其實都是如此。
05.
跑步
也可以說是運動。
之前讀研期間,還有點時間報個健身房什么的,每天堅持運動一個小時左右。
但自從工作之后,每天久坐時間太長了。
運動時間被嚴重壓縮,身體很容易出現各種毛病。
24年報了健身房,后來到期了就沒再續。
新的2025,為了身體健康,也一定要每天分出一些時間來運動。
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有個好身體,才能更好地搬磚!(不是)
06.
寫在后面
2022年,是播種、深耕的一年,為自己種下了改變和成長的種子;
2023年,是收獲的一年,切身體會到“早讀寫”帶給我的巨大進步與成長;
2024年,是持續迭代的一年,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精進和成長。
2025年,又是嶄新的開始,等待著我在這幅畫卷上描繪出獨特的精彩。
我愈發堅信:任何努力,乘以365,都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新的一年,不妨就從“早冥讀寫跑”這5個習慣開始。
如果你用一年的時間,早起、冥想、讀書、寫作、運動,而不是沉迷于視頻、游戲、無所事事,
那你這一年,必將碩果累累。
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個人狀態,都必將有一個嶄新的蛻變。
這一點,可以從我這兩年的數據化成長和收獲中看出來。
我們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2025年都已經過去1個月了,你要如何書寫剩下的日子呢?
決定權都在我們自己手中。
新的2025,一起來用1年時間去變強!
【常駐小尾巴】
小西建立了一個知識星球-林小西運營幫,帶著大家一起從0到1,365天做成能變現的公眾號。
和大家一起探尋精神自由之路,期待志同道合的你掃碼加入!
? End ?
作者簡介:
林小西,一個堅信長期主義的終身成長者。
2022年開始覺醒,大量閱讀大量輸出。
踐行用生命影響生命,通過自律和行動獲得自己想要的富足人生!
今天是日更公眾號的第437/500 天。
如果你也熱愛讀書寫作,歡迎添加我的微信,一起交流學習。
長按識別加我好友
我能提供:
1.電子書:微信回復“111”(免費)
2.交流群:微信回復“666”(49.9元)
3.微咨詢:高效閱讀寫作、自媒體運營(299元/小時)
4.共讀營:每月一期,可預約報名(88元/期)
5.運營幫:林小西帶你做成能變現的公眾號(399元/年)
6.成長群:高質量社群,和2000+人學習成長(599元/年)
「 一個溫和的公眾號 」
星標我不錯過每天的見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