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天南地北,小到每家每戶,我們都有自己最熟悉、最特別的年夜飯儀式感,從吃什么、怎么吃到吃多久,都是獨屬于故鄉的回憶:
廣東人吃年夜飯最注重“好意頭”。無雞不成宴的廣東人,用白切雞寓意“大吉大利”;一疊白灼蝦,來年“笑哈哈”;皮脆肉嫩的燒乳豬,寓意新的一年“紅皮赤壯”;發菜蠔豉煲豬手,發菜諧音“發財”,蠔豉諧音“好事”,豬手則象征“就手”,整道菜飽含著對新一年發財、好事連連、做事順順利利的期盼。
北京年夜飯講究“四四見底”,即宴席由四涼菜(芥末墩兒、炸咯吱、肉皮凍兒、五彩花生米)、四熱炒(紅燒鯉魚、蔥燒海參、清炒蝦仁兒、燴魷魚菜)、四肉菜(米粉肉、四喜丸子、紅燜肘子、回鍋肉)、四湯菜(燴三鮮、奶湯干絲、玉米全燴、八寶涮鍋)組成,討一個“四平八穩”的好彩頭。
無論離家多遠,四川人的年夜飯桌上都離不開煙熏的土臘肉和香腸。一口下去,小時候站在切肉的媽媽邊等“偷吃”的場景似乎仍在眼前。胡豆和折耳根拌的涼菜、味道濃厚的豆瓣魚、能下兩碗飯的回鍋肉、辛辣回甜的仔姜鴨都是川味家宴“必吃榜”上的常客。它們的獨特風味不僅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四川人,也隨著人們向外闖蕩的腳步征服了八方食客。
福建靠海,年夜飯餐桌上自然少不了各種海鮮。紅鱘蒸糯米是一道極具特色的佳肴,膏黃豐腴的紅鱘(即青蟹)與糯米一同蒸煮,蟹的鮮美讓糯米變得油潤鮮香。宴席上有了紅鱘糯米飯,才算是賓客盡歡,紅艷艷的蟹殼,寓意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生活富足。
而傳統上海年夜飯的菜肴一般是“老八樣”,各地的老八樣不盡相同。一般爆魚、肉皮、燜蛋、咸肉是不可缺少的,甜點中必有八寶飯。而最經典的年夜飯菜肴還要數“全家福”:用本地霜打白菜、本地肉皮、自制咸肉、熏魚、魚丸、肉圓、基圍蝦、鵪鶉蛋、蛋餃、方腿熬煮的一整鍋湯菜,就是整頓年夜飯的高潮。
在東北年夜飯的餐桌上,除了年年都要吃的餃子,酸菜汆白肉也是一道永恒的經典。酸菜吸收了五花肉的油脂,變得油潤酸爽,而五花肉則肥而不膩,入口即化。你一筷子、我一筷子之間,最家常的一盤燉菜,承載的還有東北人對家鄉味道的眷戀。
當生活過得越來越好,那些我們小時候“過年才能吃”的美味早已不甚稀奇。但人們仍然少不了年復一年地準時坐在年夜飯桌前,讓食物說出中國人對家的永恒掛念。
(作者:牧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