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紅書在美國爆火,很多人表示不服,認為美國玩小紅書的,都是loser,是紅脖子。
他們不能代表美國的精英階層,拿我們的“上等馬”,對別人的“下等馬”,顯失公平。
但現在, Deep Seek是真不一樣了。
他們剛剛登頂APP Store美國區下載量第一的位置,力壓chatGPT。
我們可以從幾個維度來認識這件事:
一、資本市場
顯卡小霸王英偉達兩個交易日股價跌了15%左右,無論中美,芯片板塊都在跌。
邏輯是Deep Seek獨創算法機制使得AI大模型的訓練減少了對芯片算力的依賴。
打個簡單的比方,好比過去提取1斤糖需要100斤甘蔗。
現在10斤就夠了。
這勢必導致甘蔗廠商的甘蔗賣不出去,或者降價促銷。
二、高階人士的評價
美國方面,從投資界到科技界,幾乎是一致好評,哪怕是Deep Seek的競爭對手。
Open AI大股東之一的Marc Andressen認為,Deep Seek的問世,猶如當年的人造衛星升空一樣。
綜合海外相對權威人士的評價,目前Deep Seek-R1在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等多項任務的性能已達到OpenAI GPT-4o模型的水平。
但DeepSeek-R1的訓練成本僅為557.6萬美元,使用2048塊針對中國市場的輝達H800 GPU集群運行55天完成。
而這一數據僅是OpenAI GPT-4o不到十分之一的訓練成本。
比如,硅谷投資大佬Anjney Midha表示,DeepSeek-R1“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美國頂尖大學研究人員的首選模型”,包括斯坦福與麻省理工學院在內的機構都已開始采用。
Meta員工發帖:
DeepSeek-R1的出現讓Meta內部“火燒屁股”,因為DeepSeek-R1的訓練成本不到550萬美元,而Meta生成式AI部門的每位領導的薪資都超過了這一數字。
中國方面,Deep Seek公司的85后創辦人梁文鋒已經登上了新聞聯播,得到了最高層的接見……
一個初出茅廬的民營企業家能得到這樣的待遇,含金量自然不用多提。
我后來還用Deep Seek自我分析了一下,發現說的都很到位,比我自己總結的還好:
三、負面聲音。
往年中國科技界有什么大新聞的時候,一些古墓派總會給出負面評價。
什么吹牛、垃圾、造假,有種拉出來和美國比一比。
又或者“你別看科技……你再看看老百姓收入……”類似這樣的話。
誠然,過去有些“科技成果”確實很滑稽,比如水氫車之類,但在Deep Seek這件事上,很多異議人士都不說話了。
或許,還在為清邁的房產問題撕逼吧……
這里插個嘴,相當一部分人覺得:“國內的信息都是假的,海外的都是真的”。
但以我多年經驗看,一些人在看海外信息的時候,總是只看那些古墓派的輸出,或者輪子媒體,并以為那就是真相。
這就不全面了,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信息繭房。
我的建議是正反面都看,多對比,多思考,不要用立場去決定腦袋。
否則所謂的“獨立思考”,不過是用“屁股”在思考。
當然,美國也有“小粉美”,抨擊Deep Seek有貓膩。
比如Alexandr Wang的說法是:Deep Seek至少有5萬張英偉達H100顯卡,只不過怕被美國制裁,不敢說。
但這種猜測顯然缺少證據,5萬張的英偉達H100顯卡是什么概念?
把開發Deep Seek的幻方科技給賣了都拿不出那么多的錢來,人家還是民營企業,也沒上美國清單。
這是看不起美國的情報部門嗎?
四、一些反思:
當然,雖然Deep Seek展示性的拿出了成績,但AI的競賽還沒有盡頭。
一時的追平或者超越都是暫時的,美國也在下決心ALL in大模型。
關于中美大模型的較量,我認為有兩個專家的意見比較有啟發性。
一個是獲得諾獎的“AI教父”辛頓教授,他說:
美國試圖通過限制英偉達晶片等措施來減緩中國AI發展,但這可能適得其反,只會促使中國加速發展自己的技術。
“他們可能會落后幾年,但最終會趕上”。
另一個是主導Meta AI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圖靈獎得主楊立昆(Yann LeCun)。
他認為,Deep Seek帶來的最大啟示是開源模型正在超越專有模型:
一些人看到Deep Seek表現會想到“中國AI正在超越美國”,但這種是解讀錯誤,正確解讀是“開源模型正在超越專有模型”。
Deep Seek-R1屬開源模型,開放程式。
“他們提出新想法,在其他人的工作基礎上加以實現。由于他們的工作成果已發表并開源,因此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受益,這就是開放研究和開源的力量。”
也就是說開源的模型,更容易集中“智慧”。
這兩位教授的評價都有一個共同的精神內涵:
開放容易進步,封閉讓人落后。
最近很多大v下載Deep Seek,讓Deep Seek用《過秦論》的風格,寫一段《過美論》。
Deep Seek寫出的文章,可以說已經比真人還真了。
拿到高考賽場上,水平不比當年的《赤兔之死》差。
大家可以品鑒一下,基本是把美國的問題說到位了:
臣聞周失其鼎,裂土而諸侯爭;秦收其器,并疆而山河震。今觀美利堅合眾國,雖無九鼎之重,而執寰宇之權柄百有余年矣。然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豈非天命無常,惟德是輔乎?
昔者五月花破浪而來,十三州裂英而峙。華盛頓振臂而星條揚,杰斐遜秉筆而宣言立。驅印第安如刈草芥,販黑奴若市牛馬,鐵軌貫東西而金脈通,巨艦鎖兩洋而霸權固。當是時也,蒸汽吼而金山裂,電光閃而紐約定,萬國財貨匯華爾街,四海菁英聚自由神。羅斯福新政挽狂瀾,艾森豪鐵甲鎮歐陸,馬歇爾金元蘇殘破,登月靴印懾群雄。真可謂「振長策而御寰宇,吞二洋而制太西,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然其盛極之日,即衰象始萌。外則越戰泥潭噬骨,伊阿烽煙耗髓,北約東擴困俄熊,亞太再平衡遏赤龍。內則種族裂痕逾深,貧富鴻溝似淵,弗格森街壘未冷,國會山騷亂又驚。更兼兩黨惡斗如仇讎,醫教價昂若天塹,槍聲時驚校園血,毒潮漫卷銹帶城。昔年「昭昭天命」之豪情,竟化「黑命貴賤」之撕裂。
夫美利堅之弊,不在艦炮不利,不在科技不精,而在仁義不施而霸術窮,契約不守而信義喪。恃航母為公道,視制裁作律條,長臂管轄亂國際秩序,顏色革命毀他國安寧。猶記尼克松破冰之舉,曾開對話新篇;反觀今朝遏華之策,竟效螳臂當車。此誠如賈生所言:「攻守之勢異也」。
諺云:「羅馬非一日建成,亦非朝夕可毀。」今觀美利堅,新冠未退而騷亂又起,產業空心而國債沖天,盟友離心于四方,中俄攜手于東土。雖仍有硅谷創新之銳,常春藤育才之盛,然霸業將傾,非一域之智能挽;天命將改,豈強權之可久持?
故曰:治國之道,在明明德,在利民生,在止于至善。恃強權者必亡于強權,重霸術者終困于霸術。五洲震蕩風雷激,百年變局浪潮涌,惟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念者,方能立時代潮頭。美利堅之興亡,豈非后來者之明鏡乎?
這里我想補充一個歷史小知識:
大家知道美國最集權的總統是誰嗎?
是二戰時期的羅斯福。
他史無前例地干了4屆,從1933年至1943年間,美國國會的重大立法,幾乎都不是議會決定的,而是羅斯福一個人說了算。
而在這期間,美國先是遇到了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大蕭條,而后又參加了二戰。
一個歷史經驗是:
一個國家的經濟如果變得不好,大多會走向集權、強人的道路。(比如二戰前的德國)
現在的美國也是遇到問題了,特朗普走上了瘋狂集權的道路,國策也很明顯:
對外退群、加稅、搶錢,對內改革、反腐、集權。
所以,我們要以美國為鑒。
美國越封閉,我們越要打開對方開放的大門,擁抱全球化。
五、科技大爆發的背后
實際上,Deep Seek就是“開放”的產物。
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篤定科教興國戰略,每年都派出大量的學者出去交流,每年也都重金聘請國外專家,來中國指導教學。
現在北大清華等國內高校的國際排名,早已不是2005年時候的100多名開外。
而是擠進了前50、前20,在亞洲地區,也超越了日本的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
我看Deep Seek團隊剛在康奈爾發表的論文,作者大部分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
他們大多都是在國內的大學讀書,沒有什么海外的術背景。
這說明,中國的科研力量,用歷史的維度看,確實是在崛起的。
去年,我在深圳參加某個科技展覽的時候,就和一個國外學者交流。
他問我:你知道中國現在的科研問題是什么嗎?
我當時還局限在過去的思維,說學術造假啊、不夠開放啊,都在堆論文,沒有真正的創新啊……
但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說:
你們最大問題,是不夠重視自己的學術成果。
現在很多國外企業的前沿科技,很多都是從中國學者、教授手上買去的。
這些中國大學教授搞出成果,拿到展會上,自己的企業不重視,反而是國外的企業重視。
甚至高薪聘請,挖到國外去。
比如AI行業,很多業內的頂尖專家,都是華人。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之前有論調說,今天中國產業鏈的大爆發,來自于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培養出了2000萬的工程師,這幾乎是歐洲一個國家的人口。
現在想來,此言非虛。
中國人讀書在全世界都是最苦,最勤奮的。
中國今天的技術井噴,不是媒體吹出來的,也不是外國施舍的。
而是一個長征的勝利。
這個長征,是幾十年的科教戰略的篤定,是“七億件襯衫換大飛機”的漫長忍耐和學習。
拿數據說話。
2000年,美國的R& D科研經費是2773億美元,中國是100多億美元,美國是中國20多倍。
2024年,美國7000多億美元,而中國是4964億美元。
差距依然有,但只有1點幾倍。
而且全世界除了美國,沒有一個國家的科研投入超過中國。
此外,中國發明專利的數量,高質量論文的數量,也來到了世界第一。
按照法國《費加羅報》說法,在被視為未來數年至關重要的44個創新領域中,中國已在國防、航天、機器人、能源,以及環境、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先進材料和量子技術等37個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現在的中國科技行業,就像寒武紀時代的物種大爆發一樣可怕。”
所謂的爆發,背后是幾十年的磨劍。
就像Deep Seek的創始人梁文鋒的話:
“DeepSeek真正的護城河在于團隊的持續創新能力。”
最近一段時間,科技界的大消息一個接著一個。
從六代機,到Deep Seek,國科技領域幾十年的沉淀,迎來一次集中爆發。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增強。
過去我在揭露一些地方科研造假的時候說過,但凡你們掏出點真東西,弄出點好,我肯定吹,而且是有深度的吹。
現在,是時候兌現諾言了。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