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總監王大米:
今天的文章,來自一位有豐富閱歷、有國際視野、有見地的記者,曾任央視主持人,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編者……
也是,一位積極思考孩子教育,并實踐于生活的高知母親,周軼君。
很多人知道她、了解她,是因為她制作的豆瓣9.0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2019年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之一。
這部片子,誕生于一個教育焦慮的時代——
這種焦慮,一方面來自外部環境的割裂——激烈的應試教育、分數競爭追著大人孩子跑;而就在同一時間,無數的大V小V、教育KOL提倡著「快樂教育」,重新去定義「學習」。
另一方面,「中國家長」們內心深處的困惑似乎從未平息……
似乎無論選擇哪條路,都很難盡善盡美。
同樣的困惑,也落在了周軼君身上。
她不想讓孩子承受太多壓力,但更不想,讓孩子輸在未來。
在焦慮與矛盾的沖擊下,她制作了《他鄉的童年》,給父母們給孩子們看到——原來世界上,還有那樣多種可能。
但比起稱之為解決辦法,《他鄉的童年》更像是重新理解教育的一個切口。
接下來呢?
那么多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怎么在我們的體系里用起來? 真的存在這樣一種教育方式,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同時,培養出足夠的獨立、自信和能力嗎? ……
這些問題,周軼君老師思考了一年。
曾經我們和她溝通了近六個月,最終請到她,在音頻節目里分享她的見聞、感觸以及深度的思考。
沒錯,周軼君老師始終不愿意稱之為「課程」。
即使她是各大平臺力邀的兒童教育大咖,曾深入國內外30多所名校采訪調研,深知不同階段孩子們的問題和家長的養育煩惱,她也從未把自己擺在專家的位置上,始終當自己是一個教育的先行探索者。
這一點,難能可貴。
接下來的文字,我讀了很多遍。
作為一個媽媽,當我在為孩子的未來迷茫、焦慮,不知何為歸處的時候,周軼君老師用她的包容、用她的視野、用她的嚴謹……拿開了遮在我面前的罩子,一個新世界赫然出現在眼前。
那么,請你準備好,來到新世界。
文 | 周軼君
整理 | 風眠
大家好,我是周軼君。
一年多前,我面對家里的兩個孩子,一個6歲,一個3歲,不斷感覺到那些冒出來的、道不清說不明的困惑和焦慮。
如果非要說清楚,可能就是:什么是好,什么是對。
身為父母,首先肯定是有心給孩子最好的。這大概是我們所有人的初心。
問題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如何做出選擇,如何尋找平衡?
更大的問題,什么才是對的?
教育的麻煩在于,它的結果可能很久才能看到,但它的對錯不允許再試一次。
身為中國父母,上一代的經驗,能夠直接讓我們拿來用的可能并不足夠。
相反,在隔代教育中,兩代人的觀念沖突還不少。
過去幾十年,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和社會,像中國那樣經歷了高速發展,所有領域的觀念都經歷著迅速迭代,教育更不例外。
換句話說,我們自己成長的經驗,固然有值得回顧的,但看看下一代,他們面對的現實和將來,都將截然不同。
對孩子而言,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對的,這樣的根本問題,注定讓我們糾結。
正因如此,抱著為自己解惑的目的,一年多前,我走過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拍攝了六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在芬蘭、日本、英國、印度、以色列,對當地學校的訪問,走入學生、家長和老師中去,深度了解社會、歷史、文化對他們教育觀念的塑造,以及他們對未來的看法,一下子拓寬了我的思考維度。
所謂「好」和「對」都沒有絕對,都需要放到不同社會環境,結合不同的孩子情況去度量。
而了解這世界上,原來有那么多元的,多姿多彩不一而足的教育理念跟方式,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我的焦慮。
因為,消除焦慮的辦法,就是把未知變成已知。
《他鄉的童年》這部紀錄片播出以后,收到許多熱情的反響。
我也有了機會,更多接觸和了解國內的家長們、老師們,教育改革者們。
當時常常被問到一個問題:你走過了這么多國家,請問哪里有最好的學校?
所以,當收到Momself的邀請,來做一檔音頻節目,我想,正是一個好機會,把在國內外了解到的教育理念,跟大家分享。
身為家長,我們或許無法去到所謂最好的學校,又或者無法馬上改變身處的社會和學校,但有些方法是可以在家庭中實踐的。
又正值今年為疫情所苦,家與學校模糊了界限。
「怎樣把家變成世上最好的學校」,成了我思考的一個話題。
教育是家長間無盡的話題,也可能是一個,最好不要觸碰的話題。因為它其實是在談論父母的人生觀。都是成年人,談三觀傷感情,更有可能改變不了什么。
但在中國,孩子十八歲之前都由父母的觀念塑造。
這個問題就更加敏感,其實呢,也更加迫切。
于是,我還是答應了來做這樣一檔節目。
初衷并不是因為我知道得更多,或者更加正確。
只是身為母親,和您一樣,對教育有許多問號,于是,我選擇做一個探索者。
如果我們的出發點是相同的,就能夠在這次旅程的終點,收獲遠遠多于出發時。
哲學家康德說,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動物,其他動物都只需要撫養。
教育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并不斷進化。
不幸的是,這種進化的速度有時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在我的教育探索旅程中,無論在哪個國家,都不斷聽到這樣一個類似的聲音:當前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業化初期模式之上的,為了迅速培養熟練的工人和士兵,以機械化、標準化、分工化方式「生產」孩子們。
但未來,需要的是,跨學科,復合型,有創造力的人。
社交媒體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像學者赫拉利預言,許多人將來會淪為「無用階層」。
這次新冠疫情同樣告訴我們:這世界說變就變。未來,說來就來。
面對可能的巨變,僅僅告訴我們的孩子,未來他們都將成為「普通人」.
可能并不夠,我希望探討,如何讓孩子們成為「最好的自己」,是否社會意義上的「成功」或「普通」并不重要,只有成為最好的自己——
無論面對什么變化,他們的內心才可能找到快樂和安定。
身為家長,我們必須不斷了解外界的變化,尋找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
家庭,作為一個最小的教育空間,最適合首先做出這樣的轉變。只有家庭,才能做出針對不同孩子、精準的教育選擇。
在這套音頻課程中,我將與您分享,世界上多樣的、先進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到家庭生活場景中來的實際操作方法。
比如,日本的童年教育,一方面對孩子要求極為嚴格,逼著他們自律,另一方面又盡情釋放天性,我們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也找到這樣的平衡?
英國最好的公學都很難進,也非常昂貴,可是他們的理念卻是免費的——
這些理念我們也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在體育運動中,最看重的品質是什么? 如何閱讀,幫助孩子成為一個開闊的人? 如何演講,讓孩子從小具備自信與溝通能力?
在快速發展的中國,或許像芬蘭人那樣極具耐心、量體裁衣式的教育方法,只能在家庭中實現。
而印度人愛提問,愛質疑,又擅長動手解決問題,培養出了全世界最棒的CEO們……
他們的方法或許能幫我們化解不少教育中的難題。
除了一路采訪的見聞,我在這里,也融合了自己多年的國際記者與海外求學的經歷,一并拿出來與您共同探索。
我個人,首先特別注重觀念的探討,有了觀念的堅定,或者改變,才可能有尋求方法的可能。
所以,我會縱向、橫向舉例,拓寬大家的視野去找到自己的答案。
同時,作為一名母親,我也愿意與您分享自己每日的親身經歷,日常的實踐,甚至曾經的失敗。希望您也看到,做錯了并不可怕,不反思不去借鑒才是越走越窄。
從拍《他鄉的童年》紀錄片到現在,我的孩子們也都長大了快兩歲。
一路上我的心態發生了許多改變,也摸索了許多不同的方法。想說的是,無論在哪里,最好的教育都是樸素的,符合自然邏輯的。
不用金錢作為衡量標準,但父母的用心與否。
觀念如何,會產生大大不同效果。
有三件事情,特別想強調:
第一,中外教育觀念有相同之處,也有很大不同。
有時候不看到別人怎么做,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
比如,當我看到芬蘭人為不同孩子設置的不同學習方法,不同學習進度,才意識到,包括我自己在內的中國父母,很多時候是在「找齊」,怎么能把我的孩子變得跟其他人一樣?
雖然我們并不真的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樣,會成為怎么樣。
「一樣」讓我們有安全感,「差異」讓我們驚慌。
而實際上,差異,才是每個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在音頻節目中,我會分享不少這樣的觀念對照,可能會對一些固有的觀念形成挑戰。
第二,不要把小孩當作家長的產品。
我們盡力,但孩子有自己生長的邏輯。孩子的表現好壞,并不是我們要不要「有面子」的原因。
第三,家長本身也是學習者。如果您不斷在充實自己,善待自己,對外界保持好奇與熱情,這就已經為孩子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如果您可以認同以上三點,那么請加入我,一起成為教育的探索者。
寫在后面
諾貝爾經濟學獎讓《貧窮的本質》這本書名噪一時。書里曾經提到:
教育分層、階級分層,在哪里都是最扎痛神經的敏感詞,但又是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避免的。
正視現實,不是要我們放棄、無所作為,而是為了回歸理性、看清方向、另辟蹊徑。
破局之路在哪里呢?
周軼君老師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角度——
向外求觀察,向內求答案。
當我們能真的看到這個世界上的其他可能,當我們真正了解孩子的所需所想,我們自然知道,當應試教育與孩子的核心能力、身心健康相沖突的時候,該如何取舍。
現在,我們把這門真正聯系「窗外事」的現實養育課推薦給你,希望你仔細聽、反復聽,每聽一遍,都可能教育思維的一次打破重建。
我們其中一位主筆聽完第一節課后,感慨道:
聽課前,女兒剛剛期中考完。我滿肚子是煩躁、懷疑,各種焦慮情緒;聽完一節課后,有種隱隱的希望。 就好像,只要父母的心里有世界各地,孩子在哪里都是讀國際學校。
這門課好在哪兒?
一、性價比超高:不用出國,就可以接觸到各國優秀的教育理念與方法
在線下,一次出國的留學申請就需要500+的費用。現在僅需99元,就可以帶走經過篩選的、10個國家里適合我們國情的、在主流媒體上難以見到的教育方式。
二、可操作性強,給孩子一所家里的「國際學校」
在這門課程里,我們會提供近30個詳實案例。世界上好的教育理念,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很小的點,開始實施。
三、高視野、新角度,幫你升級教育認知,找到新路徑解決孩子的新時代新問題
看上去是一門親子養育課程,其實同時也是一門家庭養成課程:養成孩子軟實力,讓親子溝通親密無間,更讓父母自身獲得成長。
課程大綱
滑動查看
近10個國家教育精華解讀
20個核心方法精選提煉
7年育兒經驗一鍵分享
國際知名記者+全球兒童教育者視角
讓你看見世界
輕松培養獨立優秀的孩子!
原價129,春節期間福利價109元
名額僅限30名,先到先得!
讓孩子在未來的不確定中,擁抱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