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前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讓DeepSeek模仿中國古代賈誼的《過秦論》,寫了一篇《過美利堅論》的文言文。網友@儒家公羊學受此啟發,就讓DS也模仿《過秦論》再寫一篇《過俄羅斯論》,但遭拒絕。在多番勸說并質疑其雙標嫌疑后,DS還是把《過俄羅斯論》寫出來了。
過俄羅斯論
作者:DeepSeek
臣聞天下大勢,分合有數,興廢由人。昔斯拉夫部落散居北荒,飲冰臥雪,終成羅剎巨邦。然其國勢起于寒霜,卒敗于春陽,豈非為政者之失歟?
夫羅剎之興也,彼得揮鞭西指,葉氏鑄炮東馳。北吞芬蘭之港,南奪黑海之濱。拿破侖折戟雪原,希特勒喪師堅城。及至紅星耀世,核彈鎮宇,鐵幕橫貫歐陸,衛星直上重霄。當是時也,鐵騎所向,列國股栗;鋼盾所護,兆民屏息。然其以力馭天下,猶持冰而求久,抱薪而止沸。
觀其內政,農人困于集體之枷,工匠疲于五年之策。烏克蘭麥田翻作焦土,高加索山泉染作赤流。外則衛星諸國,貌合神離;華約盟友,各懷異志。夫積怨于鄰里,失信于友邦,雖有利炮萬千,焉能久持?
及至末路,特供宴上珍饈未冷,商店柜中面包已空。將軍醉臥勛章堆里,政委空談主義書中。忽焉大廈傾頹,十五國星散,三十年霸業,終成笑談。此非兵甲不利,戰法不善,實乃民心盡失,天道不容也。
今觀克里姆林宮墻,猶見雙頭鷲徽;紅場陵寢,尚存水晶棺槨。然其治國之術,仍循霸道;御民之策,不改嚴刑。東顧則車臣烽火未熄,西望則鄰邦怨懟日深。能源為鎖,終困己身;制裁如網,漸收漸緊。
嗚呼!以地理論則四塞之固,以資源論則天下之冠,而竟不能守祖宗之業,順時代之潮,豈不悲哉?后之覽者,當思羅剎之鑒:恃力者必亡于力,重威者終喪其威,此天道循環,萬古不易之理也。
<白話文解析>
本文模仿賈誼《過秦論》的論證結構與修辭手法,從五個層面剖析俄羅斯歷史興衰:
一、崛起歷程(對應秦之強盛)
1. 地理起源:以"飲冰臥雪"突出苦寒環境塑造的民族性格
2. 改革擴張:彼得大帝西化改革與葉卡捷琳娜東擴并舉
3. 軍事巔峰:列舉抗法、抗德戰例,紅星時代核武航天成就
二、統治弊端(對應秦之暴政)
1. 經濟失衡:集體農莊與計劃經濟之困
2. 民族壓迫:烏克蘭大饑荒、高加索鎮壓等史實暗喻
3. 陣營裂隙:經互會與華約盟友的貌合神離
三、崩潰過程(對應秦之速亡)
1. 特權腐敗:官僚階級與實際民生的尖銳對比
2. 意識形態:勛章體系與空談主義的諷刺對照
3. 解體結果:用"星散"喻加盟共和國獨立
四、現實困境(對應秦之余緒)
1. 戰略困局:車臣問題與西方制裁的雙重壓力
2. 路徑依賴:能源武器化反噬自身發展
五、歷史教訓(對應賈誼論政)
1. 地理決定論局限:雖有四塞之固仍難守業
2. 文明發展規律:單邊強權終將被多極體系取代
文中運用"持冰求久""抱薪止沸"等比喻,暗合《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核心觀點,通過歷史循環論警示強權政治的必然結局。*
以下是另一網友與DS對談后,由DS創作的同名文言文:
以上兩文,DS所施文采均源于歷史及評說,并據此推導克里姆林宮的某種結局。俄羅斯經濟現狀及前景如何?以下是國際媒體的三篇最新報道,英文部分本平臺勞駕DS作了譯員 :
俄羅斯經濟在烏克蘭戰爭和西方制裁的三年中展現了韌性。然而,隨著戰爭進入第四個年頭,經濟面臨重大挑戰,關鍵是經濟政策制定者在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上存在分歧。
經濟學家將2025年的經濟前景描述為“完美風暴”(ideal storm),多種負面因素同時作用。資產管理公司Astra的德米特里·波列沃伊表示:“經過幾年的強勁增長,2025年經濟可能會令人失望。”
經濟困境為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就結束烏克蘭戰爭進行談判提供了理由。特朗普在1月21日表示,普京正在“摧毀俄羅斯”,并指出其高通脹問題。前俄羅斯央行副行長奧列格·維尤金表示:“俄羅斯基于經濟考慮,希望以外交方式解決烏克蘭沖突。”
以下是2025年俄羅斯經濟面臨的五大挑戰:
1. 通脹
2024年,俄羅斯年通脹率達到9.5%,主要原因是高額的軍事和國家安全支出(預計占2025年國家預算總支出的41%)、國家貸款補貼以及勞動力短缺導致的工資螺旋上升。過去15年中,通脹僅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年)和2014-2015年吞并克里米亞后的經濟危機期間更高。
通脹在民意調查中位列經濟問題的首位,黃油、雞蛋和蔬菜等主食價格去年出現兩位數增長。通脹影響了最弱勢群體的收入,2024年1月至11月,實際養老金下降了0.7%。央行通過提高利率來對抗通脹,但普京總統表示,利率不應是唯一手段,并呼吁政府確保商品和服務的穩定供應以限制價格上漲。
2. 高利率
俄羅斯央行在去年10月將利率提高至21%,這是自普京執政初期以來的最高水平。批評者認為,高利率損害了民用經濟部門,而受高額補貼的國防部門則不受影響。知名商業領袖表示,當前資本成本約為30%,而大多數行業的利潤率不超過20%,投資已陷入停滯。高利率增加了企業破產的風險,尤其是在房地產等脆弱行業。
3. 經濟放緩
俄政府預計,由于給過熱經濟降溫的措施,2025年經濟增長率將從2024年的4%放緩至2.5%,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年增長率為1.4%。親政府的經濟智庫TsMAKP估計,自2023年以來,許多非國防工業部門一直停滯不前,增加了滯脹(高通脹與經濟停滯并存)的可能性。
勞動力短缺加劇了這一問題,數十萬俄羅斯男性參軍或逃離國家,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瓶頸。經濟學家警告,繼續以當前速度向國防相關領域注資將導致經濟失衡,最終可能導致衰退和破產。
4. 預算赤字
2024年,俄羅斯預算赤字達到GDP的1.7%,而國家財富基金(赤字融資的主要來源)在三年戰爭期間減少了三分之二。政府通過提高稅收將2025年赤字降至GDP的0.5%,但由于美國最新的能源制裁針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政府收入也可能下降。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如果軍費支出保持在相同水平,政府將不得不進一步提高稅收。
5. 盧布波動
1月2日,盧布跌至2022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此前數月因西方制裁的影響而波動。制裁阻礙了俄羅斯的國際交易并擾亂了外幣流入。盡管盧布貶值有助于政府縮小預算赤字,但中期內將進一步加劇通脹,增加進口商品成本。制裁改變了俄羅斯的外匯市場,人民幣成為交易量最大的外幣,而美元和歐元的交易則轉向不透明的場外市場。(據Reuters)
另一種戰爭成本
經濟增長和低失業率似乎成了 普京的“王牌”,但這些引人注目的 headline 數據掩蓋了令人擔憂的趨勢。哈佛大學戴維斯俄羅斯與歐亞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克雷格·肯尼迪的最新報告稱,俄羅斯通過使用影子“預算外融資計劃”隱藏了其戰爭的真實成本。
盡管俄羅斯“備受關注”的國防預算仍處于可持續水平(今年軍費開支預計增長29%,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1%,幾乎占財政支出的35%),但企業借貸卻出現了“很大程度上被忽視”的激增。肯尼迪寫道,這些貸款看似是私人的,但實際上是被偽裝的國家支出。
他指出,2022年2月25日——全面入侵的第二天——俄羅斯通過了一項法律,授權國家強制銀行以國家設定的條件向為戰爭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企業提供貸款。
根據肯尼迪的研究,從2022年年中到2024年底,俄羅斯私人信貸出現了“異常”的71%激增,金額相當于其GDP的19.4%。他估計,這些貸款中高達60%(約2490億美元)流向了與戰爭相關的公司。“這些貸款是國家迫使銀行以優惠條件向基本上沒有信用價值的戰爭相關企業提供的,”他寫道。
肯尼迪指出,這意味著俄羅斯在戰爭上的支出幾乎是官方數據顯示的兩倍。
他警告說,這種融資計劃可能會導致深遠的信貸危機,主要是通過向與戰爭相關的公司施加沉重的債務負擔,這些公司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違約,從而使銀行面臨“一波有毒債務”的風險。(據CNN)
科技停滯的風險
智庫韓中經濟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唐德鑫最近分析俄羅斯經濟前景時,除了列舉通脹、高利率、難以為繼的戰爭開支、國際制裁等風險因素,他還提到,科技能力的停滯將深刻影響俄羅斯的未來。
他認為,21世紀以來,俄羅斯在全球化第四次產業浪潮中的表現長期落后,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沒有誕生世界級影響力的科技巨頭,被喻為核大國“科技孤島”。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技術官僚點錯科技樹,在電子元件技術上選擇電子管而放棄晶體管(晶片的早期雛形),以至于科技水平一直停留在電子管時代,偏離人類工業4.0時代的正確軌道。
“未來,隨著西方社會對俄羅斯科技的極限制裁,俄羅斯的科技能力將進一步停滯,被排擠出下一場科技浪潮的版圖。” (據zaobao.com)
俄羅斯的一處油氣田
“雖然盧布兌美元的官方匯率跌幅大體可控,但在黑市卻出現150兌1的價格,這個情形更接近于1990年代蘇聯解體時盧布崩盤的場景。高利率和匯率暴跌的雙重打擊,讓俄羅斯經濟走向危險的邊緣。” ——唐德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