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燕公子
最近劉雯比較火。
因為一段官司,她在全網迅速圈粉。
翻了下手機,她在抖音平臺粉絲總數已接近550萬,算得上是網紅大V了。
劉雯帳號顯示:電視節目主持人、刑法學碩士。置頂的幾條視頻,都跟公益助農、救災扶貧有關。同時,她也是抖音帶貨達人,近期剛剛斬獲“酒類帶貨榜”第3名的戰績。
看起來,是一個理性專業,又心系天下的良心媒體人。
沒想到,因為被訴持續散播不實言論,她被一家企業告了。法院經審理后認定,侵權行為成立。
由此,判決劉雯在發布侵權信息的各大平臺連續5日刊登道歉聲明、判決賠償經濟損失5萬。由于無法與被告人取得聯系,便于手機短消息方式進行 “公告送達”。
隨后反應過來的劉雯上演花式道歉,連發六條道歉視頻。看似是道歉,其實在陰陽法院。
話里話外的意思,是法院知法犯法,根本沒通知她開庭,就偷偷把案子判了。這一波神操作,吸引大量網友圍觀,成功打造了炮轟平臺的正義衛士人設。
隨后劉雯帳號的六條道歉視頻被刪除,法院的官方帳號下面沖進1萬多條惡評。
由此,劉雯事件正式進入公共輿論場,引發海量討論。
少數不明真相的網友激動表示要抵制平臺。甚至連首富都轉發視頻表達支持。
奇怪的是,劉雯說法院判得稀里糊涂,她自己也云山霧繞,對判決書的內容語焉不詳。
一開始,她不斷強調自己要道歉30天、賠償50萬。后面露出的判決書截圖,上面卻寫的是道歉5天、賠償5萬。本來替她說話的網友們,也被整不會了。
我痛恨大資本,我站你這邊,但你得坦誠,不能連兄弟們一起騙呀。
有好事者坐不住,扒了下劉雯的帶貨數據,發現她短短幾天漲粉50多萬。1月還沒過完,直播帶貨金額就到了500萬,按照平均20%的直播傭金計算,已經入賬100萬。
這還只是單平臺,在其他平臺上,她累計賣出了超過3500萬單。
不得不說,輸了官司贏了同情,賠了5萬賺了100萬,實現了流量與財富的雙豐收。
重新捋一捋這個事。
首先劉雯為弱勢群體發聲,這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她代言的這些人,可能就是我們的親友,我們的孩子,或者說是我們自己。這是支持劉雯的基本邏輯。
但立場再正確,也不能拋開事實不談。我們不能見著資本就罵,看到平臺就錘,從而從一個極端進入另一個極端。
劉雯到底是不是真的為民請命,法院是不是真的缺席審判?很多事情都沒有說清楚。
在這段公案中,我們要基于事實而不是基于情緒去評判是非。
那么什么是事實呢?我對比劉雯的6段道歉視頻和北京互聯網法院的判決內容,幫大家梳理四個關鍵點:
第一,關于判罰50萬。
在劉雯的“道歉”視頻里,其聲稱在沒收到傳票的情況下被缺席審判,一審敗訴,被判罰款50萬、道歉30天。并用突出字幕進行了強調。
但根據法院的判決結果來看,判決賠償經濟損失是5萬,并非劉雯說的50萬。這50萬是原告的訴求。熟知法律常識的人都知道,賠償多少這是原告主張的權利。
比如說你認為我踩了你一腳對你造成了身體和精神上的傷害,你起訴我要求賠償可以是1元也可以是1億。雖然聽起來很離譜,但法律上并無規定說原告沒有這個訴求的權利。
最終還要以法律為準繩,看法官怎么判。
劉雯之所以強調訴求的50萬,而不是事實判決中的5萬,無非是50萬更能吸引眼球引發關注,從而收獲一波同情。這也是很多博主的習慣性做法。
但這畢竟是道歉,是履行法院判決的一部分。法院要的是你真心道歉,可不是這種陰陽怪氣,看似道歉,實則模糊判決結果,火上澆油的搞法。
試想,如果誰接到法院判決,都像這樣胡攪蠻纏,別說司法公正了,法律威嚴何在?
第二,關于連續道歉30天。
劉雯道歉視頻突出強調的另一點,是在侵權發布平臺連續道歉30天。事實上我對照法院判決書,并不是劉雯所說的30天,而是5天,并且內容需要法院審核。
那么劉雯為什么要在社交媒體上如此低眉順眼地連續道歉呢?就不能不提到另外一個案例,即著名的五菱道歉事件。巧合的是,該起事件的主角,也是一名主持人,浙江衛視王飛。
作為一名主持人記者,王飛因在節目中接車主反饋,質疑Nano新能源汽車充電功率與宣傳不符,收到了五菱光速寄來的律師函,要求其連續15日公開道歉。然后王飛就聽話照做,開始認認真真地在自己的賬號道歉。
和劉雯一樣,王飛主持人身份之外也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大V博主,賬號名叫“拜托了老司機”。不過他粉絲數沒有劉雯高,只有百萬。即使如此,他的持續道歉也把五菱整哭了,最終不得不選擇息事寧人。
顯然劉雯熟知并模仿了這個經典案例。但她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道歉內容需經法院審核”,這也是為了維護判決的嚴肅性。但劉雯的道歉顯然沒有經過法院審核,反倒有向法院施壓的嫌疑。
所以平臺以“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為由下架其道歉視頻,我認為也并無不妥,并不能說這就是行政的力量。相反,我恰恰認為這是在維護法律的尊嚴。
對一審判決不滿可以上訴,而不是通過社交平臺反復拱火,讓公眾對法律的公平公正性產生懷疑,引發群體性不滿情緒。
還是那句話,網紅是靠流量吃飯,可以吸引眼球,但這里是法院,是很嚴肅的。容不得斷章取義、撒潑打滾,更不能名義上是為民請命,實際上以法律尊嚴為代價,光明正大賣貨并且掙了個盆滿缽滿。
劉雯在抖音網店售賣比拼多多同款貴出33%的西洋參
第三,關于法院判決程序。
在劉雯的道歉視頻里,劉雯還強調了一點,那就是法院在她不知情、未到庭參與的情況下缺席審判了此案。在她認為自己作為一名博主,法院想聯系她有很多辦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她賬號下面留言。
這事實上已經從炮轟平臺,轉移到質疑法院被資本綁架作出不公判決上面來了。
她其中一條道歉視頻,繪聲繪色講了自己如何聯系法官未果的過程:先是在工作日撥打法官電話,數十遍無人接聽,又找到法院官網卻登錄不上去,查不到案件信息。最后通過其他渠道,才輾轉拿到判決書。
就差點說法官枉法瀆職了。又是平臺資本,又是制度審判,這很容易引發情緒,因為這很不符合普羅大眾的樸素價值觀。
到這里公眾關注的已經不是什么5萬50萬或是5天還是30天的區別了,公眾更關注的是互聯網法院怎么能在未通知被告的情況下進行缺席判決呢?這不僅涉嫌程序違法,還涉及到公平正義。
但我查看了《關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互聯網法院受理案件后,可以通過原告提供的手機號碼、電子郵箱、即時通訊賬號等,通知被告通過訴訟平臺進行案件關聯和身份驗證。
正常情況下,法院是不會優先使用公告送達,除非實在聯系不到被告人。法官也沒有義務跑到其賬號后和她互動。
劉雯自己也承認了,事實是她在收到法院公告信息后,僅僅是當成詐騙信息并未理會,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缺席判決。
仔細想來,她說自己通過其他途徑、輾轉拿到判決書,已經變相證明了,法院是不容易聯系到她的。她雖然是個網絡名人,但現在住哪兒誰也不知道。
前幾天還有人扒出來,她在2023年發小紅書說,自己已經裝修到第八套房。
有人問她怎么賺到這么多錢的,這個先暫且不提,就事論事地說,你這么多房子,法官哪里知道你住的哪一套?
這種情況下,法院一定是優先送達身份證地址,劉雯完全可能收不到,或者假裝收不到。
究竟是法院和平臺聯合作局還是劉雯避重就輕,故意隱瞞相關事實引導輿論,官方想調查其實輕而易舉。這個劉雯非常清楚,現在劉雯已經聯系了主審法官,后續就看二審怎么判了。
第四,看立場更要看事實。
現在很多人普遍仇視企業,覺得凡是辦企業的都是“資本”,都應該被狠狠地批判。
我們現在很多人走上一個誤區,比如說只要罵美日的都是民族大義,只要是罵資本罵平臺的就是為民請命。這種二級管思維模式,缺乏的是一分為二、實事求是的精神和辯證觀。
平臺是以企業為形式存在的,當權益受到侵害然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也是情理之中。不能什么都貼上“資本捂嘴”的標簽。公眾有質疑的權利,企業也有維護自己的權利,最終都要遵循法律的規范。
劉雯作為一名主持人記者和帶貨大V,能放下身段為騎手發聲,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們看立場更要看動機。她發聲的動機是什么,是真的同情騎手還是為了炒作?我們公眾有沒有被利用?
最近在網上,已經陸續有人爆料其起號經歷。從2020年開始,劉雯就通過女權人設,洗白林生斌等熱點事件快速起號,快速積累300多萬粉絲。但在2021年因“賣慘帶貨、演戲炒作”被平臺封禁。
在短暫的蟄伏后劉雯重操舊業,劉雯將“網暴企業”當作新的流量密碼,而而“網暴法院”無疑是此招的升級版本。在劉雯的“道歉視頻”中,她一邊強調自己“無路可退”,一邊直播帶貨,賣起了高利潤的白酒。
據劉雯媽媽透露,其一條2分鐘的視頻廣告,報價7萬。至于帶貨成績,第三方數據顯示,她在兩個短視頻平臺上的累計銷量3700萬件。至此,劉雯通過這輪事件,成功完成了起號、漂白和變現的全鏈條,實現了名聲、流量和三金的三豐收。
寫到這里,大家可能明白了什么。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弱者反而是強勢的,強者反而變得很弱勢。很多時候事實不重要,情緒才重要。
在這起事件里,我支持劉雯為民眾爭取權益,我也不反對企業通過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我們尊重法律和事實,而不是被情緒所挾裹,被人帶著節奏還幫人數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