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的儀式感
才是記憶里的年
尋覓年味,迎接新年
讓我們跟著AI回到過去
在清人黃鉞繪制的
《龢豐協象圖》冊中
感受久違的年味吧
畫中身穿各色衣服的村童,
打著太平鼓,在曠地嬉戲游玩。
唐花即是堂花,用作年節裝飾。
畫中一位賣花的小販攤上有松枝、水仙。
屋內走廊間有人手捧盛開的盆花。
庭院一株梅花盛開,花枝越過墻頭。
農家貼上吉祥的春聯,
呈現濃濃的過節氣氛。
燃放長串的大紅爆竹,
迎接新年到來。
親朋友好友趁著年節,
互相贈送禮物,用來敦親睦鄰。
畫中人正挑著野兔、
野鹿、雉雞及酒來相贈。
漢宣帝時,
南陽有一位陰子方。
有一年臘日晨起煮飯,
遇見灶神顯靈,
于是殺黃羊以祭祀。
之后其家境變得富有,
后代子孫昌盛繁衍。
后世便以黃羊祀灶成習俗。
在立春之日用黃土塑春牛,
由官吏親自鞭打春牛,表示春耕開始。
民眾拾取牛肚子里的五谷及土塊帶回家,
預祝五谷豐登。
畫中八人抬著土牛,一人坐轎跟隨,
其后敲鑼打鼓,村人扶老攜幼都來看熱鬧。
古時人們掛挑符來辟邪。
據傳到了五代時期,
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題詞
“新年納馀慶,佳節號長春”。
后來被人沿用,
桃符便被春聯所取代。
畫中茅舍外方桌前,
有一位老者正為人書寫春聯、福字。
畫棚里掛滿了福祿壽、
嬰戲圖、歲朝圖、牡丹等新年應景繪畫。
兩個顧客在攤子前仔細選購,
孩子好奇地拉著長輩來湊熱鬧。
新年之際,
人們常買紙剪窗花來布置,
來增添年節氣氛。
畫中賣瓣是玻璃料燒制出來的窗花。
元宵燈節,
人們提燈賞燈。
畫中賣花燈的小販賣各式花燈,
兒童們正圍著挑選,
玩得不亦樂乎。
三白即是三回雪。
瑞雪兆豐年,
大雪覆蓋大地,
門外小販吹著琉璃喇叭招引顧客。
琉璃喇叭聲音長又亮,
代表新春快樂的聲音。
五色祥云環繞著樓閣,
祝愿天下太平,
物阜民豐,永享安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