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農歷歲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夕夜也叫大年三十、大年夜,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節日之一,人們慎終追遠,祭拜先祖,舉行各種傳統的民俗活動,《呂氏春秋》中記載:“年末之時,擊鼓驅疫,謂之逐除。”除夕這天這不僅是對過去一年的告別,更是對未來一年的美好祈愿。
新年的講究多,規矩多,除夕夜同樣流傳著許多習俗與禁忌,都是代代傳承下來的,旨在祈求來年的平安與順利,也是民俗節日永恒的主題。今日除夕,牢記“一不掃,二不碰,三不吃,四要做”,安康過大年。
一不掃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忙著張燈結彩,喜迎新春。按照傳統,這天不宜掃地或傾倒垃圾,因為古人認為這樣會掃走家中的財氣和好運。《歲時雜記》中提到:“除夜,禁灑掃,恐驚動祖先之靈。”相傳除夕這天家里的地上聚集著“財氣”和“福氣”,要等到“破五”過后才能把家里的垃圾扔出去。
這一習俗寄托了人們對新一年財源廣進、好運連連的美好愿望。按照傳統,即便是再忙碌,也請保留些許塵埃,讓它們承載著吉祥之氣,迎接新春的第一縷陽光。
二不空
第一家里的米面不能空。在除夕夜,家中的米缸和面缸要滿滿當當,象征著五谷豐登、衣食無憂。古人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米面充實不僅代表著物質上的富足,更是對來年生活美滿、家庭和諧的期許。
第二燈不能空。除夕夜家中保持一盞燈不滅,是人們對守歲習俗的延續。燈光不熄,代表著香火不斷,寓意著家族的繁榮與昌盛,紅紅火火的燈籠也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景。
三不吃
第一不吃稀飯。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年夜飯,象征著富足與團圓,而稀飯則顯得寒磣,不符合節日氣氛。
第二不吃苦味食物。苦味在傳統文化中常與不幸相聯系,除夕夜應避免食用,如苦瓜、苦菊等,大年三十是歲末的最后一天,這天還在吃苦寓意不好,新的一年要有新氣象,不吃苦為生活討個好彩頭。
第三不吃供品。供品是用來敬奉祖先和天地神靈的,除夕之夜,家中的供桌上會擺放各種供品,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和懷念。按照傳統,這些供品在祭祀結束前是不能食用的,以免對天地、先祖,家里有小孩子的一定要告知這些知識。
四要做
一是要吃年夜飯。吃年夜飯中國的傳統民俗,體現的是親人團聚的傳統,傳承的是重視家庭、尊敬長輩、關愛幼小的倫理觀念,不僅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家人間情感交流的珍貴時刻,辛苦一年了,把所有的煩惱都扔掉,吃點美味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吧。
二是要貼春聯、窗花。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紅彤彤的對聯與窗花不僅增添了節日的喜慶,也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祝愿,也是中國悠久的民俗傳統。
三是要守歲。守歲又稱照虛耗,點歲火,全家人圍坐一起,等待午夜鐘聲的敲響,象征著辭舊迎新,歲月更替,年長者守歲則稱“辭舊歲”。
四是要放鞭炮、煙花。雖然現代城市中多有禁燃禁放的限制,不讓燃放煙花爆竹,可以通過電子爆竹等其他方式來替代,與時俱進,依然可以承載著驅邪避祟、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老井說——
又是一年除夕夜,這些老傳統都是中華文化瑰寶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化長久不衰的象征,應該牢記。除夕夜也要回顧過去一年的得與失,帶著感恩的心進入新的一年,在這里給大家道一聲新年快樂,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心想事成。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分享日常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