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貍
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
繼續上次被端了的《2025春晚標識“巳巳如意”:寓意很多,紋樣很新,但文化不明、美學不詳……》的深一度補檔系列。就是除了之前文章里的一部分,還會有補充的深挖內容,算是切片擴充了。
1
搞設計,誰都了不起~
時間倒回到這位春晚標識設計師去年的“龍行龘龘”標識。
標識發布視頻里對于“九疊篆”的鋪墊介紹,雖然畫面里煞有其事地變成了A4紙打印出來了。但我是什么狐,狐肉識圖機,一眼就看出這些都是網上的圖片,走了一遍打印機。咱就是說,大可不必為了拍這個介紹片,浪費一些地球資源啊~
(發布視頻截圖)
(在線轉換九疊篆,圖/www.qqxiuzi.cn/zh/jiudiezhuan/)
(網絡流傳的百家姓九疊篆)
從這里就看隱隱嗅出,這個設計的“文化”恐怕沒那么文化了。
問大家一個問題,標識中用到的字體設計應該怎么做?不論是手寫還是電腦畫,設計師是不是都應該自己做一個草圖,然后一點點修改和細化。
(手寫美術字曾是我國藝術類專業的基礎課程)
當然,還有一種做法是,下載一種電腦字體,在這種電腦字體上修改。這種做法在現實中更為普遍,因為它方便。
(使用電腦字體設計,圖/字美之道)
一般情況下,用作商業標識,改動少的需要購買字體授權,改動多的……哦,這種情況其實跟用電腦重新畫差不多了。
最自作聰明的做法,是去下載一個冷門的字體、找一家不會或難以維權的字庫公司,后者相當于“免費可商用”,前者相當于沒人知道誰是真正的原創。我一定不是在說“龍行龘龘”的標識用了日本公司白舟書體里的九疊篆字體“白舟角崩朱文”,畢竟除了九疊篆筆畫走勢一致、字畫粗細疏密一致以外,剩下的全是不同。
(黑色龍字為現成的九疊篆字體“白舟角崩朱文”)
(白舟書體網站截圖)
九疊篆本身就是一種增加了許多裝飾線條的設計字形,筆畫走勢會因為設計者的不同而產生很多差異,相當于每個人的筆跡不同且比筆跡差異更顯著突出。
我找了中國資料里可以找到的九疊篆“龍”字,發現它們的確都不太一樣,尤其是《御制盛京賦》里同一篇內容里的四個“龍”字居然也不相同。可喜可賀,由此可證,春晚標識設計師并沒有抄襲中國老祖宗的東西,他只是和日本字庫公司的字體一致了。
(圖/清乾隆《御制盛京賦 上方大篆》)
(圖/《九疊篆字編》)
從這些中國案例也可以看出,九疊篆的形式其實沒有那么方正,那么是什么給了我們九疊篆應該是筆畫方正的印象呢?其實就是一些基于九疊篆的標識圖形設計。
如首都博物館標識、祝融號火星車車標、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斗拱等。
(首都博物館標識)
(祝融號火星車車標及設計過程)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局部)
我這么一說,是不是覺得這些案例還都挺有名,但又沒“龍行龘龘”這樣跟九疊篆作強有力的綁定宣傳,為啥去年的春晚標識就搞得跟挖掘了什么文化冷門資源一樣呢?這里僅作疑惑,并沒有任何表達越沒文化越裝有文化、越沒有底蘊越熱愛大張旗鼓包裝冷門高級文化的意思在。
上面這些案例里的九疊篆,線條的粗細、線條與線條之間的間隔都不太一樣。還得是我們春晚標識設計師的運氣好啊,隨隨便便一出手,不僅筆畫走勢能跟白舟書體一樣,連線條粗細疏密也能一樣,這種摸牌能力去打麻將隨隨便便就是天胡。
2
白舟是誰?誰是白舟?
那么這家屢屢被提及的白舟書體又是一家怎么樣的公司呢?
一般大家用字體很少會追求字庫企業背后的故事(除非真的很有故事),這還是一家日本字體企業,所以我谷歌了一下下,整體的歷史也比較簡單。它的前身是丸岡勝在1934年創立的“丸岡白舟印舗”,在1996年依賴多年積累轉型為字庫企業。
從白舟書體的官網看,字體主要分成了三個系列,書法系列、標準系列和復古系列。
白舟的書法系列,不論在日本居酒屋還是國內日料店應用得都比較多,雖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些字體叫什么、背后的公司是誰。
(白舟鯨海酔侯體)
(白舟京円體)
(白舟桜花體)
(白舟魂心體)
(白舟白雨體)
(白舟武骨體)
(白舟大髭體)
我們非常熟悉的字庫企業方正和白舟有一個合作系列,基本做的都是書法體,是在白舟原來的字體基礎上做簡體中文的擴充和改動(白舟字體和其他日本字體都是需要使用繁體中文才可以正常顯示)。
(方正白舟字體系列)
白舟書體的標準系列,也就是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等,個人覺得也調教得非常好,手寫的書法味比較濃,看起來不會像一般電腦字體那么冰冷刻板(個人覺得比較適合做標題,用在正文的話我覺得看著會有點太吃勁、閱讀起來比較累)。
(白舟書體標準系列字體)
至于九疊篆,則是屬于復古系列。
可能和創立背景有關,也可能是日本漢字數量比較少的緣故,白舟字體很多是手寫以后再進行設計調整的,比很多筆畫靠電腦擴展應用的字體更鮮活(可能平面設計師會更有感觸一些)。
(白舟書體的一些手寫稿)
(對手寫稿加以調整設計)
九疊篆相關字體在白舟書體里有四個,初始字體風格類似中國九疊篆印章風格。在此基礎上進行美化設計而成的,便是和春晚標識筆畫粗細疏密、走勢一致的白舟角崩。九疊篆其實算是比較冷門的一種字體,出電腦字體的幾乎沒有,并且還是一家商業公司出,就更罕見了(一些古字體的仿制其實有很多個人在做,在比較容易出現單字不穩定的情況,比較難用)
(白舟九疊篆系列字體)
而這兩年的春晚標識設計,在我看來缺的就是這種落到紙上、架上的設計步驟。
比如今年(我放了圖就會被捂嘴)的“巳巳如意”,不僅曲線和轉角都處理得很突兀,線條顯得呆板,曲度也十分生硬,而且整體的平衡感也不是很好。
我們找一下和“巳巳如意”乍一看很相似的“?”相關字體和標識設計就能直接看出春晚標識設計問題所在了:線條是不能等粗的,盡管等粗在設計軟件里最容易生成,但由于人眼會產生視覺誤差,一樣粗反而看起來重量感不平衡。
(音標?)
(韓國女團aespa的logo)
想想還是挺互補的,一個看重手寫和個性的字體設計公司,和一個吃現成文化預制菜的設計師……讓我們老調重彈地提一下春晚標識設計思路上的特點——
①【冷門】想做和別人不一樣的設計;
②【高大上】要做一聽就很有文化的設計;
③【速成】不想花時間去學習文化。
我都有點忍不住磕你倆的CP了,一方沒有的剛好另一方是有的,雖然有時候看起來有點放錯了位置。
3
春晚標識其實并不是一種設計
撇開設計的原創性、文化性不說,這個設計還存在著一個只要專業課沒睡覺就應該記的問題,就是可用性。
春晚的標識,基本只作為轉場閃現和角標用途的。但“龍行龘龘”顯然難以勝任,因為本來九疊篆的筆畫就多,還選了白舟角崩這種筆畫偏粗偏密的字體,配上“龘”這個字,標識縮小或在畫質較差的情況下根本看不清是個什么,只會成為一個正方形的色塊。所以當年的標識沒有被放在往年的位置,但是作為春晚標識設計幾乎只有這樣一個應用場景,可以說作為標識喪失了可用性就是個失敗的標識。
一般人接觸到的標識,一般就是只有一個圖形,實際上的標識是一系列的使用規范。其中必須有一條是關于標識的最小使用尺寸,這其實就是在規避上面的問題發生。標識設計中,設計師也會針對客戶的領域和常用場合,規避可能產生的問題,比如圖案太密、線條太細、長寬比太大、色彩靠漸變表達等。
(南京理工大學標識規范)
但是,我們不能僅用標識的標準去衡量春晚的標識,就像我們不能用晚會的標準、新年俗的標準去衡量春晚一樣。
如果,我是說如果,春晚是一個擁有巨大流量的商業項目,需要吸引很多企業參與,并且相信明年的春晚要比今年更有流量、更值得投資。那么標識發布的重點就不是視覺,而是預熱,拔出更高的文化調性、給出更多的熱議預期。那么,標識設計師就不是一個設計師了,他是否會做設計、他的設計是否原創都變得微不足道了。那些超越標識設計能力的所謂寓意和文化故事,也是更多地加在春晚的宣傳層面上,我相信這是那位設計師能被指定并沿用的價值所在。畢竟,中國不缺優秀的設計師,但能通過設計作品講一個甲方需要的文化故事的設計師,的確不太多。
可能有人會詫異,在二次元一個創意、一個配色的相似都會打著原創的旗號被唾棄,但在春晚的語境里相關閾值卻被拉高了許多。這其實也跟競爭空間有關系,二次元圈子里的競爭壁壘太少了,很多東西人人都能去做,就很容易變成比拼彼此的圈層屬性、彼此的自媒體話語權等。但春晚的相關設計、相關節目之間的較量,有很多常規競爭以外的隱性壁壘,路線向下不如向上,設計本身就需要排到很后面的位置。
所以,當我在詫異什么樣的人才會把日本字體體稍加改造當作自己的原創亮相到中國人民面前的時候,對面應該也在詫異我居然不相信神秘的刪帖力量。沒事,我現在相信并且感受到這股力量了,我今天就是賭你們除夕不上班,以及春晚應該有很多爛節目的討論比我這篇更值得提早感受神秘力量。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如無另外標注,文章為 春梅狐貍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并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以協商相關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貍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請多支持
如果喜歡 ? 記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