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2024年的最后一天,而明天就是農歷2025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作為春節的開端,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雖說傳統習俗和講究繁多,但其實都蘊含著咱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平安順遂的祈愿。
有“5不做,3不吃”,如果咱們都能做到,寓意非常好,“不富也平安”。
在這個充滿希望和喜悅的時刻,我們不妨帶著孩子一起,遵循這些傳統習俗,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兆頭。
01
家長和孩子在大年初一,盡量避免做5件事
第一,這一天盡量不要洗頭。
中國有那么多城市和地區,春節習俗的差異還是蠻大的,但大多數地方都是認為大年初一不能洗頭。
在咱們傳統觀念中,一直認為“水”是代表著財富和財運的,“遇水則發”,相信大家都聽家里的老人說過。
所以老一輩的人認為:咱們大年初一如果洗頭的話,可能會把新一年的財運和福氣一起洗掉了。
而且在一些地方,他們發言中“洗”與“死”的發音是相近的,而“發”與“發財”又是諧音,因此“洗頭”被認為會“洗掉財運”,寓意不太好。
像我老家是湖南的,在我小時候,家里大人就跟我們說“大年初一不能洗頭洗澡,要在大年三十把頭發和身體先洗了,一年無病無痛”。
雖然我們年輕一代對這些傳統習俗半信半疑,但如果大人孩子能按傳統習俗照做,也算是“討個吉利”吧。
如果咱們實在想洗頭,也可以洗完后說些吉利話來補救,比如“洗去晦氣,留住福氣”,讓好運常伴左右呀。
第二,大人不能打孩子,孩子盡量不要哭鬧。
新年第一天,誰都想要順順利利、喜氣洋洋的。
“打孩子”和“孩子哭鬧”都被傳統觀念認為是“不吉利”的,可能會影響一整年的運勢。
再說大年初一是全家團圓、闔家歡樂的日子,打孩子確實會影響整體喜慶的氛圍,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大人再怎么生氣,也不能打孩子,要盡量安撫孩子,讓他們在這一天開開心心地、不要哭鬧。
我們可以提前說一說,大年初一的傳統文化習俗,盡量讓孩子理解和遵守。
如果孩子很小,哭鬧了其實也沒關系,我們可以嘗試用玩具和零食、玩游戲、講故事等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重新高興起來,自然就不會哭鬧了。
建議咱們家長可以準備一些孩子愛吃、愛玩的游戲,這樣大年初一就能愉快度過了。
第三,大人孩子都盡量不要打碎東西。
我想這一點,大家深有體會,因為在小時候,大人總是這么囑咐我們的。
因為在傳統觀念中,認為打碎東西會帶來霉運,象征著“破財”。
雖說不太信這些,但咱們盡量還是在這一天,把碗、瓷器等容易碎的東西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大人和孩子在準備吃飯、端碗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下,別打碎了。
如果孩子實在不小心打碎了東西,也沒關系,我們可以像小時候長輩們那樣,說一些吉祥話來化解,比如“歲歲(碎碎)平安”,給全家人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
第四,這一天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新年新氣象,如果在大年初一說一些“死”“病”“窮”“輸”“敗”“壞”“破”等消極詞匯,會被認為是不好的心理暗示,可能會影響某個人一整年的運勢。
再說,在咱們中國傳統文化中,說不吉利的話可能會被認為“說破”好運了,會帶來不太好的事情。
當然小孩子說話有時候不會考慮那么多,在這一天如果說了上面的消極詞匯也沒關系。
老祖宗想了一個化解方法,就是在家里貼上一個寫了“童年無忌”的紅紙條,那么上頭神仙聽了孩子說的“不吉利的話”也不會在意了。
我們那邊是小時候說了啥不好的話,大人就說“呸呸呸,童言無忌,小孩子前面說的話不算數”等等。
我們也可以提前教孩子說一些吉祥話,比如“新年快樂”“萬事如意”“歲歲平安”等,讓全家人聽著高興,也能給大家帶來好運。
第五,不能掃地,不能倒垃圾。
傳統文化認為垃圾代表財氣和好運,如果在這一天把垃圾掃出門,就意味著把財氣和好運也掃走了。
為了留住新年的“福氣和財運”,很多老一輩的都會選擇在這一天不掃地、不倒垃圾,會在大年三十把家里打掃干凈,把垃圾全部倒掉。
大年初一如果孩子把家里弄臟了、需要打掃,咱們也不用大面積打掃,可以采取一些變通的方法,比如把垃圾從外往內掃,這就象征著把財富都掃進咱們家門了。
咱們記得,掃完以后別把垃圾扔出去了,要暫時放在垃圾桶里裝好,等到新年的第二天再倒掉。
在廣東,有些地方要等到初五才能倒掉垃圾,寓意“財神到,好運來”。
02
孩子在大年初一不能吃的東西
第一“不吃”:稀飯
在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一吃稀飯被認為不吉利,為啥呢?
因為在過去,窮人家很多時候只能吃稀飯,因此稀飯在某種程度上就象征著“窮”。
而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人們希望這一年能夠有錢賺、有錢花、生活富足,所以咱們盡量讓孩子不吃稀飯,可以選擇吃干飯或其他寓意吉祥的食物,比如吃餃子(象征“更歲交子”,寓意交好運)、年糕(寓意“年年高”)、湯圓(寓意“團團圓圓”)等,讓新的一年生活富有、團團圓圓。
第二“不吃”:苦菜或咸菜
苦菜和咸菜帶有“苦”或“咸”的味道,被認為會帶來苦日子或艱難的生活。
大年初一咱們都希望新的一年生活甜蜜、幸福,所以要盡量避免吃那些苦咸的食物,可以吃甜食或寓意吉祥的菜肴,比如年糕(寓意年年高)、八寶飯(寓意富足)等。
第三“不吃”:魚尾
魚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年年有余”,寓意富足和吉祥。
不過,傳統上認為魚尾代表“有尾”,寓意不完整,不夠完美。
因此,如果大年初一吃魚,人們通常會盡量避免吃魚尾,而是讓孩子吃魚身部分,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完整、順利。
總之,以上“5不做3不吃”的傳統習俗雖然源自傳統文化,但其核心是希望咱們新的一年能夠順順利利、吉祥如意。
在這個充滿希望和喜悅的時刻,讓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尊重傳統習俗,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兆頭,祝大家在2025年都能順順利利、平平安安,當然,如果家里能發財就更好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